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的心理战 #X104
一、小皇帝的愤怒
五代十国,五代梁唐晋汉周,总共只有五十三年,历史却是一团乱麻。
在后周之前,皇帝换的很快,基本就是要么我锤死你,要么就是你锤死我。
后晋的大将安重荣就说过: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真的吗?
我们今天说的郭威就是一个异数。
话说石敬瑭建立的后晋被北边的契丹灭亡后,中原出现了政治真空,并不是很起眼的刘知远乘机称帝,国号:汉。
这就是历史上的后汉。
刘知远在建立后汉之后,很快就死了,他的儿子刘承祐继位,只有十八岁。
四大南戏《白兔记》讲的就是他家的故事,确切的说,他老婆李太后才是主角,也叫风雪寒梅李三娘。
戏曲是个苦尽甘来的大团圆结局,历史要血腥的多。
刘知远死后,给刘承祐留下几个大臣辅佐,包括杨邠(枢密使)、苏逢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史弘肇(侍卫都指挥使)、王章(三司使)、郭威(枢密副使)等。
其中枢密使就是管兵权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是宰相、侍卫都指挥使就是管中央禁军的、三司使是管财政的。
杨邠这人公事公办,经常压制外戚,得罪了不少人,而且说话比较直接。
有次开会的时候,直接对刘承祐说,有我们这些老臣在就行了,陛下可以闭嘴了。
苏逢吉这人比较贪财,曾经为了夺别人的家产,制造过冤狱。
史弘肇是个大老粗,瞧不起知识分子,和苏逢吉关系很差,有次喝酒,怀疑苏逢吉讽刺他,要杀了苏逢吉。
但是这个人和郭威关系很好,穿一条裤子。
王章这个人,虽然是管财政的,但是比较偏向武将。
这些老臣,其实觉得皇帝年纪小,不太懂政治。
当时,郭威已经被皇帝派到邺都抵抗契丹人,其实就是支开他。
就在这个时候,大屠杀就发生了。
刘承祐对这些老臣专权很愤怒,就和一帮对这些老臣不满的人密谋干掉这些老臣。
怎么干掉?
比较简单粗暴,直接杀掉。
在一次凌晨朝会的时候,刘承祐派人砍死了杨邠、史弘肇、王章,然后诛杀他们的党羽。
接着,刘承祐马上派一个叫孟业的随从,带这密诏去澶州,命令澶州的司令官李洪义(李太后的弟弟)诛杀史弘肇的亲信,步军总指挥王殷。
另外,就是让邺都当地战区的骑兵总指挥郭崇威和步军总指挥曹威诛杀郭威和监军王峻。
与此同时,杀了开封城里面郭威、郭威的养子柴荣、王峻满门,连婴儿也没有放过。
本来,也是要杀了王殷满门的,但是负责执行的人没有动手,只是看管。
看起来无懈可击的安排,是吧?
猜猜谁笑到了最后?
二、黄旗加身
第一步都没走下去。
李洪义认为王殷早有察觉,就直接带孟业去见王殷,王殷立刻就逮捕孟业下狱,然后派人把密诏送给了郭威。
这个时候,史料就不太一样了。
有的说郭威召集众将,让众将砍下他的头,众将不忍执行,就反了。
有的说是改动了密诏,改成要诛杀众将而不是郭威,激起了众怒,才反了。
实际的情况,可能是先召集亲信,假意说让亲信砍下他的头,这只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试探。
待亲信表达明确态度后,才改动诏书,以诛杀众将的名义激怒全军,毕竟杨、史这些人也是被突击杀害的。
这个时候,大军已经被鼓动,开始南下,郭威让养子柴荣镇守邺都。
听到郭威兵变的消息,开封这边已经有兖州的慕容彦超和老将候益等人的军队聚集,其中慕容彦超和刘知远是同母异父,是刘家的人。
老将候益的想法是就在开封城等着,但是慕容彦超认为这个想法太懦弱,应该去澶州讨平郭威军。
刘承祐认可了慕容彦超的想法,但是郭威军已经抢先进入了澶州。
到了澶州,与王殷的军队合兵一处,这样郭威军就掌握了北方两个战区。
等到郭威军达到滑州的时候,郭威听说开封已经聚集了不少军队,于是就再次说,不如奉皇帝的诏书,杀了自己。
这个时候众将已经不可能同意了。
郭威用滑州的库存钱财犒赏军队,然后王峻传他的命令说,到了开封,可以抢劫十天。
众军欢呼雀跃。
刘承祐坚持要出开封城观战,李太后苦劝,但是刘承祐不听。
这是他的最后生机,因为一旦出城,君臣名分就撕破了,一旦失败,连一点缓冲也没有了。
接下来,两军在开封城外的七里店附近相遇。
实际上,没怎么打。
只有慕容彦超的军队打了一下,不能胜利,整个大军就瓦解了。
这说明,除了慕容彦超,其它的军队只是观望而已。
慕容彦超逃走,候益等人连夜去郭威营中表示要投降。
皇帝也没能再回开封城,在城外赵村被杀。
郭威军进城之后,大肆抢劫,但是后来被郭威制止了。
郭威呢?
依然尊敬李太后,拥立刘知远的养子刘赟称帝,并且让太师冯道去迎接他。
接下来,朝廷突然收到军情急报,说是契丹人入侵。
郭威奉太后的旨意,重新去邺都抵抗契丹人。
结果在路上的时候,再次发生兵变,士兵将黄旗扯下来,批在郭威身上,拥立郭威为皇帝。(很熟悉?)
这个时候王峻就派郭崇威去“保护”刘赟,局势稳定后将其诛杀。
郭威后来逐步消灭刘家的势力,比如刘信、徐州刘赟的残余力量,还有兖州的慕容彦超。
这件事情奇怪的地方是,前面都已经进城了,刘承祐已经被杀,为什么郭威不直接当皇帝?
还要搞这么一出,不怕夜长梦多吗?
三、时机和心理问题
有很多人认为郭威是个军阀,和五代其它朝代一样,是军阀推翻了皇帝。
实际上,郭威根本没有掌握军队,没有自己的班底。
郭威对于军队的掌握,实际相当于一个职场中,上级对下级的这种控制力。
郭威第一次进城的时候,实际打的是“清君侧”的口号,让军队以为,只是上京城找皇帝要个说法。
当然,也给了军队一些甜头,比如滑州犒赏。
同时也许诺了一些彩头,比如抢劫开封。
这个彩头,是一个鱼饵,钓起了起码三条鱼。
第一个,就是给了军队跟着造反的动力。
第二个,军队一旦抢劫完了后,就已经与开封的一些官宦结成了死仇。
除非郭威当上皇帝,抢劫的军队就有秋后算账的可能,人人恐惧。
第三个,非常隐秘,趁着抢劫,清洗了刘家在京城的党羽。
前两个很好理解,第三个问题,史书上没有明写。
比如说皇帝刘承佑是怎么死的?
有史料说,是他的近侍郭允明所杀。
李太后也承认这种说法,其实这只是符合皇家利益的一种说法。
说是郭允明谋逆,意思就是我们已经输了,不准备再反抗了,只求活下去。
《通鉴》说是乱兵所杀,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乱兵”不但杀了皇帝,而且进城杀了他们原来的主人。
“乱兵”会杀掉他们的自己人吗?
想想都不可能。
那么他们就是杀的刘家的党羽和一些没有依靠的人。
郭威第一次进城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称帝呢?
因为时机不成熟。
有三个原因。
第一,就是军队完全还没反应过来。
第二,文臣根本没有准备拥立郭威。
第三,人事问题没有解决。
先说第一个问题。
军队的心理有一个发酵的过程。
当军队往北走的过程中,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就发生了。
有人就开始议论,如果再来一个刘姓的皇帝,那么这些攻破首都,抢劫居民的人很可能是没有活路的。
所以,最后只好拥立郭威称帝,一条道走到黑了。
这些话,郭威听见了,但是没有理,让这个事情自然发生了。
再说第二个问题,文臣这边,请注意冯道这个人的态度。
这个人在各朝各代当了三十年宰相,他的话是很少说错的。
郭威第一次带兵进入开封的时候,作为冯道的下级,他遇到冯道,按照礼节,他是要向冯道参拜的。
冯道是像以前一样坦然接受,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这个其实是双方的一次试探。
郭威是不在乎这种礼节吗?
绝对不是的。
比如以前郭威路过洛阳的时候,洛阳王守恩认为自己是高官,德高望重,做着小轿来见郭威,郭威的反应是大怒。
所以,郭威第一次进入京城,按照冯道的判断,他还不够格当皇帝。
但是第二次,就不一样了,一个是军队已经想清楚了,二是文官集团也有了心理准备。
这一次郭威回到开封,就有人劝进了。
第三个问题,就是通过李太后的诏令解决的。
京城重要岗位的调动,这个就安插郭系的人马。
还有一个重要的藩镇,就是太原,太原的节度使刘崇,是刘知远的弟弟。
刘赟是刘崇的亲生儿子,由于刘知远比较喜欢,就当了刘知远的养子。
郭威让冯道去迎接刘赟称帝,就是利用冯道的信用调出刘赟。
刘赟被杀以后,刘知远已经没有合格的直系的接班人了。
刘崇的谋士跟刘崇说,应该发兵开封,保护刘赟称帝后再回来。
刘崇大怒,说,我的儿子当天子,我有什么担忧的,杀了谋士。
有意见认为刘崇愚蠢,其实刘崇当时已经来不及了,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取信郭威。
但是郭威显然是下定决心与刘家决裂到底了。
刘赟被杀以后,刘崇在太原建立了北汉,北汉这个钉子,直到宋朝赵光义时代,才被宋朝拔掉。
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职场老油条,利用熟悉规则的优势和人性的弱点,连哄带骗,逐步上位的过程。
当时,十国之一的南唐韩熙载评价说,后周虽然立国时间短,但是统治已经稳固。
韩熙载就是《韩熙载夜宴图》里面的那个韩熙载。
那个时候,郭威身边有一个亲兵,叫做赵匡胤,全程围观了这个过程,所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完全是赤裸裸的抄袭。
宋朝几乎所有的制度,都可以追根溯源到这个节点,影响了至少300多年的历史。
四、短期优势转化长期优势
一个人的人生,到底是长跑还是短跑?
其实很多情况下是短跑,短跑形成了内核,长跑在巩固和消化这个人生内核。
就像历史一样,重要的节点只有那几个,后面的往往都是流水账。
当然,不是说什么都没有做,而是在完善放大那个节点产生的优势。
有人就说了,不就是抓住机会,再消化机会?
不是的,其实我真正要说的是中间的断裂带。
实际上,短跑和长跑之间的断裂带是非常大的,将短跑的成果转化成长跑,没有那么容易。
不是任何人都有这种见识和眼界。
有些人中了500万,能不花天酒地,被亲戚借光就不错了,很少看建立什么功业的。
有些人靠自己的奋斗,年薪几百万,但是也没有意识到这只是一时的,也没有能将这个优势转化成更长期的优势,比如说贷款资格。
拿破仑说,国王们打败100次,还是国王,他只要输一次,就什么都没有了。
本质就是,在那种环境下,很难将战争胜利的成果转化成长期优势。
不过,实际上他也部分成功了,比如对于他自己形象的精心设计。
就拿郭威来说。
这个节点的起因,就是后汉小皇帝的一次冲动的杀人。
对于郭威来说,完全是没有任何准备的,不像后面的陈桥兵变是精心策划的结果。
这个当皇帝的结果真的是他想要的吗?
也许全家没有被杀,做个高管也不错。
郭威这个人,其实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社会青年”,喜欢喝酒赌博。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事情,其实就是以郭威为原型的。
想想鲁提辖,就大概知道郭威年轻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人。
当时,当兵的身上都有刺青,为了防止逃跑。
郭威颈部也有,所以人称“郭雀儿”。
郭威还用这个来麻痹刘崇,说,自己不想当皇帝,是真心想拥立刘赟的,自古岂有雕青天子?
可见在当时的上层之中,社会地位之低。
他并不是像朱温那种特别能打,然后打出了一片天下。
他也不是像李克用那种,有一个自己的班底,然后占住了一个区域。
虽然史书上说,他父亲是一个刺史,但是早就死了。
实际上,和李克用、刘知远相比,就是一个屌丝。
他唯一的优势,就是对职场的明规则、潜规则、各方面的心理掌握的非常好。
人们,都是喜欢看短期的。
比如军队抢点钱什么的。
但是郭威就通过这个,将其转变成了称帝的资本。
军队还是那些军队,转了一圈回来,就变成他的军队了。
真的太神奇了。
人心是变化很快的,但是一些利用当时的人心形成的既成事实却很难改变,有些事实有深远的影响,但是人们短期内往往想不到。
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这种微妙的差别你能想到,并且解决吗?
如果按照郭威年轻时候的那种冲动做法,遇到这种事情,也可能当上皇帝,但是估计就不会有出去再回来这一招了。
那么这种情况下,他和五代的其他皇帝就没什么不同。
但是,这次他的选择很克制,得到的成果就很不同,而且当上皇帝之后,允许人民有私产,改革弊政,开启了终结五代的序幕。
这样的见识很可能和一个女人有关。
本来,郭威年轻的时候,身上的坏毛病不少,不治产业,整天瞎混,只看眼前。
后来,他当兵后,在黄河渡口的旅店中,遇到一个等船过河的女人。
这个女人,本来是后唐李存勖的嫔妃,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后,遣散出宫。
这个女人的父母本来觉得她这样的应该嫁节度使,但是这个女人觉得郭威人不错,就非要嫁给他。
这就是柴皇后,大族里出来,见过世面的女人。
所以,应该是柴皇后给了郭威后来的转变,再加上常年混迹职场,修炼成了老狐狸。
五、结语
屌丝逆袭,往往就是要逐步将短期优势转化成长期优势。
这件事情没有那么简单,需要见识和眼界,也是非常反人性的。
其实中间的断裂带,比你想象的要大,而且一些微妙的差别,是很难解释的。
举个例子:
就像好多人可能觉得,你们那一套,不就是那什么信用卡之类的嘛?
但是,有几个靠这个发财的呢?
当然,如果你跨过了断裂带,就很不一样了。
如果今年你和别人比,有很多人和你差不多。
如果再过三年,也有很多能打败你,但是比今年就少了。
如果你把眼光放到十年,去积累那些长期优势,就没有多少人能战胜你了。
(挨踢牛魔王,2020年1月8日午)
“后汉”在中国所有的正统王朝中,寿命是最短的。国祚只有三年。
这是极为惊人的。
因为“正统”的定义,是称霸天下,成为天下共主。即使不能统一全国,至少也要地上天子。
三年时间,骤兴猝亡。只能说明当时时局,已经乱成什么地步。
假如历史考试,这个知识点值得好好背下来。至于排名No.2,No.3正朔,估计你们也猜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