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去年是地产的至暗时刻,那么当下则无疑是***煎熬时刻。
就像***股票,被死死套牢也是一种解脱,心灰意冷到极点直接破罐子破摔不再惦记它了,一点都不纠结,爱咋咋滴。
有回暖势头时可不一样了,很多人也感觉到底部已过,在山重水复之处彷佛看到了前方的柳暗花明,至暗时刻不纠结,转机时刻才***折磨人。
随着上周“龙抬头”的时令,地产也愈发有了巨龙抬头的迹象。当然,对于地产行情的判断,不同的段位有不同的参照。
我们先说下等马,看地产成交量。
如上图,在春节过后楼市成交就像是从原来的八旬老翁,突然蜕成了一夜七次郎,上去就是干。
以更为代表性的二线城市为例,楼市成交套数直接追平2021年同期。
2021年的现在是啥样,不知道各位是否还记得:
房企用钱硬生生把众多城市的土拍市场直接炸到云端,"万人摇"成为热门楼盘的标配,一线城市的学区房直接小母牛坐飞机,NB上天。
那时别说住宅了,连公寓,连文旅项目,连养老项目也都成了烫手山药……
即便此刻我们还没有看到市场栈道拥挤,但成交的暗流已抵达陈仓。
下等马看成交量,中等马看金融政策。
地产支撑政策咱这里就不说了,各位的耳朵相信已经起老茧了;货币政策方面,即使没起老茧也都听腻了。
去年***火的的事无疑是大家都不***房,都去存款了。但是纵观过去,大家都去存款这事其实不是个例
分别有三次明显的存款同比上移现象。
2011年前后,股市楼市一起跌麻;
2018年前后,股市跌麻,楼市没跌但限贷;
2022年前后,股市楼市一起跌麻。
人们的存款但凡集中冲进任何一个投资领域(存款对居民而言也算投资,只是收益极低而已),日后总有离开的时候。
原因无非投资收益率下滑,甚至投资标的崩盘而被迫撤出,同理当下的超额储蓄涌进银行放在长周期看也仅仅是阶段性行为。
回顾历史,我们也可以发现这种注定的结果。
超额储蓄释放时期,地产迎来两轮机会,其中2015年表现***为强势。
2013年,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快速恢复,带动地产价格重回正增长。
2014年,地产修复陷入停滞,地产销售同比增速下降。
2015年,股市高点回落后,地产再次启动,并且反弹力度超过2013年,带动房价快速走高。
那么多钱,***后总要有一个去处,也一定有个去处。看到前面如此猛烈的金融政策,不少朋友在至暗时刻等待黎明前兆。
下等马看滞后的成交,中等马看过于前瞻的金融,上等马则看较为即时的大宗。
任何商品的价格都受供需的影响,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汽车里面的电池材料。
举个例子,大家在2023年都听说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降价的新闻了吧?
降价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不动了。
新能源汽车销量在11月左右触顶,然后一路下滑,即便后来有春节因素在内,但图中的下降幅度已然不是春节因素可以解释的了。
汽车销量下滑,汽车价格下滑,那么汽车的电池价格也会下滑,组成汽车电池的原材料碳酸锂同样也会下滑。
因为造电池在前,***车在后,所以碳酸锂的价格变化要比汽车价格更为领先。
同理,在销量好转时,上游材料会提前释放积极信号,提前进入牛市。
如果你明白了这,那么就应该可以理解上等马的逻辑,通过看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提前感知地产行情的变化。
如上图,过去每一次材料的起飞背后多数是地产行情作祟,供需失衡导致价格飙涨。
通过图中数据,我们也能明显看出,2021年Q1原材料也宛如小母牛做飞机,飞出天际,彼时的行情前文我们已有描述。
随后,陪伴着地产周期下滑也是一路往下,中间几次强政策预期导致短暂涨价,但随后还是没拧过供需。
同样在过去的4个月里,即放开之后材料价格也出现上涨趋势。背后或有库存因素,但是地产成交背后的需求推升也是实打实的。
综上,我们在三种不同纬度去审视地产,不得不承认地产的至暗时刻确实过去了,当下正迎来持续的需求回暖期。
两会将至,也到了领导们确认2023经济增速目标的时刻。
得益于去年太差了,今年越来越有2021年的感觉,稍微那么一用力就能轻松完成经济增速的任务。
当地产持续进入回暖期,无论成交量,还是金融条件,还是原材料都给予充分证明之时,其实也在同时证明另一件事
—— 地产政策底效果已开始显现,如果您有置业需求,请珍惜当下的宽松条件。
如今,城市间有明显的分化,城市内部也有极大的分化。
有人选对城市却选错了板块,有人选对了板块却选错了项目……
针对这些问题,向大家推荐2023大碗楼市全年持续更新的***房实操课,扫下方二维码直接上车,一起***对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