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断白领的翅膀 #X95
一)风后八阵图
《刑不上爱泼斯坦 #X94》当中,有一些细节还没有讲透。
我们可以从基础原理出发,做一些推演。
比如,#X94提到,与权力核心距离的远近,体现为信息密度的高低。一件任务从上至下,变得越来越具体的过程当中,它的“信息量”其实是依次衰减的。
每一个老板,要想掌握主动权,需要学习的一门必要的技艺,是“信息阉割”。
这对应的,是现代企业的“事业部”制度。
与大多数现代企业不同,当一个新人,入职到NHK的某个摄制组,他是没有“固定职业”的。
除了当社长以外,他什么都做。从制片人,到摄影,再到导演。既没有职业,也没有职位。当然,薪资并不高,愿意入职的,很大一部分是在用爱发电。
网友评价说,这种安排可以培养出最优秀的人才,这也是低薪资所对应的回报。
这种说法对,但是还不全面。
这个安排最大的意义,其实是:刚入职的菜鸟小朋友,在NHK,是不需要“刮地图”的。他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对“纪录片摄制”这件事的宏观认识。
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要远远超过对所谓职业能力的熏陶。
“事业部”制度,是很害人的东西。这种害人,从大学的专业分流就开始了。
为什么人要有“职业道路”这件事情?
如果你从事“技术性”工种,你会发现,细碎的知识点博大精深,无穷无尽。
但是当一个人还是一张白纸,高考刚刚拿到成绩单时,他填报志愿书,其实可以填报一百多个专业。
他原本是什么都可以做的,既然他可以选择这一百个专业,就说明这一百个专业,他的能力事实上都可以cover。
然而自从上大学选专业开始,一个人的人生之路,开始不断限缩。
只是如果你想把一件事情做得越专业,你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于是其他事情,就都没有力气去关心。
“事业部”不是天然产生的,它是人为划分的结果。其用意在于,每一个事业部,都只能拿到“碎片化”的信息。
讲起来,个个都是“销售精英”“研发骨干”。但是你对企业的宏观运作,一无所知。
你不知道,老板如何绞尽脑汁,延续现金流,腾挪注入研发部门;也不知道老板为什么每个月,要给销售部门下达特定的业务指标。
每个人都只能专心致志,“把销售业绩再做高一点”,“设计再巧妙一点”,来获得上司的赏识,老板的认可。但精益求精的过程中,你距离真正的“通盘考虑”,已经越来越遥远。
结果就是出现一个又一个“寿司之神”,你可以发现,小白领对于“精进”这件事充满了热情。因为这符合他们的日常行为轨迹。
一直到35岁,生命耗损殆尽,从此被踢出廉价劳动力序列。
“事业部”,就是为了折断白领的翅膀而生。限制你得到的信息,不允许你掌握“通盘考虑”的能力。
每个事业部只掌握自己的一小块地图,新人为了刮地图,常常碰得头破血流。甚至要等十数年后,才能有所发现。
但是老板从一开始就是“开了天眼”的,他看着你们忙里忙外,指挥各个事业部,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协作。这个目标,又被拆分为每一个事业部的具体任务,大多数人,都并不知道自己的任务,最后指向哪里。
士兵能知道自己站在队列的开端或末尾,已经很难得了。就算是掌握左翼或右翼分兵的大将,也忙于照料各部的位置,和观察敌友双方的动态。
二)职场博主
微博上“职场博主”品类的画风,通常是:
——寡妇哥,我今年XX岁,家里三套房,父母XX单位小职员,211某某冷门专业毕业。
大学期间曾在XX实习,第一份工作去了XX公司,担任XX职位,薪资若干。
期间辞职考研,未果。考研失败后又去了XX公司。目前很迷茫,不知道如何是好。您看我怎样才能逆袭?
——针对你的情况,我的看法是……
又或者:
对于非TOP5毕业的普通人来说,理工科专业的金矿,存在于专业对口的商业类公司的销售型岗位中。千万别去当技术员。
文科生只能进入没有专业门槛的、消费普通商品的网络营销岗位。
财务金融法务类专业,找对口工作也行。其他专业不要找,对口工作只能保证你温饱,无法飞黄腾达。
我在今年之前,是几乎从来不看这个品类的内容的。
“世界上最好的开发商”,我很长一段时间里,有意让自己的大脑,对于“职场”这件事情,保持近似无知幼稚的状态。哪怕撞得头破血流,也不愿回头。
一直到明确了自己的现实需求,才认真关注了几个博主。
而且,在此之前,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自己“不关注职场博主”这件事情。
确然,博主的技巧,是“职场老油条”总结出来的经验精华,颇有成效。
但是,我总在想一件事情。
为什么人非得去玩“职场游戏”。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职场游戏”已经变得非常复杂,任何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在公司职位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所谓“职业路径”。
但是,遵循“职业路径”的前提,是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本事。只能努力去获取更多标签,然后用标签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就像逛超市买洗发水,洗发水有不同品牌。每一个品牌的洗发水,气味功效都有区别,至少是“给了消费者有区别的感觉”。
同一产品线下的每一瓶洗发水,却是一模一样。
XX公司,XX大学,XX专业,XX职业。
去掉这些标签,如同洗发水去掉包装。剩下一个白瓶子里装着的东西,到底能不能洗干净每个人的头皮。也许都是一样的肥皂水,只是因为贴着卡诗的标志,所以卖出了更高的价格。
去掉这些标签,人的能力还剩下什么。
“事业部”划分得越细密,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就越小。路越走越窄,可替代性越来越强。
我时常在想一件事情。
为什么我的人生,要被十八岁的一张卷纸决定。
人们可以用专业和履历限定我未来的人生,而这些标签,是按照别人的要求,就可以达到的东西。
二十五岁就该明白的道理,何必在三十五岁才被疼痛惊醒。
努力获得标签的过程,根本就与获得真正的实力的方式,南辕北辙。
考证所需的教材,已经落后于现实多年。研究生三年,每天泡实验室里帮导师打工,对于真正的科学原理反而一无所知。
我的生命如此宝贵,为什么要拿来背旧书,当“寿司之神”的洗鱼学徒。
为什么不能真刀真枪,直接投入战场,血淋淋和这个世界打上一架。而是躲在一个又一个切分好的“标签”后面,模糊了自己的面容。
我的生命如此宝贵。
我曾长年被这个念头折磨,夜夜不能安睡。身体健康,也颇为受损。
读书这条路太长,职场这条路太弯曲。道阻且跻,我不相信没有更优的解法。
“职场标签”的无限细分,是“事业部”设定高度发展之后,人才自发进行“供给侧改革”的结果。
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就有什么样的生产者。既然消费者愿意折断每一个白领飞翔的翅膀,那么大学生,就从青年时期,阉割掉自己的真实判断,把聪明才智,全都用在了削足适履上面。
职场博主的经验全对,却是“鸡毛蒜皮”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
人怎么可以这样漠视自己的生命,漠视社会的事实,按照别人规划的道路,活活走上废品之路。
三)AI写诗机
我对AI一直嗤之以鼻,阿尔法狗也不过下下围棋,是可以用简单程序原理解决的问题。
但是这两天看见两个AI新产品,也很是惊讶。
其一是“AI写诗机”。这个东西很久以前就有雏形,但当时还很粗糙。
把一些无意义的意象加上简单的连接词堆叠在一起,写出来的东西跟人人喊打的现代诗差不多,“在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但这次的新产品,不仅写的是七言绝句,而且连意境韵脚都很妥帖了。说句不客气的话,碾压大多数老干部和古风圈小清新。
另一个类似的产品是一个叫“全历史”的网站。
不仅可以展示同一时间内,不同国家的重大事件,更厉害的是“人脉关系网”。
我看了这张图,当时就大吃一鲸,这以后还有历史博主什么事儿啊。
当年写#X66,#X68,也是要慢慢梳理出孔明在荆州的人脉谱系,韩愈与梁肃、独孤及的师承关系,才能发现背后的水花。
现在可好,你输入“独孤及”,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都挖出来,顺着人名去百度百科就可以了。根本不用费劲再查资料了。
大量新鲜有趣的史实触手可得。如果碰上像卢克文和六神那样会编排的大笔杆子,每天查一条人名线,写得八卦一点,最起码够吃一年的素材了。
人力有时而穷,AI却有无限生命。
我现在已经不怀疑,终有一天,大量基础性工作,甚至是稍有难度的低级减熵工作,都可由AI完成。
如果你的职责,是每天翻阅史料,查找人物之间的联系,这个工种的丧钟,此刻已经敲响。你拼死拼活,翻书到吐血,不如AI一秒整理得清楚明白。
但是,AI永远不具备“全局观”。
当人物关系图被摆在屏幕上的那一瞬间,AI的使命就已终结。
AI不知道图片上那个眼袋很大的老头到底怎样在赤壁横槊赋诗,也不知道阿道夫希特勒会见过爱德华七世的孙媳,这件事到底有什么历史意义。
从宏观角度,分析和解读“意义”的权利,依旧牢牢掌握在人类手里。
企业活动,历史事件,像是一团柔软的有机生命体。每个部分之间,都有联系和循环。
掌握每一个部门运作的细节,也是一位成功领导者必备的素质。没有细节,就谈不上执行力。任何好的构思,都会被做糟做烂。
但是,注重细节和沉迷细节,是两回事情。
细节通往目的,但细节不是目的。
隔开人类和AI,天子和诸侯,事业部和老板的那张玻璃天花板,就是你能否站在棋盘之外,以一个弈棋者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的运作。
而不是一头扎进“事业部”,扎进史料的海洋,把自己活成了一枚任人摆布的棋子。
(司空军师祭酒桃,2019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