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很多专家学者解读经济政策,献计献策忧国忧民的特别多,
其中清华大学的一位院长提了一个建议很有意思。
他说:应该把一部分地方债转为国债, 因为上面有钱国债信用好。
这样一来,既降低了地方债的融资成本,又给地方松口气。
妙啊!
好一个债务家长负责制。
把还不上的地方债转国债,
高级版《小伙盲目消费深陷网贷,啃老小康父母为其还债》。
虽然是建议,其实也有一定的参考性。
一直以来,我们的债务都是从上向下转移的,上面债务很低,地方、企业和老百姓债务很高。
截止2022年11月,
上面负债23万亿;
地方负债100万亿;
非金融企业负债160万亿;
居民负债70万亿。
一直都在说我们放水很克制,其实是上面很克制,越往下水越大。
货币实际上是央妈的负债,而货币发行,不是想发就发,是要有抵押品的,也就是货币锚。
货币锚最早是“物资本位”,根据工农业总产值来发行货币。
后来跟美元挂钩,
再后来因为各种原因,2014年开始我们的外汇储备在下降(2014年达到顶点 3.9万亿美元)。
但是,另一方面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一些行业在快速膨胀,所以我们依然需要大量的人民币。
于是从 2014年开始,央妈把人民币的锚扩大了。加入了哪些?
SLO、SLF、 MBS、PSL、MLF这些频频出现的字母组合,其实都是央行货币发行新渠道。
不过这些都是毛毛雨,真正的大杀器是地方债。
2015年中国允许地方债纳入中央国库和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抵押品范围,并将允许地方债纳入央行SLF(常备借贷便利),MLF(中期借贷便利)和PSL (抵押补充贷款)的抵押品范围。
也就是说,地方也可以拿来发行人民币了。
并且在2018年的时候,为了提高地方债的吸引力,
CZB将地方债的风险权重从20%调降至零,跟国债一样,成了零风险。
这意味着地方债获得了与国债一样的信用,而地方债的收益又高于国债,
于是,风险低收益高的地方债就成了香饽饽,金融机构大举购入,再转手抵押给央妈,央妈就可以印钞了。
地方债也就成了货币发行的锚。
地方债成了货币锚之后,彻底变成了脱缰野马。
2015年的时候地方债存量只有16万亿,现在已经到了40万亿。
7年翻了2.5倍。
这还只是明面上的债,加上隐性债务已经超100万亿了。
人性的贪婪就这么占了上风。
于是,地方一边债务重组,一边继续向下转移。
向下转移,顾名思义就是转移给老百姓。
诺,16年楼市史诗级牛市,地方债务转移了一部分。
大家明白了吧,
我们的债务是从上而下转移的,
就像一个漏斗。
既然有专家提出了将地方债的一部分转为国债,
水妹斗胆补充下后半句:
把大家的房贷转化为地方债吧,然后大家就有钱来消费了,经济就活了。
如果要搞家长负责制,就一搞到底。
从根上解决问题,就要从居民端开始向上转移。
毕竟债务最终都是老百姓在买单。
假如换一个思路,这100万亿地方债撒手不管,
各地方能不能自己还上?
答案一定是,不能。
40万亿的存量地方债,按照平均利率3.3%来算,光利息就要1.3万亿。
每年还1.3万亿,
这不开玩笑嘛,
前几年上海、天津、北京这些地区每年还能有些盈余,
去年上半年上海还有900亿的盈余,
今年同期上海-17亿元。
今年,没有一个地方CZ收入能盖住支出。
不要说100万亿了,也别提100万亿的利息了,
饭都吃不起了!
有人可能会说:
关我P事,那是领导们该操心的事。
你以为地方变成穷鬼,就是少修一根地铁、少建两座公园、少翻修几条马路这么简单吗?
NONONO!
地方有两项硬性支出,一个是地方债的利息,另一个是
社保。
什么是维稳?怎么稳?
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就是最大的维稳。
自2013年开始,社保基金就已出现收支不相抵的情况,之后赤字规模逐年扩大,
2019年,收支缺口1.07万亿;
2020年,扩大到2.35万亿;
未来5-10年,我们的养老金缺口有近10万亿。
10万亿什么概念,
差不多是地方债8年的利息总和。
这里面,覆盖5.4亿人口,涵盖农民和灵活就业人口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缺口最大,对CZ补贴依靠度高达74.5%!
而我们31个省、市、自治区中,也仅有6个地方社保基金收支有盈余,其他地区都是入不敷出。
既然如此,
我只想问一个问题:
我们80、90、00后退休的时候,还能不能领上养老金了?
水妹只能说:
目前有招!
2017年11月,国务院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国有控股企业要拿出10%的股权弥补社保基金缺口。
于是这几年就出现了,
茅台集团无偿划转10%股权给贵州省财政厅;
古井集团无偿划转6%股权给安徽省财政厅;
老白干集团无偿划转10%股权给河北省财政厅;
泸州老窖集团无偿划转10%股权给四川省财政厅;
关键时刻,酒厂首当其冲,
说明啥?
说明酒厂垄断+暴利。
所以,别再逼逼茅台贵了,
担子太重。
既然是暴利,就不能只填社保的缺口,地方债利息,是不是能还一还,其他CZ缺口是不是能补一补。
今年有一支小妖股,叫贵绳股份。
几个月时间涨了200%。
理由是,市场猜测贵绳股份是贵州习酒IPO的借壳对象。
而这场猜测源于今年7月,贵州茅台与贵州国资委之间的一场股权无偿划转。
从2019年开始,茅台集团已经先后四次给地方无偿转股。
其中在2019年和2020年,茅台集团曾先后两次将贵州茅台共8%约1500亿市值的股份划转给贵州省国有资本运营,而后者在2020年三四季度大手笔减持套现约700亿元。
今年7月,茅台集团又将所持有的习酒公司82%股权无偿划转贵州省国资委。
其实早在2012年,贵州国资就谋划了习酒的上市,
因为和茅台的同业竞争,一直未能如愿。
现如今,成功“脱茅”。
贵州省大概率要再添一只“现金奶牛”。
更恐怖的是,今年贵州省原计划要推动12家涉酒企业上市。
全国负债率第一的省份,果然搞钱动力很足。
说回茅台这只“现金奶牛”,
从首次发债跨界收购贵州高速、设立财务公司新增债券承销业务、国资股东大幅套现填充社保基金……到划转股份孕育另一头现金奶牛。
凭一己之力,捍卫着贵州省。
今年的土地出让收入大概就少了3万亿左右。
大部分地方收入直接降了20%。
明年土地出让金会不会继续下滑还不确定。
2023年的美好展望已经像一把利剑,悬在头顶了。
有人喊出6%的GDP增速,
也有人喊出8%的增速,并坦言:
明年中国经济将杀出重围!
如果说今年是艰辛探索,明年就是比去年翻一番。
难度比今年更大。
高层送给地方的只有一句斩钉截铁的话:
今明两年持续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
怎么理解呢,
一个吃不起饭的穷鬼,既不能让家人饿肚子,又要还得起债务,还要继续对外投资。
世纪大难题!
论解决办法,除了贵州,合肥也比较有经验,
在豪赌赢了京东方、半导体产业之后,合肥重仓进入新能源汽车,先是投蔚来100亿,后来又拿出20亿给零跑汽车。
在挺过了最难的时刻后,蔚来等到了新能源汽车的风口,
2020年营收冲到了162亿,完成对赌目标,公司市值也一路飙升到700亿美元。
合肥又赢了。
接下来,大概率会迎来一波国资加大控股国央企,以及入股民企的大潮,
不同于前几年的挂靠收费、国企混改。
这一轮会瞄准两个方向:
第一个是利润稳定的企业、继续扩大控股、继续增收;
按照现在的大方向,基础型消费和医药企业会是重点。
第二个是有IPO机会的企业;
现在上面逼着地方借钱,利息也很低,但是没有投资渠道,没有项目。
所以最后可能通过企业,把钱砸向了国家政策扶植的产业和行业,
地方如果参与其中,助推企业做大做强,成功上市,
好赛道项目估值起来之后,再套现,
对地方来说,比入股企业分利润分红,钱赚的更多。
水妹觉得,地方会积极寻找这类企业,
这对于很多企业主、企业高管、甚至个人创业者来说,
会是个机会。
地方助力企业快速成长IPO,入股增厚企业市值,你帮地方快速变现。
今年上半年,国资接盘了12家民企上市公司。
信号很明显了。
不管多难,总要想办法先把坑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