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表示,要聚焦切断涉诈“资金链”,出台更加严格的管理规定,督促金融机构完善异常账户和可疑交易监测机制,落实涉诈资金管控措施,努力实现被骗资金拦得住、追得回、返得了。
会议透露,2022年,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打防结合、防范为先,采取一系列综合性防范举措,有效压制案件高发态势,推动电信网络诈骗发案连续17个月同比下降。公安部建立分级分类预警劝阻机制,推动“厦门经验”落地生效,累计向各地推送预警指令2.4亿条;工信部持续提升行业监测、预警、处置能力,累计拦截诈骗电话21亿次、短信24.2亿条,处置涉案域名网址266万个;中央网信办封堵境外涉诈网址79.9万个、IP地址3.8万个;人民银行持续优化涉诈资金查控,协助公安机关紧急拦截涉案资金3180余亿元;中宣部、公安部、教育部、财政部等坚持广泛宣传和精准宣传相结合,组织开展“五进”宣传活动,不断提升群众识骗防骗能力。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要坚持依法严打方针,深入开展“云剑”“断卡”“断流”“拔钉”等专项行动,集中攻坚一批大案要案,坚决打掉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要联合挂牌督办一批重大案件,公开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形成强大震慑。要持续组织区域会战,发起集群战役,严厉打击引流推广、转账洗钱、技术开发等犯罪团伙,坚决切断犯罪关键链条。要加强国际执法合作,打击摧毁境外诈骗窝点,缉捕境外重大逃犯。要及时研究制定出台司法解释和法律适用指导意见,依法从严惩处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织密防护网络。要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先,综合采取多种防范措施,最大限度预防案件发生、减少群众财产损失。要加强技术反制,优化诈骗电话、短信、网址、域名动态封堵和处置机制,完善涉诈资金快速止付、冻结和延迟到账机制。要加强预警劝阻,及时发现潜在受害群众,分级分类实施预警劝阻,建立精准预警劝阻工作机制,深化反诈劝阻专线(96110)、预警劝阻短信系统(12381)建设,及时开展电话预警和见面劝阻。要加强资金返还,坚持“依法、精准、及时”原则,最大力度追缴涉诈资金,最大限度返还被骗财产。要加强宣传防范,建立全方位、广覆盖的反诈宣传体系,努力营造全社会反诈浓厚氛围,不断增强群众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抓好源头管控。要落实属地主体责任,聚焦涉诈重点人员和黑灰产业,把源头管控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要加强出入境证件申办审查,对涉诈人员、出境作案嫌疑人员落实法定不准出境措施,严打偷渡等非法出境活动。要加大教育劝返力度,敦促出境作案人员尽快回国投案自首。重点地区要加强综合整治、专项整治、依法整治,并优化产业布局,拓宽就业渠道,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财富观,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对出境务工、旅游、留学人员,要针对性开展宣传教育,提醒广大民众高度警惕和识别海外“高薪”招聘虚假信息,避免落入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陷阱,危害生命财产安全。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深化行业治理。要认真贯彻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加大治理力度,堵塞监管漏洞,全力挤压涉诈违法犯罪活动空间。要聚焦切断涉诈“资金链”,出台更加严格的管理规定,督促金融机构完善异常账户和可疑交易监测机制,落实涉诈资金管控措施,努力实现被骗资金拦得住、追得回、返得了。要深入开展“断卡”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电信行业专项督导检查,杜绝滥发新卡、批量注册网络账号、群发诈骗短信等行业乱象。要组织开展涉诈网络黑灰产专项整治,建立网络巡查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网上涉诈有害信息。要健全行业主管部门、企业、用户三级责任制,建立电信网络诈骗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制度,及时约谈、督导、曝光问题突出企业,实现更佳惩治效果。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强化组织推进。要加强统筹组织、协调推进,确保到年底基本形成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要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反诈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统筹力量资源,加大保障力度,加强“四专两合力”建设,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主责、行业监管、有关方面齐抓共管的整体格局。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加强督导检查,狠抓责任落实,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打击治理工作,做到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