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已无人办公?
曾经拳打理想,脚踢小鹏的威马汽车,这回出大事了!
9月10日,威马汽车官方微博称:
经过深思熟虑,威马汽车自愿终止与Apollo出行在港交所的RTO进程。目前威马汽车仍是Apollo出行的重要股东,未来将继续支持Apollo出行的发展。
这则公告啥意思呢?
这很有可能意味着深陷泥沼的威马汽车彻底失去了港股上市的机会,“翻盘”希望渺茫。
不光是港股上市无望,威马还遭遇了严重的“生存危机”。
今年2月有媒体爆出,威马温州及黄冈两座工厂总产能约25万辆,以威马2022年汽车销量不到3万辆估算,产能利用率仅12%。
也就是说近乎是停工状态了。
尤其是温州工厂,几乎没有人,工厂前台考勤表显示,自2022年11月以来,工厂已处于半停工状态。特别是12月上半月,只有5天有员工打卡,每次一人,停留时间约半小时左右。
随后又爆出威马汽车将实施全员停薪留职,当时威马汽车回应:
“没有接到这个消息。”
不过多名威马汽车营销系统人士表示,公司高层正在讨论两个方案,一是部分员工停薪留职,二是所有部门预算缩减25%。
并且威马多名研发系统人员表示,虽然没有收到停薪留职的信息,但公司已经通知不用上班考勤。
如今的情况证明威马此前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几个月后的威马不光是缩减预算和停薪留职,而是人去楼空了。
最近有已经离职的威马汽车员工在网上说:
“威马汽车办公楼早已没什么人了,大家陆续离开了。”
从上述员工发来的一段视频来看,威马汽车办公室内部已经无人办公,遍地都是办公垃圾。
看来2023年,威马依然没能迎来好消息,直接躺进了ICU,几乎命悬一线!
正当如此危急万分的时刻,威马的老板沈晖在干嘛呢?
他个人微博发文:这周出差去了慕尼黑,然后纽约。好事多磨,静待花开。
这不禁让人想到,乐视汽车的贾跃亭,赛麟汽车的王晓麟,爱驰汽车的陈炫霖
——人在国外,准备去美国转机回国。
命悬一线的新势力“大哥”
谈到车企大佬们那些年吹过的牛,新势力阵营一定榜上有名。
“没有200亿不要造车”
“2025年年销量达到160万辆”
“5万到2000万的车我们都能造”……
这些出自造车新势力一把手的“豪言壮语”,有些经受住了时间检验,有些则被啪啪打脸。
虽然下场各不相同,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就是这样的“黑红”发言的确为其带来了公众热议。在这个“流量即王道”的信息爆炸时代,能被消费者记住,也是另外一种形式上的成功。
新势力阵营中还有这样一家车企,虽然品牌始终默默无闻,造出的汽车让人一言难尽,但创始人夸下的海口是一桩接一桩。那就是沈晖和他的威马汽车。
2019年,美团创始人王兴曾在社交媒体上表示:
“中国车企格局基本是‘3+3+3+3’角逐下两轮,除了3家央企、3家地方国企和3家民企,3家新势力是理想、蔚来和小鹏。”
对于这番王兴的言论,威马的沈晖自然是不服气,隔空回应称:
“在造车新势力公司中,威马汽车会进入前三。”
回头来看,王兴未附和沈晖的赌约,反倒是给他留足面子,因为威马后来的表现实在不堪入目。
这番豪言壮语自然成了笑话。
今年1月,威马汽车被爆销量仅为179辆,同比下跌93.3%,连蔚小理三家的零头都还比不上。
到了二月便传出工厂停工,开始“停休留职”的传言。
要知道曾经威马可是造车新势力中“扛把子”的存在。
早在2019年,威马汽车曾以约1.7万辆的交付量位居造车新势力第二,仅次于蔚来。
此外,作为国内最早一批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一度是资本市场的宠儿。根据公开资料,威马汽车共进行了A至D轮12次融资,累计募资超410亿元人民币。
可是沈晖自己不争气啊,这410亿三年给烧了个精光。
根据威马汽车此前的招股书,2019年-2021年三年间,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人民币44.45亿元、50.84亿元,以及82.05亿元,三年间共计亏损人民币174亿元。2021年,威马汽车实际已资不抵债,其净资产为人民币-205亿元。
2023年年初,威马汽车宣布与Apollo出行达成协议,Apollo出行以20.23亿美元收购威马汽车子公司,并将通过配发及发行代价股份的方式进行结算。
威马汽车官宣这则收购买卖后,威马汽车CEO沈晖随即在微博分享了一段来自《芙蓉镇》的小片段,并配“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字样。
结果就在前几天,被寄予厚望和威马唯一生机的这笔收购,黄了。
这说明对方也不是傻子,20亿美元干啥不好,非得去买威马,-205亿的净资产,是买了家公司还是买一堆债啊?
威马汽车,一言难尽
威马的困境,从根上来说还是产品和人的问题。
沈晖的豪言壮语很多,但真就停留在“嘴上说说”。起步初期,在交付成绩上蒙眼狂奔的威马汽车,早早深谙“凡尔赛”的威力,沈晖谦逊又不失自得地表示,交付速度仅是新势力的考核维度之一,并不是唯一的增长指标。
此言倒是不假,对于威马汽车乃至众多造车新势力而言,公司的毛利率增长,才是未来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
在特斯拉成立16年后毛利率尚未转正的节点,沈晖对外表示:
“威马的资本利用率极高,同样的发展阶段要比特斯拉做得更好。”
花最少的钱,产更多的车,是沈晖当时的想法:
“威马有希望成为全球第一家正毛利率的新造车企业”。
也正是在这样的想法指导下,威马汽车彻底走上了忽视产品技术及研发投入的道路。
2017年推出“128战略”,威马汽车规划围绕一个电子电气架构,研发两个车型平台,并推出八款电动车。
遗憾的是五六年时间过去了,威马旗下在售四款车型以及2021年新发布的威马M7,仍全部出自第一代平台架构。
可以说,技术已经落后市场一两代了,怎么造的出好车?威马的车主们对于拿到手的汽车,也是差评如潮。
曾有一名车主在网上抱怨,每一个坐威马车的人都要嘲笑他:漏风,抖动。
对于他而言,续航短、小电瓶坏、空调不热、漏风都是小事,四个车窗升降器在不同时间坏掉,车身抖动电机控制器坏掉、灯泡坏掉、保险丝短路、充电桩坏、车门锁坏…….
2年时间,车上能坏的全坏了,不能坏的也坏了。这些问题几年都已经习惯了,现在再去售后维修点,都跟工作人员混成了熟人。
威马在技术上的缺陷,已是众所周知的事。从研发费用方面来看,2019-2021年,威马汽车的研发投入分别为8.93亿元、9.92亿元、9.81亿元,三年间几乎无变化,占营收比例由50.7%降至20.7%。
相比之下,2021年蔚来汽车研发投入45.9亿元,小鹏汽车研发投入41.1亿元,理想汽车研发投入为32.9亿元。威马汽车的钱几乎没有花在技术上。
那威马之前那么多轮的融资,用来干嘛了呢?
一块开支是开店、搞营销。从2020年开始,威马开启“千城千店”计划。为了把车铺开,当年8月8日,8家门店在京同期开业,标志着“千城千店”按下快进点。
数据显示,2019年底,威马有92家合作伙伴门店,2020年增长到252家,2021年达到621家。
另一块的开支是给高管发工资。亏损最严重的2021 年,威马向管理层支付了17.5 亿的薪酬,其中,总薪酬的72%,也就是12.6亿元落入了沈晖手中。(201万元为薪金及花红,高达12.6亿元为受限制的股份及购股权开支。)
2021年威马汽车销量为44157辆,也就是说每辆车沈晖要赚2.8万。
这算盘打得真响啊,威马每卖出一台车就要亏差不多16万,但是老板沈晖却能赚2.8万。
如果这样公司还能不出问题,那才是真的奇怪了。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真正懂造车的沈晖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把威马汽车带到了破产的边缘,而并非汽车行业出身的李斌、何小鹏和李想却让蔚小理的发展步入正轨。
人们总把“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挂在嘴边。其实,能干成事的人不一定要专业,但必须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