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做次贷(四)----- 次贷是什么
次贷大结局,收网之作。
一)劣后
次贷写到了第三篇,所有该写的伏笔都写完了,次贷的“破绽”也深深地埋在了八卦阵中。前二天我问俺LP,次贷究竟的问题出在哪。
她侧着头想了半响,说“贷款的设计,把他进行分层。譬如分成A,B二组。
100个客户中,当发生了违约,前1~10名,都由A来赔偿。
第11名开始,才由B来赔偿。
这样一来,B的风险就被降到很低很低。风险高度集聚到A身上。
A等于放大了许多倍的杠杆,于是就产生了次贷”。
我说傻妞啊,你那个叫做“劣后”。
劣后是目前证券市场,早已经被用滥掉的招数。劣后是中国每一个债券经理,熟得不能再熟的基本功。包括某些散户,都如数家珍。
杠杆从来都不是金融发生错判的原因。承受十倍风险,自然就有十倍收益。有时候“劣后的劣后”,承担一百倍的风险,就有一百倍的收益。
外汇保证金市场,动辄400倍杠杆。用杠杆批评次贷,全是胡说八道。
只要金融是有效的。0的一百倍,仍然是0,劣后不是次贷的原因。
更何况,在美国连“分层前10名”这种把戏都不用玩,他们有更方便的方法,就是债券保险。
二)债券保险
债券保险是什么意思呢。譬如国债的利率是4%,但此时我偏偏买了张高风险垃圾债券,票面利率9%
东西好是挺好,回报挺高。但问题是晚上我睡不着觉。在连续失眠,心惊肉跳了很多个晚上后,我打电话给了保险公司。
“我想给我手里这张债券买个保险,为期二周。如果这二周内债券出了事,就由你们保险公司赔”。
保险公司一般会给你个价格。譬如108.75元。二周内债券价格低于108.75元,或者甚至公司破产,债券跌到0,都由保险公司负责。
相对应的,保险公司会收取你一定的“保费”。一般是几毛钱。
可见,“债券保险”相对于劣后,是远远先进,更方便更灵活的金融方式。
“债券保险”是一门很赚钱的活。举个例子,如果你为一张109%的垃圾债券出保险的话。
如果你一年52周内,每周都投保,那么最终保险费的收费,将远远超出你债券的收益。
9%的债券相对于4%国债,一年下来你多赚了5元。但如果你周周投保的话,最终保险费可能要累加到15元譬如。
而且“债券保险”相对于保险公司,他还有一门好处。就是他是一门“负本金”的业务。
我们知道,开展任何业务都需要本金。无论我是去开一家饭店,建一座工厂,或是轮船飞机运输业。
但是“债券保险”这类业务,他是完全不需要本金的。甚至是业务做得越大,本金负得越多。
这实在是天上掉馅饼,没理由不扩张的黄金业务。
“债券保险”的计算,也十分简单。他相当于“卖出”了一个认沽权证。
权证交易,在金融市场已经是十分普及,有几十年经验的常规交易。漫步香港市场,法巴,麦银,摩通,各种各样牛熊证随处可见。
“债券保险”这一步。在理论上也是完全正当的,绝对成立的,毫无纰漏可挑的。
三)当Financial Engineering遇上“债券保险”
你首先得有一个错误,然后把他放大10000倍。才会形成一个灾难 ----- yevon_ou
在美国市场,“债券保险”做得最大的是AIG和雷曼兄弟。
当时,AIG对一张AAA评级的债券收取保费,大约是0.26%,即每一万元收取26元。他们具体的算法叫做“利率互换点子”。
平心而论,这样的收费不算过分。如果标准国债是4%的回报,相当于AAA级债券4.26%回报。每一个债券投资人,可以随时选择投保/不投保。
但是,如同《The Big Short》所说,自从2006年开始,一些纯技术的人,就开始发现出了问题。
AIG是专门给AAA级债券做承保的。但是CDS,CDO系统内部的一些工程师,开始发现这些AAA级债券,表现很不好。
具体来说,譬如你AAA级债券,引伸“波幅”应该是小于10%的。
但他们接触到的几笔债券组合包,刚开始是10%,过去的1~20年,每一年的波幅都非常好,都小于10%
但是第21年,也就是他们拿到该资产包的那一年,资产包的波幅意外地到了12%
这从数学上来说,是小概率事件,但也不是不可能发生。
但第22年,他的波幅到了15%,
第23年,他的波幅到了18%
第24年,他的波幅到了20%
这个就很难解释了。如果从数学上讲,这得要几万万亿分之一可能,就如同小行星撞月球,还撞出一个米老鼠像来般偶然。
更令人苦恼的是,他们的疑问还无处述说。你想要午餐的时候和你女朋友说这事么,“我观察的一个资产负债包其引申波幅的本征概率发生了预期偏差的β值20%的偶然性方程不配平或许有风险”。
你想死么,是想冰水还是牛排砸到脸上。想淋黑椒汁还是番茄汁。
这样技术的话语,走到哪里都不受欢迎的。
但事实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是,他们拿到的,根本就不是AAA级债券。而是Financial Engineering“做”出来的AAA级债券。
你这个是伪劣商品,就一定会出问题。
四)马克维兹的大溃败
问题出在哪里?出在了马克维兹方程式。
因为马克维兹方程式,违反了投资学上最重要的一条定理。每一个证券从业人员都耳熟能详的誓言:
“产品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不构成新发理财产品业绩表现的保证。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当年用巨型计算机蛮算硬凑,硬生生拼凑出50000个用户,“波幅”很低很低。
但问题是,过去成绩,不代表未来成绩。
这50000个客户,算来很巧。现在很耦合,之前的0~20年数据都非常良好。
但是不代表他们以后会也很耦合。
不代表第21年,22年,23年,“波幅”依然很低。
等你卖到了客户手中,渐渐地伪劣铜金,就显露出本色了。
为了让客户们更深刻地了解马克维兹方程式,我们举个例子。
假设我跟踪10000个儿童,从0~17岁,一直足足跟踪了17年。
我们设个赌局。你每年固定给我1000元。而每当有一个孩子考上了大学,我就赔你100元。
从第1年到第13年,我都赢得很好。因为根本没小孩上大学。我每年赚1000.
第13年,有一个神童进了少科班。我认赔,给你100,我还赚900.
第16年,有二个孩子跳二级,进了大学。我赚800元。
第17年,有三个孩子跳级,进了大学,我赚700元。
这个时候,我就可以写书了。信心满满地宣称“伟大胜利”。因为我每年都可以赚800~1000元不等。而且虽然有波幅,但事实证明赢面是大概率的。
而到了第18年呢,哇塞!
第18年,哇塞,一豁拉整整有7000个小孩子,全部都考进了大学。然后我就破产了。
为什呢,因为读大学的年龄是18岁。之前没大学生是因为年龄未到。年龄一到,几乎一大半的小孩子都考进大学了。
这里例子告诉我们的是,纯粹的数理统计是没有用的。哪怕你统计上17年,170年,也是丝毫没有用的。
事实的走势和演变,还是要看“基本面”。你得去看看股票和公司,都在做些什么业务。
你得去研究一下赌约的具体条款,看看教育部的大学生入学手册。
如果你仅仅坐在办公室里面,拿着数据用超级计算机算来算去,那你会死得很惨!
五)次贷爆发
到2007年时,事情已经闹得很大。
最主要的原因,是AIG承保的那些AAA级债券,波幅变得很大。大到人们不得不怀疑其信誉。而且的确开始有了违约。
如果这些债券,不是正宗的AAA级债券。那么AIG就不应该收取0.26%的保险费。而是应该2.6%,26%
但是你在合同期内,你又不能单方面提高保费。随着“次贷组合包”的引申波幅逐渐放大,再也掩饰不住,有关方面计算了一下,AIG的亏损,达到了100亿美金之巨。
美国的“次贷”风波,其实没有中国人想象中的大。一共也就亏了大约200亿不到。
也就是说,如果Bill Gates很有钱。他掏钱出来把所有“次贷”家庭没还的房贷还上,一共也就200多亿美金。然后次贷风波就算过去了,就没有这档事了。
而次贷风波中,AIG一家就亏了一百多亿美金,这是什么概念呢。
首先,做MBS的银行是毫无风险和亏损的。因为他们虽然放款给不良客户,但随手就把MBS卖掉了。
其次,投资MBS的人,也是毫无风险的。因为我虽然买了垃圾债券,但因为我昨天晚上睡不着觉,我打了电话给保险公司,买了“债券保险”。
最后,所有的亏损,集中到了保险公司身上。
以美国次贷家庭,每户损失2000美金计算。AIG亏损的这100亿美金,相当于500万个美国家庭。
这已经是一个很夸张的数字了。美国一共才多少家庭。
此后的奥巴马出政策,拯救次贷水深火热,也就是每户家庭减免800美金。
所以,次贷其实也就这点规模。
那么,为什么美国股市,以及中国的媒体无良小编,都吵得这么厉害呢。
摩根大通一年前有一件“伦敦鲸”事件,帮助我们看得更清清楚楚。
“伦敦鲸”,只不过因为摩根有一些资产需要调头寸。破坏了完美的互锁结构。
而此消息泄露到了市场之上,所有的人都开始摩拳擦掌,准备狙击群鲨攻击。
因为你要卖,你一定要卖。
那好,你想卖什么,什么就跌。你要买什么,什么就涨。反正你无路可去。
摩根大通最终亏损了18亿美元左右。而他仅仅是一些结构性的头寸需要调整。
但回到AIG的情况上说,AIG一夜之间,突然冒出来的亏损是100亿。
现在你想赔偿,你就必须卖资产。
那好,群鲨攻击,你想卖什么,什么就跌。
当时,美国的股市,迅速跌到6500点左右。但这其实只不过是“杀空”的一种表现。
而不出所料的,过了几个月,他又涨回了万点。
这就是华尔街的游戏规则。
六)次贷深化
当时的次贷组合规模,在5000亿美金左右。但算上普通债券衍生品,西班牙国债,新兴国家国债,汽车MBS,信用卡MBS,整个衍生资产组合包市场,大约20000亿美元。
从数学上说,AIG犯的只是一个小错误。仅仅是波幅的变化幅度计算不足,这纯属小数点后的小数点。
但是因为他承保的标的太大,二万亿美金的细微波动,就导致了100亿美金的亏损。
当时,为了狙击AIG,华尔街势必兴风作浪。本着“你卖啥啥跌”原则,各类证券都会有巨幅波动。
当时,美国财长召集各大银行家开会,在座的全部都是面如土色。
为啥,因为这是一个负和游戏,所有的玩家“总亏损”是200亿美金。
但问题是,如果他是+9980亿和-10000亿的变化,那死的人就多了。
也就是说,在整个“次贷”危机中,有人亏损了一万亿,但还有一群基金经理,赚了9980亿。
亏损一万亿的,我们都知道了。黑名单上有雷曼兄弟,AIG,美林和贝尔斯登。
赚了9980亿的那些人,我们永远也不知道。他们不会站出来说的。
所以,“次贷危机”就总体而言,对华尔街的伤害并没有那么大。因为赢的人是“沉默的大多数”。
美国财长在次贷爆发的当日,采取了极大宽松的方法。因为他不想在债券市场看见价格战。
而此后的QE1,QE2,QE3,严肃地说,应该是美国本身的政治诉求和经济规律所致。中国小编把他们归结为次贷,是极为不严谨的。
2013年的今天,次贷早已烟消云散,美国依然迟迟不肯退出量化宽松,是因为美国本身的战略。
最后,说一下AIG事件,如果发生在中国,会是怎么个情况。
“首长,不好了,China Life出大事情了”。
“什么大事情,是不是出了反D反革命的事件啊”。
“那倒不是,听说亏了100多亿美金”。
“那就不是大事。钱的事情,都好说嘛。你去查一查,是不是收了外商红包,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呵”。
“我们去查过了,几位领导都很清廉。主要是遇见了百万年难遇的小概率事件,通过数学上的Markowitz方程式发生了错误…………”
“那个什么什么,就不用讲了。没拿红包就好,都是D的好干部啊。亏掉点钱,而且还是意外亏的,学费总是要交的么。真芝麻大的事情”。
“100多亿,回头写个报告就行了。几位当事人同志,先让他们引咎辞职,半年之后,保证找到同级职位东山再起”。
于是事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中国是永远不会发生次贷危机的。
七)清算者
迄今为止,中国所有关于次贷的分析,全部都是错误的。他们根本不知道,哪个环节漏水了。
我们整理一下次贷的错误链,他应该是这样的:
Step1:马克维兹递交博士论文,差点没通过。
Step2:过去业绩不代表将来业绩,但业界普遍将二者混用
Step3:FinancialEngineering开始制造人工美女。
Step4:AIG对“伪AAA”债券进行承保,放大100倍
Step5:这本是AIG一家的计算错误,但AIG又属于那种Too Big to fail的公司。美国政府为了拯救AIG,扰乱了整个金融市场的秩序。
凡是在电视上观看过体育彩票开奖的观众,都会相信那个机器是彻底的无规律可寻,小球的弹跳,完全依靠概率。
但是如果你翻开报刊杂志,你会惊讶地发现,还有一片版面叫做“彩经”。
彩经甚至还有专门的彩票大师。他们认为机器的弹射,月球的运行,宇宙的规律,冥冥之中总有一点规则存在。
于是他们去算,发明的一整套的算法。包括“高区,中区,低区”,“连续球”,“横斜线”,“空格率”等等。
如果你站在旁观者的身份,你会觉得他们幼稚得可笑。那些“彩经”大师们的分析,完全没有任何物理根据。
但是,同样的事情,在金融市场,却是日复一日的天天发生。
他们认为,在金融股票市场,也是存在这种“内在”联系的。
从股市理论来讲,他们比彩经有道理。
譬如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股票,肯定呈现“你涨我跌”的态势的。
奢侈品和电影公司的股票,也会呈现对称状态。因为经济好的时候,奢侈品会畅销。经济不好的时候,人们会去看电影。
股市的分析者们,宣称他们拿了股票的K线图,分析出二家公司之间的“内在联系”,你不能说他们全错。
这是一个细小的错误,隐藏得如此之深,以致于次贷没有人预料得到。
这个错误就是,将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二家股票的故事,放大到整个股市2500家股票;
其波动是否仍代表“内在”联系?这个波幅β是有道理的还是瞎蒙的。
你不能说他完全100%错。但是美国人相信了,次贷的华尔街经理相信了,于是他们就吃药了。
正确的结论是,我们看见Step 2里面,将这个“内在”关系扩展到5只股票以上,我估计就很难有把握。甚至更多是盲赌,猜塔罗牌。美国的次贷倒闭公司,已经用血的教训给我们上了一课。
那么,我们进一步问,这件事情被“清算”了没有,吸取了教训没有。
答案是没有。
长期以来,众所周知,股市有二大流派。一派是“基本面”,一派是“技术流”。
基本面,讲究的是凡事都要讲个道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二家公司负耦合,因为他们是竞争对手。一家成功了,另一家则会失败。
而技术派,则宣称“数字反映一切信息”。你只要看K线图就可以了。数字的本身,就已经告诉了你基本面的一切信息。
虽然技术派在学术上毫无地位,但无可否认的是他到处都在,无处不在。
在这次次贷危机的大失败中,其实是技术派的大失败,是计量经济学的大失败。
在整件事情中,其实是马克维兹方程式出了问题,是妄图以“数理计算推测社会演变”狂妄想法的大失败。
事实证明,社会是突变的。过去波幅不代表未来波幅。学生们是会一下子从17岁到读大学的。
那么,马克维兹方程式,被清算了没有?
Financial Engineering,被清算了没有?
纯K线图,纯技术派的思想,被清算了没有?
以上答案,均是都没有。
从一个更客观的角度讲,“计量经济学”已经深入到美国金融方方面面,已经难以割除了。
太多的人靠他吃饭。
这并不仅仅是打到一门学科的问题了。从大学,研究室,基金经理,募集融资,衍生变化,保险精算,退休基金,保险理财,电视采访,K线研究………太多的人靠他吃饭。
就好比中医一般,你不能说他没用,但实在是文不对题。但又有几十万人靠他吃饭。在中国,你也没有办法把中医废除的。
那么,这意味着什么!
马克维兹方程式没有被清算,就意味着次贷危机,仍然会再犯第二次。
因为整个计量经济学的大厦,并没有被推翻。因为种种政治原因,我们天天骂次贷,但就没有人说半句Financial Engineering.
其导致的结果,是华尔街仍然在设计各种各样金融衍生产品。衍生产品不是错,但如果是基于马克维兹方程式的,我们知道他的算法是错误的。
没有从理论界进行清算,这就意味着,Financial Engineering算法会再一次产生误差。如果该公司不幸使用巨额杠杆,就会再来一次金融风暴。
如果你看懂了整个事件的逻辑,而届时你又在场身处华尔街,你将会获得十倍,百倍,千倍,万倍,一夜暴富至亿万富翁的机遇。
这是极其罕见的。即你知道这里是个错误,是个巨型套利机会。而这个错误一定会再来一次。
他不会太远的。
八)结语,次贷对中国的影响
次贷之中,我们看见几样东西:
MBS,放贷给穷人,衍生品市场,债券保险,这几件事情是好的。
FinancialEngineering,大而不能倒,计量经济学,这几件事情是坏的。
可惜的是,在目前的中国舆论之中,我们把所有好的东西,当成是坏的。
所有坏的东西,要么不知道,要么当成好的。
次贷之后,中国的MBS遥遥无期,衍生品市场已经明确被定性为罪魁祸首。政府最乐衷的是“加强监管”。
很多人不明白,清政府为什么有了火药之后,还会败给八国联军。其实我们很清楚的,这真是再清楚不过了。
(欧神,2013年5月13日子夜,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