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的补贴人也变少了。
1今天,看到澎湃新闻的一个消息:
山东微山县:低收入、特困家庭年底前买房最高补贴3万元。

有点难以置信,于是找来文件看了一下,是一个鼓励购房的通知,包括契税补贴和现金补贴。
补贴的对象如下:
1、人才和劳模,3-5万。
2、退役军人、残疾人、回乡创业大中专生,5万元。
3、上岸渔民,1万元。
4、城市无房低保户、低收入和特困家庭,3万元。
这基本上小县城能挖到的最后存量了吧,用网上的段子来说:
这是韭菜根了。
人才补贴可以理解,这是所有地方通行的办法,劳模、退役军人、回乡创业、残疾人也给补贴,相当于找个理由给补贴了。
另外,农民进城这招估计早就用过了,现在开始让渔民上岸,这里的渔民是住在船上的,没有房子,广东那边叫疍家人,应该也不富裕。
最离谱的是给低保户、低收入和特困家庭购房补贴,鼓励他们买房,这有点怎么说呢,不是政策的问题,而是一个逻辑问题,能买得起房的,还是低保特困家庭吗?
如果真的要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也不应该是买商品房啊,不是该搞保障房和廉租房吗?
除非有一种可能:
低保户其实并不穷。
这种情况不稀奇,关系户吃低保,拿保障房做二房东的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如果真是这样,会不会有点太不藏着掖着了。
所以,我倾向于,是政策制定者疏忽了,没有考虑好因果关系,一想到补贴就自动代入了低保户和特困家庭,算是惯性漂移了。
给大家闹了个误会。
2看着这个有点荒唐的政策,更让人印证了一个观点:
合格的贷款人越来越少了。
特别是这些年,从金融端打击炒房,各种杠杆、集资、经营贷都被打击了,中产为房地产接盘的机会都没有了。
想想当年万人连夜排队摇号的场景,遍布祖国大地,那是中产为楼市站的最后一班岗了。
这之后,楼市以稳为主不再暴涨,中产加满了杠杆都在观望,只好挖刚需的存量,但是刚需扛不起房价,于是开始给补贴。
随着楼市持续下行,不但合格的贷款人变少了:
连合格的补贴人也变少了。
上半年我们见证了房地产史上最眼花缭乱的补贴花活儿:
二胎、体制内、新市民、投亲老人、在校大学生、农民进城……
补贴的门槛肉眼可见的在降低,终于到了今天,不装了,基本上买房就给补贴,甚至都补贴到低保户头上了。
这就陷入了一个困境:
房价不涨,中产不会入市;房价不跌,刚需也不会入市。
但目前的楼市的调控目标就是整体不涨不跌。
今年以来,从小阳春到金九银十,几个热点二线城市带头全面取消限购限售,连续两波都在短时间内被住建部叫停,说明国家的定力是很足的。
目前的政策就是,定向降息、降税、降首付,甚至某些地方在变相降房价,但是名义上的房价还是不降。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炒房是不会再炒了,想要炒就去炒豪宅,不影响楼市大盘,然后各种降购房门槛,各种补贴,但是名义房价不能降。
摆明了,这一轮要让刚需扛鼎了。
3结语
但是刚需还是买不起怎么办呢?
还有最后一个大招:
政府收购房子然后作为保障房出售给刚需。
补贴个大的。
这是某个经济学家前段时间提出来的方法,当时我觉得不太可行,因为账很难做平,其次对地方财政的拉动作用有限。
不过,这种做法相当于政府变相降价,同时保证名义房价稳定,只是这么大的价差,恐怕关系户又要来分一杯羹了。
现在已经好几个城市这么做了,某包邮区地级市一次性收购了年销量的10%的商品房做保障房储备,手笔不可谓不大。
这种做法目前刚开始,而且并不直接卖给刚需,只是作为定向给开发商放水拍地的手段。
未来,如果楼市还不恢复,会不会就直接卖给刚需了呢?用空间换时间,能消化一点是一点。
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