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好迎接风暴的准备了吗?
做好迎接风暴的准备了吗?
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堪称近几年最忙的假期了。
普通人忙着一遍一遍的做核酸,医护们忙着到处抗疫,领导们忙着开会研究新政策救市。
这不,5月4日晚间,临开工前夜,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深交所,纷纷紧急发声,集体出手救楼市。
先来看看他们都说了什么?具体怎么说的?
央行的原话:

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及时优化房地产信贷政策,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划重点,利好对象——
1、房企端:保融资;
2、需求端:刚需+改善。
银保监会原话:

要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首套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灵活调整受疫情影响人群个人住房贷款还款计划。
要区分项目风险与企业集团风险,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的金融服务。
划重点,利好关键点——
1、需求端:支持首套+改善;
2、民生端:关注疫情下房贷还款压力;
3、房企端:保融资,保原有贷款,支持收并购。
证监会原话:

积极支持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研究拓宽基础设施REITs试点范围,适时出台更多支持实体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划重点,利好关键点——
1、房企端:支持债券融资。
此外,5月4日晚间,深交所也发布了《关于支持实体经济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
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支持房企正常融资活动,允许优质房企进一步拓宽债券募集资金用途,鼓励优质房企发行公司债券兼并收购出险房企项目,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这段话基本可以理解为,接下来,将全面支持房企的融资需求,需要钱的尽管来!
我们把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深交所他们发声的关键点梳理整合一下,不难得出,接下来的楼市重点就干两件事——
保房企,从融资端和收并购,强制按住房企们的资金风险;
保交易活跃度,包括信贷端释放资金、政策端释放房票、降首付提升贷款比例等;
这两件事干完,停工项目盘活、烂尾规模缩减、房企风险缓解,市场信心才能回归以往。
2
开工前夜,集体发声,急不可耐,半天都不愿多等!
这是2022年迄今为止,上层们下场救市、救房企,行动力度最猛最着急的一次。
为什么连一晚都不愿等?为什么如此着急?
为什么上层要在开工前夜紧急发声?为什么不等到5日上午?
因为在小长假前一天晚上,中央已经发话了,老哥一张嘴,小弟们跑断腿。
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除了惯例的“房住不炒”之外,有两句话非常关键:
1、要有效管控重点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2、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住房需求。
简简单单两句话,背后有着两层深意:
一是在放权,权力下放到地方!
二是在下任务,任务分解到各个城市!
这预示着过去一刀切式的重拳打压,现在要因地制宜,权力下放,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地方特色,出手开干了;
与此同时,在警醒和放权的同时,基本也可以理解为,各个城市要领任务,把重整房地产秩序、市场信心的任务分化到地方,必须控住风险,必须稳。
所以,趁着五一也没敢休息,加班加点的开大会、想妙招。
为什么这次如此急?
因为有些市场太凉,买房人和大众,房企与市场,普遍信心太差;
因为房企接连出问题,投资人与房企之间,买房人与房企之间,甚至是房企内部从上到下,信任感都极弱,行业信誉度太差;
这些直接导致了——
1、大多数买房人,买房积极性依然不高;
2、大多数房企,买地积极性依然不高;
3、大多数城市,土拍依然要靠国央企和城投公司兜底。
3
2022年从开局到现在,对房地产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两个字:救市。过去整整4个月,各地不是在救市,就是在救市的路上。
尤其是刚刚过去的4月份,每周都有一大堆大大小小的救市政策;有时候一天内就有四五个城市在救市。
你看,这里面有30多个城市。还不包括那些满天飞的购房补贴、契税补贴、人才补贴,这些几乎在任何一个城市都是标配。

3月之前,基本都是三四线城市的小打小闹,比如放松公积金、放松落户等等,都试探性小动作,真正打破限购限售降首付的,没人敢;
3月初的拐点在于郑州,郑州全面救市后,大量二线城市开始跟进效仿;
到了4月,救市已经习以为常,各个城市都在救,救的太频繁,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大家也都习以为常。
那为什么还在救?因为效果差啊,有些城市救完跟没救之前一个样。
4
这次能救起来吗?楼市回稳能实现吗?
我个人认为,能,一定能!
但这个过程要等,至少等到今年年底。因为所有的政策从发布、发酵,到市场真正起反应、真正回血回春,这个过程是必需要经历的,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凭什么这么有信心?
其实不用解释太多,分析太多,看一点就够了:
你看中国房地产发展30余年,有哪一次是中央想扶却扶不起来的?
没有。
你说去年老大还在伸手强压,今年一定会用心扶吗?
会,一定会。因为要防范系统性风险。
那究竟什么时候能达成目标?
前面简单说了,最迟到今年年底吧。
换个说法就是——
只有当70%的人都相信,楼市不失温、房企无重症不缺钱、项目不停工的时候,任务就完成了。
中医老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
何况这次是粉碎性骨折了呢?起码养半年吧。
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