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高层召开了一场专题会议,讨论当前的经济形势与资本市场问题。
这场会议不仅规格高,而且开得及时,令人热泪盈眶。
1
利好被敲上钢印。
昨天的会议,围绕五项核心议题展开:
宏观经济运行、房企风险与转型、中概股、平台经济治理以及稳定香港金融市场。
每句话都在精准回应当前的市场热点,每句话也都精准释放着重磅利好——

以上,是这次会议上具体的政策落地。
很多人的解读,也大都是围绕以上五个具体的落地政策。
但是,但是,但是!
我必须要提醒的是——
本场会议的关键,并非在于具体的政策落地,而在于下面这段“决定着未来政策”的方向性表述。
在以上五个具体政策之后,有一段文字表述。

这段文字表述上,有四句方向性的措辞——
第一,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来来来,看看高层开完这场会议后,下面的人是怎么说的。
会议公告发出来不到半天,财政部有关负责人释放出一个消息: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
看懂了吧,朋友们。
什么叫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
凡是不利于行业增长的政策,凡是可能会引起行业震荡的政策,都叫“收缩性政策”。
今年的主线,就是扩张、扩张、扩张!
第二,凡是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应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
这句话又该如何理解?什么叫“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
去看看一下去年那些被锤的行业,比如教培、互联网、楼市、医药。去看看他们在被锤前,都遭遇了哪些政策的狙击。
那些政策,就是“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就是“在出台前要事先协调的政策”。
今年类似的政策,都大概率不会出台。
政策将被纠偏,铁锤将被锁进柜子里。
比如对于楼市来说,不会再有政策的加码。
比如对于房企来说,交付问题大概率会被兜底解决。
比如对于互联网来说,大概率不再有时不时的监管重锤。
为了我能如此肯定?
因为上面那句话的后面,还跟了这么一句话:必要时进行问责。
这是一句措辞相当严厉的重话。
第三,欢迎长期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比例。
这个已经不需要多说了吧。
最高层都已经这么喊话了,大A大概率是筑底了。
这句话之后,还有机构敢“边打边跑”,这是想打谁的脸。
第四,各方面必须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是这场会议最最最最重要的八个字。
不懂这八个字的,请自行百度,并深刻理解。出于风险考虑,我就不多说了。
有了这八个字——
所有利好,被敲上钢印,成为必然。
货币政策的发力,成为必然;调控的不再加码,成为必然;铁锤被锁紧柜子里,成为必然;
更大力度的扩张和更大规模的宽松,成为必然……
讲到这里,你应该听明白了。
今天的会议,绝不是简单的政策利好和修复信心,而是方向型的调整——
以经济发展为纲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再次回归。
不利于经济发展,利空经济增长的政策都会退潮;
哪怕是“调整收入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政策,只要会引起市场波动,也会被暂时搁置。
2
这个时间节点,为什么会开这样一场会?
一切皆因为这四个字:特殊环境。
自去年以来,太多的行业遇到了太大的政策性调整。
当然,这些政策出台的目的都是好的,只是出台的过于快、猛和密集,相互叠加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多重共振”。
政策共振,增长共振,利空共振,信心共振(这段无法讲的太细,全凭个人理解)。
以上共振在短短一年时间,集中倾泻到市场上。
哪怕是再稳健的市场,也暂时无法消化。再加上疫情干扰,最终就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前段时间的工作报告上,对于宏观背景的描述,高层用上了诸多复杂的词汇——
经济增长面临三重压力,局部疫情时有发生,消费投资恢复迟缓,稳出口难度增大,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稳就业任务加剧……
我看过近10多年的工作报告,类似如此复杂的宏观背景描述,印象中只出现过两次。
——一次是2008年,另一次是2020年。
宏观环境的复杂和困难,只是今天这场会议的一个诱因。
另一个诱因,是今年qiu季。
讲到这里,应该都明白了吧。不明白的,自己去查查今年qiu季有什么。
还是老规矩,我真没办法展开说,自己体会。
综上所述,我想说的是——
不能在这样一个复杂和困难的环境里,进入这个qiu天,进入第三季度。
今年的第二季度,至关重要。
——宏观基本面,必须要改变,也必然要改变。
调整政策共振,一切以经济增长为中心,为qiu天的到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没有什么比一场大涨,更能回敬今天的会议。
今天这场会议之后,出现了两个极端的情况。
第一个极端,就是下面这张图。
政策,全面转向。

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和外汇局,在不到半天时间内,同时发声。
监管部门说,酝酿联手打击恶意做空机构;
央行说,要提振信心,保持新增贷款适度增长;
银保监会说,鼓励金融机构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
财政部说,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
外汇局说,配合有关部门促进房地产市场和平台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这叫什么?
上面意思我懂了,接下来看我表现吧,袖子已经撸起来了。
上一次看到这种规模的集中表态,还是……
哦,好像从未看到过。
第二个极端,就是下面这张图。
老乡别走,全线飘红。

A股港股全面走强,上证指数上涨3.48%,深证成指上涨4.02%,创业板指数上涨5.2%。
坑爹的恒生互联网ETF513330终于涨停了。
更牛批的是,下面这张图——

美股开盘,中概互联大涨22%,真的是活久见了。
像房多多和贝壳这种,因为既蹭上了房地产,又蹭上了互联网,直接跃升涨幅榜首位。
房多多开盘,直接翻倍,真的是夭寿了。
骑手朋友们,停止接单吧,有单的请立即丢进垃圾桶。
牛市来,速归!!!
4
干货时间到。
面对这样的市场,普通人应该怎么办?
说实话,当下的市场波动过于剧烈,我不太敢给建议,着实怕打脸。
利好的确盖上了钢印,也足够重磅。
奈何在盖上钢印的重磅利好前,楼市足足经历了大半年的要死不活,大A和基金足足经历了近半年的大跌。
——美团骑手,都快爆仓了。
这是一个信心极度低迷的市场,无论楼市还是股市,都已经低迷到没有人再敢喊出那个口号。
——一根大阳线,千军万马来相见。
面对这样的市场,我只敢把我自己的操作告诉大家。
再次强调,这只是我个人的操作。
信不信由你,听不听也由你。
第一,利好被盖上钢印,政策利多有产者。
至于这点,前面已经讲的很清楚。
政策会纠偏,铁锤被锁上,以经济发展为纲。
所有不利于增长的政策,都会退潮;所有可能引起价格和信心波动的政策,都会被暂时搁置。
大方向就是,扩张。
更大规模的货币宽松、信贷刺激、财政发力、政策修复……
如果不见起色,那就继续扩张、刺激,直至信心彻底修复。
谁出台收缩型政策,谁先上报;谁的政策影响了数据增长,就可能问责谁。
在这样的环境里——
谁持有资产,谁就能吃到扩张的红利。
也不用骂,也不用喷,大环境使然。
第二,在保证现金流的前提下,我会再买套房。
准确的说,是置换。
去年已经把郑州的房子出掉一部分,置换到了广州。
今年,我会把手里郑州的房子再出掉一套,再加点钱,置换到一线和强二线城市。
在这样的环境里——
谁持有更好的资产,谁就能吃到更多的扩张红利。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我的稳定月收入,能覆盖月供。
现金流能覆盖的杠杆,就不叫高杠杆。
第三,继续大碗新一轮的城市考察。
上周开始,我们把长三角又走了一圈,新一轮的城市考察又开始了。
我坚定认为,今年还会有比较好的楼市机会。
尤其是——
一线和强二线城市里,某些价格已经跌回一年前的版块和项目,今年大概率会有重新启动的行情。
还要继续看市场,还要继续找到这种板块和楼盘。
信我的,那就时刻紧盯大碗,跟上我们的脚步。
不信,那就该干啥干啥。
第三,少量加仓股市。
目前我在股市里的仓位,大概有个小几十。买房剩的钱,还能再加一部分。
我个人觉得,仅仅是我个人觉得——
可能因信心不足,后期还会小幅震荡,但终归不至于持续大跌、再次耍猴。
毕竟,最高层都这么喊了。
如果真跌了,我也认。
我认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都能跌,是想打谁的脸,谁还敢信大A。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已经把加仓的钱存到了股票账户里,找了几只前面跌的比较惨的大白马。
万事俱备,就等明天开市了。
PS:别再留言区问我买的那只,荐股违法。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
我不装了,我摊牌了,我要加仓了。
大不了重新回到骑手队伍当兼职呗,反正电动车我还没卖呢。
做人嘛,时刻都要给自己留个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