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波新冠轮到了北京,站长也开始了居家模式。
这波新冠轮到了北京,站长也开始了居家模式。
相比多点冒头的疫情,颓丧的楼市简直乏善可陈。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聊聊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房价透支了几代人的财富?
大家都知道,最近很多地方忙着救市,从1月到现在,至少已经有80个城市放松了调控政策,可以说是花样救市,各有大招。
这一波救市潮来势汹汹,但可惜,作用不大。
河南省会郑州3月初重启货币化安置政策,全面放开楼市调控,郑州市场随之闻风而动。但好景不长,被政策强行拉起来的楼市很快就熄火了。整个3月,郑州房价继续下跌,成交量虽然有所回升,但依旧保持在低位。可见,这针强心剂的效果近乎于无。
郑州不是孤例,其他松绑的城市也差不多。基本上各地都陷入了不上不下的尴尬中,十分难受。
原本料想的政策松绑会后楼市随即大动的场面,并没有出现——3月的楼市仍未走出冬天,70个重点城市中,新房房价下降的城市达到38个,二手房房价下降的城市高达45个。
政策很想把楼市拉起来,但是楼市自己不行了。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透露出了关键信息,2022年1季度的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随之而来的,是居民消费价格飙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再创新高,民众就业压力明显增大。
以上种种,你可以简单理解为,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没那个余力去支持楼市了。
2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现在的房价太离谱。一个月均工资2000的地方,房价就敢随随便便上万。像北上广深这样的超一线城市,这几年上车的房奴每月还贷都要万元起步。
这些人的收入不能受影响,一旦有几个月没有进账,房贷就能要命。
但问题是现在这个情况,收入能不受影响吗?疫情搞得人心惶惶,大批产业受到波及,很多背着高房贷的人就像是绷紧的弦,不知道哪天就断了。
前段时间,“推迟还房贷”突然上了热搜,紧接着一堆银行出来表态,说疫情期间特殊情况可以推迟还贷。

银行不是做慈善的,尤其是商业银行,他们能主动跳出来表态,大概率是因为现在的情况太糟糕了,房贷逾期的人确实多了。
在房价这个问题上,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前几天说了一句大实话:
“房价把未来几代人的财富都透支了。”
吴晓求说,他非常不喜欢中国房地产价格这么高,让年轻一代非常有压力。中国的未来在于年轻人,但房价把未来几代人的财富都透支了。虽然统计出来加上它的财富有多少(原话如此,大意指居民资产是将房屋价值计算在内的),实际上那是没有意义的,它和金融资产不一样。
在房价上涨的同时,居民的消费力也在下降。而消费力下降,就无力支撑高房价。
这是个悖论,但绝大多数城市只能顾一头。因为地方的财政收入主要是靠卖地,卖地才有收入,有收入才会有发展。
也正是因为这个底层逻辑,所以过去每逢房价下跌,总会有城市跳出来救市。
3
但是现在的情况,跟以前不太一样了——以前松绑,楼市能很快起来,因为房价不够高,老百姓手里头有积蓄,又有需求,于是一拍即合,房价涨了,楼市稳了。
现在松绑,楼市起不来了,是因为房价已经是在太高,老百姓就算六个钱包供一套房也不见得凑得出首付,就算勉强凑出三四成首付,也很难应付每个月动辄一两万元的贷款。
从3月份的情况来看,除了一线城市的房价出现上涨以外,二三线城市无论是新房市场还是二手房市场,表现都不算佳。
一线城市不必说,有钱人都往这儿奔,困住他们的只有购房资格。前段时间不是还有香港明星为了在上海买房努力交社保吗?
在富人扎堆的一线城市,不管房价涨多高,都会有人买账。这,其实是一线城市的独立行情。
而二三线城市就不一样了,有钱人少,高薪打工人也少,所以这些城市往往能更反映出人间真实。
而在这些二三线城市,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那就是民众对改善型住宅的需求增加了。
无论是河南郑州,还是河北石家庄,又或者是直辖市天津。
老百姓对改善型住房的需求增加,固然是件好事,但这背后却折射出一个冰冷的现实——在如今的经济形势下,只有需求在改善以上的购房者,才有底气买房。
至于那些刚需客,他们自保都来不及了,更不要谈买房了。
4
归根到底,还是高房价作怪。房价居高不下,只有有钱人才能掏钱出来买房,普通人想要买房,像前辈们一样通过不动产实现财富增值,几乎是高攀不起的奢望——有时候掏空6个钱包也不够,更无力承担市场变动带来的风险。
即便铆足全力上车,入手的多半也不是自己的心仪之选。比如站长在二手房交易平台随机选了一个房龄20多年的两居室(下图),客厅无窗,大卧室8米,小卧室7米。你知道这房子报价多少吗?399万。

也就是说,如果你办理商业贷款200万,年限选择20年,月供要1.3万,利息要114万。而你能享有的,不过是这样一个只有暗厅、卧室迷你的老房子。
如果你月薪2万元,买这套房子算上税费和利息后的实际花费超过500万,相当于20多年的收入都砸进去了。
而且这还远远不够,因为你还要吃喝拉撒,还要使用交通工具,还要缴纳水电煤气,还要维持基本社交,而且你可能还要赡养父母,甚至还要养娃。而这一切,都还建立在你和你的家人身体健康,日常不太生病也不出意外的基础上。而且,你的收入也不能降低,更不能断流。
每一个花高价买了房的人,背后都有一个脆弱的经济链。他的家庭可能有30年甚至50年的收入已经提前预支。
人世间,向来是有钱人少,普通人多,二八定律诚不欺我。
从某种角度来说,高房价,的确透支了老百姓的未来。
我们总说这届年轻人太容易躺平,但也要替他们想想,如果榨干自己都不能买一套房,那奋斗的意义又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