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财政部“国库司”发布了2022年财政收支情况的报告,国库司—顾名思义—这是一个管着中国国库的部门!
更现代一点的叫法是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
不过在中国,财政部的国库司,只能拿到“国库”的半部账本……
22年的国库账本里,大部分数字可以用“留抵退税”和“房地产”解释完,平平无奇。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只增长0.6%,但是扣除“留抵退税”因素之后,增长就到了9.1%;”
“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下降20.6%,但是只要扣除“房地产”导致的土地出让金减少,这个数字就是正的;”
唯一蹊跷的地方是,在13项主要税收之中,
排**的增值税,因为“留抵退税”爆降23.3%;排第二的企业所得税,因为经济不行,仅仅微增3.9%;
但是,排第三的国内消费税,居然爆增20.3%!
说好的消费萎靡呢,说好的需求不振呢!
更离谱的是,这笔消费税的大头,出在四季度!
去年四季度,国内消费税同比增加1922亿元,占到全年的68.2%。
从单月增速看,10、11、12月国内消费税分别同比增长
—— 147%、157%、63%!
要知道过去三年,消费税在四季度都是下滑的;没道理啊,去年四季度出什么好事了嘛?
全国人民瞒着我,在四季度偷偷出来花钱了?
从国统局的社消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消费跑得好的月份是:
1-2月的春节期;6-9月的疫情平稳期;
四季度正值疫情爆发和防控放开,社消增速明显被拖累,就没有道理啊!
面对这么个没道理的数字,不少分析师觉得是——账本“造假”。
“消费税增速明显回升的主因或是在2022年财政收支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消费税未像往年延迟入库,低基数效应使得消费税增速偏高。”
意思是,国库没钱,所以把原本延迟入库的税,提前收了!
这话一说出来,中国政法的财税研究主任,立马辟谣:
你们不要瞎说啊,压根没有这回事,消费税并没有延迟入库的惯例。
是或者不是,其实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个暴涨的数字***后会落到谁头上。
吹牛不上税,消费要!
在消费税里面,收钱的大头是“烟、酒、油、车”,占比超过9成。
烟酒:不用多说了,传统纳税大户。
2022年,烟酒类零售金额为5046亿,同比增长2.3%,而且12月直接同比下降7.3%。
它们俩看起来,和消费税暴涨关系不大。
油车:除了房地产之外,消费的另一个大头就是车。
2022年,汽车类零售金额为45772亿,同比增长0.7%;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金额为22998亿,同比增长9.7%;车的规模几乎持平,油确实大涨,但是本身比例不够大。
到底是谁偷偷消费,惊艳了全国人民?
是不是我们漏了什么,回头再看看消费税的目标:
“消费税是针对特殊消费品征税,目的是抑制这类商品消费,并筹集财政收入。”
“从目前消费税15个税目来看,征税的商品主要是影响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的商品、奢侈品、不可再生资源、高污染高能耗产品等。”
意思是,国库要搞钱,但是准备从那些有能力搞特殊,要消费高级东西的人手里搞钱。
比“烟、酒、油、车”还要高级的东西是什么?
—— 奢侈品!
在国库的账本上,记着这样一句话:
“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99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
进口、消费税、四季度防控放开………这些线索终于可以串起一个“猜想”。
防控放开之后,原本担心资产被封控的富人,放下心来,不用着急“润”了,于是疯狂消费奢侈品…
富人太多,太有钱了!
去年9月30号,保时捷斩获了欧洲当年***大IPO,
市值超越奔驰成为全球第五大车企,七天后,保时捷更进一步,超过了它的母公司大众。
当时媒体人给出一句评价:
对中国人来说,保时捷还是太便宜了!
作为保时捷***重要的单一市场,中国贡献了营收的30%,全球销量的31%。
入华20年,保时捷销量增长562倍,年增长率是2020年全球的7.6倍。
而且在全球,中国是唯一单车均价超过80万的国家。
2022年上半年,中国区单车售价约81.4万元,是德国地区的1.27倍;是北美地区的1.17倍。
中国富人凭一己之力,拔高了保时捷的全球均价!
在保时捷公布的招股书里,中国市场的家庭年收入比德国还高!
中国富人,你们要偷偷地消费,然后惊艳全世界!
富人付完钱,后面轮到谁。
2023年,投资界提出一个观点,有些垄断行业会因为定价调整,发生根本变化。
比如说电力,高层过去一直鼓励降电价,为了给制造业降本让利,在煤炭涨价的时候,发电甚至是亏本******。
但是自从21年出现断电之后,推行的是
—— 电价市场化改革!
比如说运营商,以前高层鼓励运营商内卷,压低流量的价格,流量***,才让互联网企业的兴盛有了基础。
而近几年来,运营商的资费和定价不再那么内卷。
22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公布的业绩报告里,营收同比增长12%,净利润增长率更是达到了18.9%。
这背后的故事我们都能理解,有人挣钱,就有人要付钱!
以前靠着收“房地产”的钱够多,所以基建可以不赚钱,所以高层可以拼命做低社会成本。
基建交通的投资,让网购兴起;网络基站的投资,让互联网企业乘势起飞;基建、民生、教育…一系列投资,让中国制造可以凭借成本优势快速发展,现在呢?
只能把成本摊进基建里面,搞市场化改革!
不管是通过房地产、还是房产税;不管是通过提高资费、还是扩大税基;国库的亏空,一定要有人补上!
如果财政部国库司,这半本账实在补不上,就要靠中央人民银行,那另外半本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盯紧高层的下一步动作,才能不让这钱,都落在我们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