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城市房贷利率居然降到4.7%!?
这个城市又是郑州!
1
3月2日,郑州发布震惊全国的“救市十九条”。
10天过去了,还没有城市跟进。
据说,都在等。
看郑州会不会被约谈?会不会被收回?
后来还真的流传出了一张截图

说是被约谈了,要收回。
可事实是,已经开始执行了。
不仅如此,新政发布后郑州还接连跟进了补充:
先是发布了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实施意见——

接着昨天又爆出针对留郑大学生和新市民的专项信贷,其中针对留郑大学生按揭利息低至4.7%,也就是基准利率打95折!

上一次基准利率打折,还是在2015年。
而郑州也成为了本轮第一个公开基准利率打折的二线及以上城市。
大尺度救市,再刷底线!
从这一系列的操作可以看出,郑州这一波救市的“有恃无恐”。
为什么?
一方面是郑州楼市确实太难了。
到了必须救市的时候了。
另一方面是因为土拍太难了。
政策面再不拿出点行动,恐怕2022年的土拍会更凉。
2
在郑州救市之前,其他城市最多算是政策的放松,比如广州偷偷的放开限价、惠州下调房贷利率,大多是一条一条的放松,像郑州这样大张旗鼓的干出十几条的全面的政策,确实很罕见。
不仅罕见,还非常意外。
在2月19号,郑州市长在谈2022年郑州经济工作,并开始对房地产救市政策吹风之前,没人会想到郑州会如此救市。因为郑州不太像能搞出来什么大动静的城市。
参照郑州以往一贯在房地产政策上的调控特性,打压的时候毫不手软,一步到位,但放松的时候总是磨磨唧唧,瞻前顾后,典型的北方城市,坚持政治正确,是跟随型的城市。
可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的典型的北方城市,从19号政策吹风,到3月2日救市,能一把开的这么大?
所以为什么呢?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真着急了。
去年、前年、乃至大前年,郑州的日子就很不好了。
但2022年郑州的日子只会更不好过。
最直接的就是去年卖地,总共才卖600多亿,还不到广州、杭州的三分之一。
但是郑州,1200多万人口的城市,要修五六七八条地铁,五六七八个新区基建要建,钱从哪里来?
房地产对郑州而言一定是支柱产业,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
抛开卖地这一块,郑州本土的开发商也是真的扛不住了。
郑州三四年的阴跌卖不动行情,本地深耕房企是真的受不了。
外来大开发商,全国各地都有项目,这个城市不行,还有别的城市。
对郑州本地开发商,只有郑州了。
所以郑州本土开发商都经不起打听。康桥、建业、永威、振兴、绿都、鑫苑,哪一个不是深陷负面风波。
所以去年12月就发生很难堪一幕,几经波折的郑州第三次土拍,本地的开发商一个都没参加。
这都不能用土拍“太惨”来形容了。
只能说无话可说,没脸看。
但,你说是这些房企故意的吗?
还真不是。他们但凡还有点能力,是一定会参与。
说到底,房企怎么可能放弃抱大腿的机会呢?
但市场太差了,以前还是赔钱赚吆喝,去外面借新还旧。
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国家一下子卡住房企的脖子,是真的活不了了。
所以如果今年郑州市场还是趴着不起来,那就真的只能大家抱着一块躺平了,反正也死不了,大不了就是裁员、就是不开工呗。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因为这就是郑州正在发生的事情。
过去两三年买房的更是苦不堪言,一跌跌几年,买了就套,二手房交易还这么高的税,不是亏月供,就是卖不上价,
目前有一种说法是,千万不要在郑州买房,在郑州买房亏钱。
3
房地产难,经济也难。
2021年,郑州经济增速仅为4.7%,在24个万亿俱乐部城市中,倒数第二。
2021年郑州的狭义商品房存量已经接近2000万平米了,而去年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一共只有:948万平米,商品房库存是34个月。
所以这也是郑州这次救市这么着急的原因,无论是政府自己,要考虑土拍,还有自身的经济增速的压力,还有开发商,再拖下去,真的就没啥开发商了,都是停工的供地。
但,这并不是郑州此次这么大胆,这么前卫的原因。
像郑州这种老实孩子一定是被上面“约谈”了,才敢干的。
细心的朋友应该会发现,3月2日上午,银保监会郭主席新闻发布会。会上有两个新提法:
第一、先定调:房地产的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
接着表达现在房地产的价格做一些调整,对金融业来说是一个好事,但不希望调整得太剧烈,对经济影响得太大,还是要平稳的转换。
这就是说,泡沫基本解决了,可以开始托底了。
第二、提出“新市民”。
指出“新市民”,是指已在城镇居住但还没有户口的,或者刚拿到户口不足两三年的,主要指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刚毕业的大学生等青年群体,目前体量3亿多。
接下来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征求了十几个部门的意见,将于最近出台一个文件,做好对“新市民”的服务工作。
也就是说,要解决好这3亿人在城市包含住房问题。
接着下午郑州就出了救市19条。
里面就很详细的提出如何吸引和解决每年20万大学生留郑买房问题。以及从博士到专科的购房补贴,并取消“认房又认贷”的限制。
甚至,还专门一条鼓励老人来郑养老购房——

所以外传郑州被“约谈”,大概率是真的吧。
但不是救市新政之后,而是之前。
其约谈内容也不是救市尺度太大,而是如何稳定房地产市场,如何做好新市民包括住房的服务。
所以,接下来相信更多和郑州遭遇同样问题的北方城市,比如天津、青岛、济南、哈尔滨、沈阳等陆续都会跟进了。
接下来,就是考验“新市民”的钱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