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上)

字号+ 2019-05-06 09:56

这次讲的内容会有点刺激,说的是复仇。 说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我终于有时间能够看完《大人物》这部电影了,之前一直想看但没抽出时间。 影片的内容既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

这次讲的内容会有点刺激,说的是复仇。
  说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我终于有时间能够看完《大人物》这部电影了,之前一直想看但没抽出时间。
  影片的内容既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事实上这部电影可以写上三篇主要文章,可惜其中一篇《闽煮应该是怎样的》可能无法发布,所以我不得不重新安排了篇幅。
  这一篇讲述的是复仇——为什么有些人能复仇,有些人不能(后续便是喜闻乐见的私货环节)。
 
  在电影中,那位小人物在剧情里是被大老板打成重伤。大老板为了掩盖罪证,将受害者从楼道中坠落,并且伪造遗言,装成自杀的样子。
  这个情节当然是安排过很多次的,毕竟如果在现实中有人查的话,伤情检查一定能查出伤势的发生前后与类型。因此伪装成坠楼是不太可能的,除非你把人从宇宙轨道里丢下来。当然,这也是必要的艺术加工。
  艺术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虽然我们不乏像电影中那样无畏的警官,但这一系列事件恰巧碰在一起却很少见(不是没有,类似的事情我听到过。当然,现实中警官虽然付出了代价但没有这么“漫长”的破案过程,凶手造假的证据很快就被找到了)。
 
  结合在一起的整个故事不可能,但两种事件独立发生却十分常见。警官的事情我们放到一边(这样的好警官也不少),我们就谈谈这个“小人物”。
  在现实世界中,这样的小人物被欺负后自杀的情况很多见。
  在之前的一篇相关文章中,我说到过这样的自杀对抗行为尽管看上去十分无厘头,但它的确是有一种深层合理性的。
  即便是在影片中,如果剧情本身就是小人物自杀而不是被伪装成自杀,那么至少从“被欺负事件发生后的短时间内就报复”来说,小人物在对方办公大楼内自杀的确能造成最大影响,更何况他之前举抗议牌的举动已经引起了一部分外界的注意。
  不过,这造成了这个小人物心目中最大的杀伤效果么?当然是没有。
 
  既然一个人都能用死来反击对方,那么自己的目标通常是对方的死亡。
  你也许觉得,这么区区一个小人物,怎么可能杀死这么一个巨大财团的老板的亲儿子呢?别人出入有一群人围着,在路上开车在公司是顶层。这个小人物第一次上楼还是因为不明就里的被别人请上了楼。
  也许这对于很多在办公室里上班或者城里人来说,这的确可能性不太大——至少从既有的知识储备下,一般办公室小青年或者大部分城里人是没有办法的。
  但我很肯定的说,这个电影里的“小人物”(如果是真实世界中),他是有足够的办法和知识储备去置这个大老板于死地的,甚至都不需要“十年不晚”。
  这个小人物的背景应该是刚进城不久的农民,家中一定有很多农业知识和农村特有的一些知识,这些知识他小时候一定听过。如果需要,他也一定能够顺藤摸瓜学到那些知识,这只需要不到一周时间和几个电话。
  我们从电影中就可以明白或者大概率推测以下几点。
  1:小人物曾经是农村生活的。
  2:小人物会修车,十有八九也会开车,无论是否有驾照。
  3:小人物没有车,但是他有修车技能,后续骗到一辆车使用并不困难。
  4:咖啡内容,已经删掉。
  5:他身上虽然很穷但不是完全没钱,不然也没闲工夫在对方公司门口闹这么多天。
 
  当然,他是要花一点钱。也许你会觉得他这么穷一个人,再花钱复仇更加拖累妻儿——但是我们要想:自杀本身就已经让妻儿更难过了,这个时候就算稍微多花一点钱又能增加多少难过程度呢?别说是花一部分,就算是全花完也就那样了,对妻儿来说意义不大。
  
  这样一想,大家大约也能明白,在这个时候那个大老板生还的几率极低,还会带来极大的附带损失。
 
  那么,电影中的那位小人物到底缺什么呢?
  是懦弱?是毅力?
 
  如果说懦弱,那么从过程和结果来看,虽然自杀行为本身也有自己受到打击的因素存在,但它依然带有报复意图,所以不能说是懦弱——至少解释力度不够。
  你可以说对方手段不够高效或者不够“划算”,但很难说他胆小——也许之前的行为是因为胆小居多,但后来的报复性自杀就很难说了。
  毅力?好像也不是,好像也不是那么回事。
 
哪怕就算是一个本身玻璃心的人,他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影响,但是这个人未必要选择承受不住——至少能够选择“不立即行动”。
  玻璃心只是同等刺激下对他造成的情绪体验更强,不代表他一定会有行为上的冲动。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都能发现那些“很记仇”的人,但他们常常也有所成就,玻璃心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决定性影响。
 
  如果说这一切“不良个人思维方式与习惯”都有特殊性,那它们有没有共性?
 
  有,共性就是“没有耐心”。
  
  如果用语言来描述为什么这些所谓“不良特质”为什么有缺乏耐心的共性是需要长篇大论的,但在不描述的情况下大家却也能感受到这的确“缺乏某种耐心”——这个小人物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复仇的机会,他选择立即实施。
  
  事实上我们反过来想,大多数所谓的“成功特质”或任何能够达成目标的特质,无论是努力还是聪慧或毅力等等,它基本上都包含了“耐心”或者用“耐心”在绝大多数时候能达到近似的效果。
  那些没有“耐心”属性的东西反而常常不是那种具有决定性的东西,比如说知识或关系——绝大多数不包含“耐心”的东西都是“工具”,而工具的使用才是真正的重点,虽然一些工具的获取本身就需要耐心。
  耐心又是一个很难简单观察的东西。例如说有些人在读书时代成绩很好也非常刻苦,但未必表示他是有耐心,有的时候他仅仅是因为觉得“打败同学很重要,不能丢脸”才努力学习。
  因为在学生时代,努力+有好的学习条件带来的利益还是短期内就可以获得的,不努力也容易被快速发现并惩罚。
  所以学习好未必代表有耐心(至少不全面),外部强力的干涉和稳定的环境要求可以让一部分人用比较短期的利益获取去达成“自愿努力读书”这一目的,大多数应试教育技巧及教育机构常常利用这一点。
  大多数情况下“激将法”就是这么回事。
  这并不代表这个人的耐性得以提高,这只是把一个远期目标拆分成很多短期目标而已。
  我不是说这样的做法不好,我只是表示使用这种做法的人并不代表有“耐性”。
  
  有耐性的人和没耐性的人在针对“具体目标”时不一定有差别。
 
  怎么理解呢?
  有耐心的和没耐心的人,在“主动刺杀”上不一定有区别,但在“复仇”上却往往容易有极大不同。
  
  一个人在本性上的特点,在他面对那些能够确定的目标上不一定有区别,但在那些不确定目标或者突发的事件上就有区别。
  
没耐心的人很难从各种“非必要,事先没说明这是目标”的事件上获取信息。他很难有其余脑力和主观能动性观察那些非必要的周遭事物与信息——在战场上这样的人特别容易被打死或者触雷,尤其是长途行进时。因为这样的人都在思考怎么走完行军过程,期间为了满足自己的不耐烦,他会不断的想着下一次休息或吃饭饮水的机会,因此失去对周遭非明显事物的警惕性。
  因为确定的事件可以让没有耐性的人找到办法来绕过耐性限制,不确定的或者突发的则常常没有这个条件。
 
  这就好像一句话“现在随便搜索一下就有各种资料,我干什么还要记住呢”。
  是的,如果“目标明确”的话是不太需要记住,但如果是思考一个问题或者应对突发情况,不至少记住主要内容方向和关键点的人就很难“往那方面想”,于是就想不出什么。
  最极端的情况下就是直接从0开始。最常见的就是写一个东西,如果没有记得什么将无从信息整合并下笔。小时候写作文时,老师要求你多看看书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很多人就会挑毛病很容易但自己写不出来的现象,因为别人写出来以后就有了一个方向,其中任何一条都是可以查的,但查到的每个部分的细节部分查到的内容又是服务于不同的整合体的,所以当然几乎肯定会发生冲突。
因此见识短浅的人就没办法“跨模型”分析问题,甚至都不知道眼前的东西是不是在模型范围内。
就拿我玩海外游戏的例子好了:
我:盟主,你不要这么做,这就好像美国这十年来的政策一样不会有效果。
某美国玩家:我发现了一个种族主义者!!
一位英国玩家:打倒种族主义者!!!(然后他给我发私信:那人是个蠢货)
 
可是人类世界本来就很复杂,比方说只看过一个类型的理念的人就更容易成为狂信徒,能找到满世界的问题但一个可能实行的方案都找不到——有些方案乍一看好像挺正常,但是他连实行方案时的第一个实际问题都预见不到。
  比如说美国原来出了个报告,说中国制造业成本是美国的95%,而且这个数据被一大堆人拿来说——但稍微有点常识,平时能记得一些东西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问题,但是却有一大堆看似“很靠谱”的人和杂志广泛引用了这个资料,还给别人演讲。
错误有多么明显呢?美国只算了人力成本,天然气成本,电力成本和“其他成本”,“其他成本”设定为所有国家都是固定值,所以能计算的只有天然气成本和人力成本以及电力可以变化,而“其他成本”占到了70%以上。
  
  大家都看出来了:对于由别人率先发动攻击,你先有损失且很愤怒的情况下,缺乏耐心的人很难首先想到长期报复行为——在第一印象时就缺乏实质低成本高杀伤的报复的手法,那没有耐心的人就更可能采取短期的报复行为来降低心理上的难受。
  这个大家是可以观察到的,没有耐心的人被攻击时反应往往更激烈,这也是一种“无能狂怒”。
  (如果你看完了冗长的《模拟人生教育系列》,其中就有一段相关内容。)
  
  也许大家能想到,这种耐性和“灵感”有比较大的关系,耐心高的人容易有灵感——有一些人看似没耐心但很有灵感,通常这可能是因为他具体厌恶的小东西比较多而已,他并非是没有耐心,你稍微观察以后就能发现他在大多数层面上都极有耐心。
  如果用战争来举例的话,我们可以接触一下原来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战斗过的)——参加过战斗的人常常脾气很差,对生活中很多事情没有耐心或者过于粗暴,但是他们在走路的时候大多和“死一样寂静”,不再需要任何的娱乐等“丰富旅程”。
  大概,那些需要靠丰富旅程来降低对内心压力的一线士兵都已经死了。
  
  题外话:也许你会想测试一下自己的耐性,甚至是战场上的耐性。
  我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去玩一下《武装突袭》。对,就是那个所谓的“行军2小时,战斗五分钟”的武装突袭——只要你不是完全不在乎游戏中被打死,那你就能大概判断自己的“耐心基础值”到底有多强。
  
  《肖申克的救赎》有一句话“所谓地质学,就是研究压力与时间的学问”——我相信大家都看过这部电影,对于其含义大家也一定了解。
 
  现在越来越觉得:其他的东西相对都容易,耐心才是最难“练级”的东西。
 
  容易的东西自然大家都更可能有,虽然它也可能很重要甚至不可或缺,但是这些东西很难成为长期的优势。
  只有那些长期的,培养困难的或者过了一定时期很难继续培养的东西才最有可能成为长期优势。
  现实中,由于高度的培养不确定性,这很多时候是一个“看脸”的事情。
相对于其他技能而言,这种优势虽然可以由投入的资源来提高概率,但边际效益递减也很明显——要想在概率上和能力上提高一个等级,就需要资源投入量增加不止一个等级。
这就好比说一个工薪阶级家庭的孩子的培养经费与高等阶级相比,其投入量与耐性的增加的比值不会是1:1,反而常常是1:10000甚至1:100000。
最终有钱人的孩子可能只是比普通工薪家庭的孩子更有耐心了“十个点”,但直接投入多了200万元——很多人认为这样做太不值得了,但实际上这“十个点”的优势是极为稳固的。
这就好像一个总监可能只比一个经理厉害1.5倍,但是组织因为风险与竞争的考量,总监的工资就高了5倍——强于平均值1%不会只提高1%的收获,而是几何级增长,但那1%要求的是尽可能长期的优势,短期的优势就没有那么大价值。这就好像你给公司多做了一笔大单提高了年度1%的利润和你发现了一个新的业务渠道提高了公司十年里每年1%的利润,两者能获得的收益当然是不一样的。
 
 
我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表明在培养过程中,不同阶级的对话差异(粗略)。
高等阶级:如果你做到了这个,你就可以获得xxx和xxx以及xxx包括xxx。
中等阶级:如果你做这个,你一开始就可以获得xxx,学的好了就能有xxx,要是学的很好就能xxx,学习是为了你自己,你就得好好读。
低等阶级:你只要好好念书,就能xxx。
 
大家发现区别了没有?
高等阶级是尽可能用“多样化且具体或有大致模式路径的巨大的终点利益直接促进”。
中等阶级是用“将长期内容拆分成阶段性目标,用阶段性目标来回激励”。
低等阶级是用“单一的目标终点,但获利方式非常模糊且不具有多样性”。
 
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不同等级激励方式所需要的物质投入量与“陪伴教育的时间”是几何级增长的。
在很多情况下,很多人光是对于“巨大的终点收益”本身的识别和表达就很困难,低等阶级甚至很难说出足够多的终点利益。
我们用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些贫穷的国家,家长的最大愿望就是让小孩子给外国公司扫地。
比扫地更好的事情他们很难具象化的说明,小孩子听不懂也不觉得有诱惑力。
 
简单来说,就是我和你说“想要美女吧?”和我现在给你写了篇《你与六千五百个超模在按摩浴缸里的那些事》的区别。
多好看啊,你和一群超模在浴缸里面叠罗汉,模仿印度人坐火车。
 
从这一点我们也不难发现,那些“祖上阔过”的人后来人可能也相对更容易阔,因为至少一部分“巨大的多样化终点收益”在其家族文化体系中曾经出现过,就算时过境迁也能得以保留一部分——这是“文化优势”的一部分。
这可能也和“阶级”有关系,耐性在不同的社会等级中有明显的等级差异,高等级的社会阶层的耐性以及其子女的高耐性特征在概率上明显比低一个层级的群体高得多,而且社会越是固化就越是如此(注意,这和暂时的贫富差距不一定有关,这就好像发展中国家一般贫富差距更大,但不一定耐性差距很大。在发达国家差别极为明显,或者说在发达国家里低阶层出现高耐性孩子的“偶然性”远比贫富差距更大的发展中国家低得多。)。
 
这种文化优势不仅在家族中可以见到,就连国家也是一样。没有长期稳定过的国家很难对外部势力采取长期且平等的策略,更别说更高等的和平策略,它只能处于好战与被奴役之间,无论它的口号喊的是什么。
我们也不难预估:如果一个文化群体长期稳定,那么这个文化系统中“祖上阔过”的人也会越多,相对而言“祖上阔”的直觉经验留存的也会更多一些——这个时候阶级更替会变得更有效率,大多数情况下也会更加温和,造成的破坏也会相对较小,恢复稳定的速度也更快。
当然了,如果一个文化系统越倾向于此并尽量保持安定,那么这个文化系统是不需要一神或多神教为主体的,因为成为“接近神级个体”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在“皇帝轮流做,明天到我家”的情况下,人是至少不需要在“社会地位”上来依靠神赐的,尽管与神有交易也是存在的,只是交易的是那些实在不可控的部分。
所以对于一个极其长寿的稳定文明,它是注定不需要天赋人权的。
毕竟人赋人权这种事儿大家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骗谁呢——所以只剩下人类经验。
当然,作为“人类顶点”的经验实在太少且难以传播,所以才要“奉天承运”。
(所以“皇帝轮流做”到底是不可能的,大臣轮流做还行,所以有大量做大臣的知识。做皇帝的知识也有,但是都是当上皇帝以后的治理。中国历史上唯一接近具体的写怎么当上皇帝的人……大家应该都认识。)
  注意哦,是奉天承运,不是上帝保佑——天是没有拟人化个体的,上帝是拟人化的。
  因为对于中国人而言已经不可能塑造出一个更完美的个体来打败皇上了,当上皇上是最复杂最不可捉摸的事件。
  “天”不可能拟人化,想象不出来,只能是哲学概念——正因天地不仁所以人生而平等,就算不平等也不是没有机会(不平等是人造成的,上天不是主要影响)
  这种复杂让中国人相对能“辩证”的看待关于社会的问题,当然现在和曾经一些人经常觉得这是“和稀泥”或“民智未开”——特别是普世价值观最火的时期。
 
不稳定的文明,系统更替和毁灭速度太快,很多基本工作并没有升级到“解决终极问题”的地步,所以他们才能用一个更好的拟人化神仙来打败人皇。
如果一言以蔽之的话,那就是:“如果用一本《圣经》就能忽悠人的话,那么拟人化的神明就已经足够用了,因为他们还没走到需要探索超越人类个体能力的真理的那一步,世界规律和天地观念就脱离不了拟人化人物的性格与脾气的影响。”
 
上帝或耶稣是什么?
其实就是一个永远免费吃饱喝足,只是想要一些精神快乐的领主——所以你虔诚就完事了,给钱只是加强虔诚并且养活监控你是否虔诚的“神的地上代理人”。
但是如果奴隶主不开心了,你就要受罚。奴隶主开心了就不会惩罚你。
 
当然啦,没有神仙也不一定是唯一路径,神仙特别多以至于一个人不可能全认识也是一种办法。
完全抽象化=拟人无限小。
具象神无限多=只能抽像化=随时可以选一个最合适的神来拟人化,越高级的人就有越多的神,方法论也就越多=虽然原则上拟人但作用和不拟人差不多了。
 
无限不循环计算和无限数据库的区别。
 
西方最繁荣的时期,他们也是有很多神仙的——在这儿,神代表的不是决定善恶的无敌个体,而是解决不同问题的不同方法论(只是比较粗糙)。
一个文明在社会认知上越是成熟,越是没有龙傲天式人物。
圣经和死宅男看的后宫动漫其实也没太大区别,就是没卵用的人总是进行嘴炮攻击,因为各种奇葩变故死翘翘了以后获得特异功能,然后展开了一场龙傲天式世界治理……
废宅秒变龙傲天,古代版DC宇宙(就是超人之类的,只是耶稣不怕氪石),古希腊的神话倒更像是漫威宇宙(钢铁侠什么的)。

水库论坛微信社群平台汇集各城市投资大咖,本圈是房产多军众多资深大佬坐镇 ,主要投资城市:重庆、上海 、杭州 、苏州 、杭州、北京、 深圳、 广州  、武汉、 南京、 沈阳、郑州、成都等, 房友自由交流各地投资心得 ,帮助小白解疑释惑, 定期交流楼盘信息及贷款信用卡等申请指南 。 铸造资产长城。抵御纸币通胀 ,集 体智慧打造一个有思想的财富管理交流平台。各省会城市均有群。

水库微信大群:目前是从1群到59群。 1群又称元老院。主要是水库元老在里面。目前可有名额的可免费加入的只有59群。大群免费,原则上每个人只能加一个大群。已经在水库 各大群的,请不要再次加群,以节省群资源。

水库a8群需要验资,净资产达到1千万以上方可入群。 

水库信用贷信用卡交流群:交流各种信用贷信用卡大额申请技巧,使用技巧,撸羊毛实战凑首付技巧。

需要入群的朋友请微信搜索:689574 添加,验证语:入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