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高考梦魇 #X96
如果你想认识中国,“县城”始终是个绕不过的话题。但是在各路自媒体笔下,“县城”又始终是个被妖魔化的存在。
似乎那里充斥着抖音快手牌牌琦,活吃蚯蚓,深水炸弹。小镇青年庸俗不堪,只知去“战狼服装店”消费。
取笑县城是无意义的,如果你见过大城市,再回来看县城,你由衷感到的,是一种恐惧。
一)高中女生
县城的教育条件,远远逊色于城市。
传统师范类名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大,这些学校的毕业生,他们是失意的“县城状元”。知道县城有多烂,是执意留在北上广省会大都市,再怎么难过,也绝不肯回去的。
省一级的,辽宁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他们的毕业生,也不会。他们的目标是富庶的地级市。过个安稳的小资生活。
真正愿意回去的,是“安阳师范学院”,“锦州师范大学”,二本B段三本野鸡师范。这些人回去,托家里的关系,就进了当地的高中当老师。
上学的时候,你不认真读书,考个三本。工作了固然成熟许多,但是智力上,又能开窍多少?
很多一样是照本宣科,对于教材的意旨,甚至都不能有准确的理解,遑论“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理科老师就生拉硬拽公式。文科老师直接划重点让你去背诵。
甚至讲课的老师不备课,可以不按教材讲,只因为他是副校长。
遇上个别素质差的,怀孕了,喝酒了,和某个淘气包生气了,这节课直接就“不上了”。
意思是,这节课原有的教学进度不进行。学生只能自己看书,老师挺着骄傲的肚子,就坐在门口通风处,斜眼睛瞪着学生。
“我看谁着急,谁吃亏”
台下但凡对于高考重要性有点意识的学生,全部急火攻心,要晕倒过去的。
而县城的高中学生呢,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会作何反应。是愤怒咆哮,还是赶快发起自救,想办法去补课,考高一点的分数。
他们的反应,是一脸的“不在乎”。
“不在乎”的意思是,那这节课,我就混过去好了。
你以为阶级固化喊得凶,县城的高中生,就真的意识到自己处在多不利的环境里么。
就真的知道赶快趁着大门还没有关闭,借着高考的独木桥逃出生天么。
吊诡的是,他们完全不在乎。
高中女生,照样照镜子描眉,审美水平又不行,是贴着眉卡去画,画出两道乌黑笔直的毛毛虫。
听不懂,就一脸呆滞状看着老师。今天这节课心情好了,写写笔记,明天心情不好了,就抄别人的。
遇到上进心强一点,但天资实在欠奉的,就每晚写题到半夜,笔记做了厚厚一叠,什么概念都背得下来,可是做题就是做不对。
但在消费上,却又完全不落人后。
初中女孩子,过年压岁钱收了4千元,才两个月,在正常零花钱不减少的情况下,就全部花完。
家里都是种地,年收入以万元计的农民,小孩子一个月的学费生活费,以县城生活水平,也要一两千元。吃零食买化妆品,毫不俭省。
高中毕业,就去微整,全切双眼皮,玻尿酸捏鼻梁。
大学考个三本,四年时间都用来吃麻辣烫和打王者荣耀,以及为微博“我的前任是奇葩”贡献热点素材。
有时候你想不出来,人为什么可以对自己的命运,表现得如此“漠不关心,随遇而安”。
已经身处弱势,却对自己的弱势毫不觉知。
虽然我们总是嘲笑“县城状元”的失意,那是因为夸奖的话对他们而言只是鸡汤。喝鸡汤又不能帮他们多买一套房子。
与这些高中女生比起来,“县城状元”简直就是求生欲爆棚,人类进化的典范。
二)新华书店
城市的孩子与农村的孩子,天资禀赋的差距,并没有想象中大。
“县城状元”在这样的师资状态下,半自学读课本,自己研究做题,都可以考个985,完爆一列课上名师点拨,回家还能加餐的城市考生。
但是后天教育的差距,比想象中更大。
上海展览中心开书展,挤满带娃的家长。小学女生白白净净,走在书架前,“这本故宫智造我要看。那本中国古代服饰科普我也想看,国家宝藏里提过的。”
县城的家长呢?小孩子跟家长讲想看书,家长知道谁家的孩子书多,跑去跟人家讨要。
“你家孩子大学毕业了,有不用的书,送我们两本就好。”
然后自己买起大衣,倒是毫不手软。
小孩子跑去人家家里挑书,最后乐津津抱走了一套《阿衰》。历史地理,翻了翻又放回去了。
更令人头骨炸裂的对话也有发生,当叔叔的,训孩子说:“买书一次买一本。买多了你看不完。看完一本,才许买下一本”
当奶奶的,在书店哄孙子:“十块钱买本书做什么,不如买只炸鸡腿。”
就算侥幸能买到书,读物的质量也不容乐观。
小县城总共就两个书店,一个书店两层楼最多了,还要留出空间卖文具杂志工具书。上海书城这种四层楼塞满中外名著教辅材料史学专著,逛到人腿脚发麻的人间天堂,是绝无可能出现的。
小如鞋店的书店进货,都要挑好卖的进。于是书架上摆满19.8元一本的《白金大全集》,和《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满满一柜子白落梅和斗破苍穹,用来抚慰高中生听不懂教材的闲暇时光。
有意愿读书,又有思想愿意支持小孩子读书,又有条件的家庭,便只好去市里采购。
每年去省会城市,刷四次新华书店,花掉三百元钱,拉一袋子书回家。一点一点,蚂蚁搬家般,填满一个书柜。
三)部编本教材
县城小孩子,不仅仅是不用功。而且是一代比一代的不用功。
但就算他们用功,他们的步伐,也要逐渐被这个时代抛弃了。
目前的消息,历史教材逐渐更换为部编本。内容有较大改动。
平心而论,目前的历史教育,动辄简答题,“简评西方近现代民主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区别”
然后答案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植根于小农经济,被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限制,是否重视民众,只取决于君主的个人好恶。西方近现代民主有制度保障,更为真实。”
这种历史题,潜台词就是西式治渡更优,再推进一步,就是体质的变更。
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现在就可以下结论,这种期待是永远不可能达成的。
因此,这样的教材内容,也一定会走到尽头。
春江水暖鸭先知,如果是政治嗅觉相对敏锐的老师,就立刻会知道未来的答题方向要如何改动。
但是县城的师资,你能指望什么。脱离大答题方向的指导,学生只好死记硬背答案。从思想高度上,就开始输人一招,而且事倍功半。
目前的高考命题方向,越来越灵活多变,讲究体现学生自己的思维理解。
题材为了体现与时俱进,也经常搞个“大数据AI”之类时髦词汇。
但县城与城市师资的区别,就是城市的老师,有的自己就亲自操刀过大数据。县城的老师,连artificial的词根是什么都未必知道。
这么小的孩子,有什么个人理解。还不都是老师手把手教的。
如果拼死记硬背,县城学生或许还可以与城市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但是拼理解,就是拼师资。县城学生,自此毫无胜算。
四)标本大口瓶
所以县城学生考不好,是综合因素造成的结果,这不能怪他们。
行文至此,缓缓打出四个大字:“以上全错”
谁说县城学生考不好,是教育的锅,老师的锅,学校的锅。
互联网公开课这样发达,上某宝买录像课件,在家就能听名师指点。
教辅市场已有相当成熟的体系,把各省市重点高中的模拟题,汇编成册。你何必做学校订购的垃圾习题,完全可以自己买来精品习题,不会的部分去找老师讲解。
就算市面上买不到,电脑总能下载得到。
就算是县城的孩子,就算是vivo oppo,怎么说也是人手一台。下课回到宿舍,没条件看电视,总能一边刷牙一边看看《见字如面》《国家宝藏》《中华诗词大会》。
网络能让养竹鼠的小老板,变成华农兄弟。让小厨师变成美食作家王刚。
怎么就不能让高中生,了解一点点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原理。
县城学生,这些事情他们做了吗,没有。
除了惦记着全切开眼角做网红,就是上课望着黑板发呆。
县城的家长,则团结一致,如果某个学校假期收补课费,偷偷赶进度,就一起去告到教育局,让学校的补课泡汤。
我每次来到县城,一定会失眠。
一成不变的安静的空气里,时间仿佛冻结,一切与十年之前相比,毫无变化。
县城的家长,一脸帝力于我何加焉的表情,骄傲地为了编制和领导的垂青而勾心斗角。
县城的学生,则充满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疑惑。手持智能手机,却只会拿来看直播,对于外面的世界,毫无求知的欲望。
这个世界疯狂地迈开脚步奔跑,不为任何人而停留。日新月异地发展,瞬息万变地博弈。Ream的地价,不知不觉,都已经翻了一倍不止。
县城却像个保存胎儿的大口瓶,空气宁静到令人窒息,令人恐惧,令人想扯开喉咙,疯狂地大喊,令人想要拔腿逃离。
如果你沉睡,也许县城是一场美梦。
但一旦睡得不安稳,哪怕窗外漏进了一丝,属于这个时代的新鲜空气,你就真的会发现,县城生活,是一场巨大的梦魇。
我此生都无法理解,为什么人们不愿从这样的梦魇中醒来。
(总有人跟我说,县城如何出清华。事实上,非常多的县城高中,高考成绩甚至不如大邑中学。
大邑中学已经至少是一个省示范高中的水平。文科状元考不到600分,在这样的高中,也是正常的事情。就算大年,600分以上,不会超过5个人。
就连这种十年考不出一个清北的“大邑中学”,都是几个县共享。说句难听的,在层次更低的县高,职高,能考二本的都算学习好了。
而中产读者呢,每次你跟他们说,“你给孩子的教育已经很好了”,他们就骂你不知人间疾苦。等到讲县城情况,就一堆评论说你黑县城教育。
真是脑回路清奇,令人迷惑。)
(司空军师祭酒桃,2019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