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回了趟老家。
发现原本魂牵梦绕的故乡,已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大早还没起,我那街溜子兄弟就踹开我的房门。我揉捏睡眼,定睛一看:这哥们手上竟然拿着古茗的人气爆款布蕾脆脆奶芙!
老家到现在连个外卖都没得点,晚上吃个夜宵,还得骑个二里地。古茗这是走错片场了?
见我盯着他手中的奶茶,一脸呆样,我那街溜子兄弟说道:“没喝过古茗?走,哥带你上街买去!”
这一刻,世界真的变了。
小县城正在经历都市化。
注意,这里说的都市化并非是城市的建筑密度提高、天际线刷新,而是商业都市化——
大批量商业品牌正在往县城下沉。
正如古茗,如今已经深深扎根在新农村的沃土上。
与古茗战略相同的,还有星巴克。
23年第一季度,星巴克新开69家门店,再度把县城版图扩大,进入了四川广安、湖南吉首、山西阳泉、江西萍乡等10个新县城。
到现在,中国近3000个县级单位,星巴克已经覆盖了857个。每三个县城里,你就能找到一家星巴克!
星巴克就差开村里了!以后,真能看到鬼火少年一手把着油门,一手喝着星冰乐的魔幻场景。
此外,塔斯汀汉堡、瑞幸、库迪咖啡、喜茶等等一系列餐饮品牌涌入县城。
除了餐饮品牌之外,服装、金店也不甘示弱地往下沉。
优衣库一共进驻了中国13个县城,布局18家门店。
最近在蹭蹭上涨的黄金,在县城非常有市场。老铺黄金、梦金园珠宝、周六福等等金店扎堆往县城里开。
近两年,浙江衢州一条不到200米长的一条街道集中开业了15家黄金门店!
常年混迹在一二线大城市的品牌们,与广大的年轻朋友们一样,吃够了大城市的苦。
各大品牌在一二线的遭遇了发展瓶颈。
就拿星巴克说事,23年11月底,星巴克在上海的门店密度为70%。其中,有近800家星巴克门店周边约600m就有其他门店。
过去两年,星巴克在上海的门店增速慢于全国平均增速,而关店率却高于全国。
与此同时,同行竞争也是相当激烈。
以咖啡行业来说,瑞幸、manner、seesaw、Mstand等等品牌打得你死我活,它们不光打价格战,推出9.9元的咖啡爆款,还调整营业时间,早七晚七,全时间段服务打工人。
19年,海底捞在一、二线市场的渗透率就达到顶点,同店销售增长下滑。
相反,在三线及以下城市,海底捞门店收入不断提高,收入占收入总比已从2019年的35.9%提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38.2%。
眼看,一二线的消费市场饱和得快要溢出来了,居民们反手来了一记消费降级。
以大北京为例子,近年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走势处于一个历史低点。
这都是当下的经济环境给闹的,房价下跌资产缩水、大面积裁员降薪现金流缩水、就业岗位少工作难找,大家不免有些悲观。
曾经点个30块的外卖,眉头一皱不皱,现在菜市场几块钱的白菜,也得跟大妈砍个几毛。
曾经淘宝、京东购物节,几千块钱洒洒水,现在拼多多砍一刀,完了拍照好评,找商家要返现。
曾经垒5块钱的长城能输一整晚,现在垒2块钱的就得心惊胆战。
大城市进无可进,下沉县城势在必行。
大城市压抑着消费,县城里的朋友浑身都是消费的活力。
从个人体感来说,他们是真的敢消费、乐意消费。
过年回去吃席,发现亲戚好友的份子钱都是整千整千包的,走个几场下来,五千块钱就没了。
席上的菜品也是船新版本,羊排、牛排轮着来,鲍鱼、大闸蟹,哪样嘌呤含量高就上哪样。
现在也别说县城婆罗门了,县城里高消费水平的大有人在,而且都是一个圈子一个圈子扎堆玩在一起。
晚上约在一起吃个夜宵,吃完就得泡脚。
夜宵一顿下来,人均差不多也得七八十。泡脚虽然便宜些,139、159元的70分钟套餐,但架不住人家频率高呀,只要群里有人吆喝一下,那怎么说也得三五个人响应,一周保底也有一两次。
咱以为一二线大家都在备粮过冬,三四线情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没想到,县城居民又闲又有钱,这主要在于——
县城居民生活“微成本”,消费“无压力”。
一二线城市,大家没少为住房问题烦恼过,这个问题放在县城居民基本不成立。
北京、上海在居住上的成本约40%,而县城通常只有20%,相比之下,县城出行的成本却更高。
这事儿,想一下就能明白。
县城居民普遍都自有住房,每天来来回回就是开着自己的小汽车。
反观,北上等一二线城市普遍都是打工族,每个月精打细算交着房租,办一张市民卡坐地铁还能省几毛钱,每天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
同时,县城居民比一二线的打工人更有时间消费。
在三四线城市中每周工作时间达到40小时的居民只占35%,而在一二线城市中则达到50%以上。小镇青年的消费性支出比例保持在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县城居民的消费意识在觉醒。
现在大家也不像从前那样保守,一分钱要掰成两半花,哥哥穿过的衣服留给弟弟,人们消费意识、娱乐意识都自我觉醒了。
过去一年内,全国新开电影院895家,开在县里的就有196家,约占21.9%,加上县级市,这个比例有32.5%。
近年来,三四线春节档票房占比也越来越高,今年占了近60%。
还有美发行业,23年前三季度县域美业消费客单价为117元,订单量同比2022年同期增加77.2%,高于全国同期水平。
县城居民的家底也更厚实了。
县城有约40%的家庭税前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储蓄率约为38%;13%的家庭税前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储蓄率约为42%。
存折里的钱多了,消费才有底气。
商业只会向有水源方向扎根,县城是一片辽阔的蓝海。
中国有2000多个县级行政区,国土面积占九成,人口占一半。早在17年,三四线居民的消费水平就达到15万亿元,有研究机构预测,在2030年消费水平将达45万亿元。
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万亿市场。
各大品牌们不止是因为吃了大城市的苦才要下沉到县城,更是尝到了县城的甜。
县城更是经济发展的安全垫。
去年,县域经济GDP已经占到全国GDP的38%。
22年,我国GDP千亿县增至52个,其中昆山GDP总量突破5000亿元,超过了8个省会城市;中西部千亿县增至10个。
如今一二线发展减缓,而县城的发展才刚刚开始。
县城是一片蓝海,但要小心别触礁。
县城虽好,但也不能片面地鼓吹。
别看到人家在县城开个零食铺子,一个春节几十天营业额达200万,就觉得县城遍地是黄金。
县城的两极分化从未停止过,强县经济实力赶超省会城市,弱县则在消失。
过去的日子里,全国各地都有县城人口在收缩,其中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人口收缩得较为严重,即便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县城也有人口流失的情况。
如大家熟知的鹤岗,2010-2020年间常住人口少了近17万人,减少了15.8%。
人都没了,这些地方的消费水平自然直线下降,商业也都不发达。
相较之下,强县的人口流入可观,经济水平也高。
10年间,浙江义乌、江苏昆山和福建晋江人口净流入均超过了80万人,它们都是大家熟知的经济强县;
人口第一大县临泉县曾在1年时间里,达成了158.6亿元的经济增量,增量排全安徽第三。
各大品牌的目标就是攻略这些强县。
新开的星巴克城市门店中,浙江、江苏以及安徽占比超过80%。
星巴克布局逻辑就是,基于省域经济来判断县域经济。事实也如此,江浙一带的县城经济确实很强。
优衣库门店也基本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实力越强的县城,门店数量相应也会更多。
许多人都认为商业下沉,主要原因是在于人口的回流,有大量的中产从一二线返回县城,从而增强了县城的消费水平。
这个观点,从数据上看有些打脸。人口还是在往大城市流入。
杭州、合肥、苏州、南京在23年的常住人口都在流入;如湖南省,22年长沙常住人口增量高达18万人,而张家界、湘潭、邵阳等地人口都在流出。
相比之下,中产回流的人口只是“雷声大,雨点小”。比如代表了多数县城中产家庭的大学生,2022届外地求学本科生返乡就业的比例(47%)较2018届(43%)提升了4个百分点。
事实是,有的县城本身就经济实力强,未来有发展,才吸引到了人口过来就业、创业。
因此,强县才是商业下沉的主战场。
也就是说,如果你所在的县城有个星巴克或者海底捞等之类的品牌,那么这个县城大概是个经济实力不错,未来仍有发展的县城,所以才吸引到了一线品牌过来安家。
要是星巴克无脑进军人口保持十年外流、经济稳定下行的某十七八线小县城,不得彻底玩完。
在一二线发展无力,众多品牌迷茫之际,县城就好像是一束光,照在了大家的脸上。大家发现这是个爆发力十足的新世界,认为占领了县城,就拥有了未来。
但千万别忘了,新世界不缺机会,但充满危机!
商业下沉,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人口、看经济、看发展。
面对场上复杂的市场形势,前方还得有个引路人,替你拨开迷雾,而大碗刚好在这条路上走了挺久。
跟着大碗走,总能带你穿过迷茫。
这才是一个好社群该有的模样:多与优秀的人一起同行,总能提前嗅到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