1
调控放松再次突破!?
调控放松再次突破!?
这次是一线:广州!
3月7日一大早,广州本地自媒体“广州房姐”爆出,广州花都调控放松,外地户口不需要五年社保,只需一份花都的劳动合同即可买房!

在广州,只有从化和增城是不限购的,南沙和黄埔之前有过短暂的放松期,但是2021年全部都收紧了。
花都呢,我记得在之前就有留一个“人才绿卡”口子,只要有人才绿卡和花都的劳动合同也能买房,但就是不能贷款。
但今天早上“广州房姐”和住建局核实了,只要有劳动合同就能购房,同时贷款也能批下来了。
不过尴尬的是,下午时分,网易房产致电花都住建局了,得到的回复却是:限购并未松动,沿用去年4月全市收紧后的人才政策。
到底哪个才是真消息。?
我今天早上和下午多次拨打花都住建局的电话,也许咨询的人太多了,电话一直未接通。
不过广州的自媒体朋友私下和我说,消息是真的。
毕竟一线放松调控是很敏感的,所以即便是放松也只能私下执行,不敢声张。
其实变不变,这段时间实际操作起来就会知道了。
如何看待这个松绑政策呢?
“既小又大”!
我觉得应该要从广州和全国两方面来看。
对于广州来说,这个政策力度如果是真的,那其实也是“很小”的。
在一线城市中,广州的调控是最松的,增城和从化一直都没限购,关键是这两地方房价一直都很稳定,即便不限购,房价也没有出现大涨。

而花都呢,情况也差不多,2021全年下来,广州新房整体上涨11%,花都、从化、增城、白云拖了后腿,整体处于下跌中。
除了本地刚需和在机场附近上班的人,在市区工作的白领一般都不会选择花都。
不过有一部分在白云北做小生意的小老板们,他们社保时长不久,学历不高,预算也够不着市区,这项政策对于他们来说的确是一个利好,可以趁着政策宽松周期上车广州。
但说句实在话,这次如果确实放松了,对于广州来说,最多就是给市场传递一些信心,实际利好并不大。
毕竟花都一直都不属于广州楼市热点区域,即便放开了,投资客对这些地方也不感兴趣。
花都也经常被拿到开刀,上一次放开还是在2019年的时候,那时是和南沙一起放开的,但是很明显,南沙是涨了一波,吸引全国投资客蜂拥而上,但是花都却没什么水花。
2020年广州楼市之所以能够迅速火热起来,有很大原因是黄埔和南沙这两个热点区域给外地投资客敞开了口子,大量的投资客涌入,加上经营贷横行,市场一下子就爆了。
如果仅仅是放松了花都的限购,只能说政策微调。
至于后面南沙黄埔会不会放开?
还要看市场的反应,市场如果已经回暖了,那放开的可能性就不大。
如果回暖不及预期,南沙放松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我记得上一轮就是南沙最先放松的。
最近这段时间,广州市场已经出现回暖迹象了。
首先是新盘集体收回折扣,有的甚至开始涨价。

二手房在去年年尾信贷放松后就开始逐渐回温,10—1月份成交连续升温,不过离上半年成交量还是有差距。

2月份成交由于受到春节假期影响,基本瘫痪了,不具备参考性。
但随着利率下调,政策利好不断,尤其是指导价执行力度放宽,最近部分广州业主已经开始涨价了。
根据中原月度业主报价指数显示,2022年2月,业主报价指数上升至44.2%,环比大增8.8%。

之前那些降价的业主,春节回来后就开始坐地返价,直接表示“不卖了”。

图片来源网络
现在的涨价其实并不算涨,只能说是价值修复。
去年市场不好,很多人着急换房愿意降价卖,现在不过是恢复到之前的市场价罢了。
但是对于购房者来说,广州的阶段性底部暂时已经过去了,去年年末其实就是最好的上车时机,可以省不少钱。
现在很多笋盘要不被消化掉,要不已经涨价。
这意味着广州楼市已经逐步恢复稳定,3月份的成交数据如果继续回暖,那接下来黄埔和南沙政策放开的可能性就不大。
否则市场很容易过热,这并不是高层希望看到的。
2
不过广州要是放松调控的话,对于全国来说,这个参考意义就很大了。
一线开始松绑了,说明了救市已经从四五线城市到弱二线到二线省会,最后一线,逐渐蔓延整个中国大地。

图片丨搜狐财经
这个周末,很多人都在讨论两会对房地产的表述,我觉得并没有什么新意,和之前的相差不大,大方向都是“稳”,支持居民合理住房需求。
不过有的人说,两会中提到的“因城施策”是未来的方向。

其实长期关注房地产的人应该知道,因城施策一直都存在,每次房地产行情不好的时候,因城施策就会被提出来。
上一次频繁提起还是2018年、2019。
这也算是一个信号,告诉各大地方,可以根据自家行情来适当放松。
但目前因城施策其实已经不够精准了,比如广州这一次传出来的则是“因区施策”。
我觉得对于很多省会城市和一线城市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些面积较大的省会城市,楼市政策没必要一棍子打死。
市区严格执行限购限贷政策,但一些郊区,本来人口经济各方面表现就很一般,调控政策可以放开了,甚至适当给出一些利好。
这一点在南方城市体现比较明显。
比如广州这一次,传出继续松绑郊区,还有佛山非限购区首付下调至2成。
青岛上周虽然也放宽了郊区的限售政策,但我觉得力度还是太小了,现在一线都行动了,二线没必要遮遮掩掩。
现在的楼市环境和之前已经不一样了,不是怕大涨,而是为了防止大跌。
何况两会对房地产释放的信号已经很明朗了!
只要楼市“稳”住,政策可以适当发力,因城施策。
去年那些尝试“闯关”失败的东北城市,最近似乎集体哑火了,其实大胆行动没问题。
两会把今年的gdp增长目标定为5.5%,这个数据看似不高,甚至是中国近40年来的最低点。
但是要实现,还真的有一定压力。

别看去年增速8.1%,分季度来看,2021年前两季度分别增长高达18.3%,7.9%,而后两季度则突然骤降,回落到4.9%,4.0%。
后面两个季度的增速才是目前中国真实的gdp增速。
想要保持今年全年5.5%的目标,压力肯定是有的,加上如今很多地方疫情不断,稳增长的战略必然有压力。
这个时候,不是说又要拉房价,而是房地产这个经济的定海神针绝对不能拖后腿。
看来房地产税又要放一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