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8) 治理新疆(八)
1841年,英国远征军再次进攻广州,道光皇帝一看,周围年轻一点的将领,要不就是纨绔子弟,要不就是没有实际作战经验,唯一让他感到稍微有点放心的,就是已经70多岁的名将杨芳。
按照清朝中期的惯例,贵胄奕山被作为皇家的政治代表,杨芳被作为前线的军事总指挥,派往了广州。
开战之初,杨芳用他老师杨遇春最拿手的速战阵和英国人的线列阵形打了一仗,被英国人用准确射程远达两公里的12磅拿破仑炮,外加拥有150米的精确射程,刻有来复线的伯克燧发枪,打得落花流水。
拿破仑炮
按照标准战术,杨芳最先派出袭扰敌人的弓骑兵,还没有进入弓箭射程,就受到了来复枪和火炮的打击,损失惨重,无法完成打乱敌人队形的任务。
随后跟进的清军火器部队,抬枪兵,鸟枪兵,要冲过将近100米的死亡线,才能进入50米的有效射程(根据杨遇春的书中记载,鸟枪的有效射程是八十步,抬枪是一百步,一步约合五尺),期间挨了对方五六轮齐射,死伤惨重。
虽然全军将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奋不顾身,拼命向前冲,但是徒留下一大堆尸体,最后也只有少量的虎衣藤牌兵冲入敌阵,可是由于人数太少,也在白刃战中被英军的刺刀墙打垮,全部牺牲。
杨芳打了这么多年的仗,第一次看见火器也可以这么威猛,惊得目瞪口呆,无奈之下,只有鸣金收兵。
这些都是大家已经知道的故事了,接下来的事情,才是我们要说的重点。
当天晚上,杨芳命令人到处去收集马桶,据说是他觉得英国人有妖术,于是决定要摆一个阴门阵,用脏物克制英国人的法术,于是闹出了一个轰动世界的大笑话,让中国人蒙羞了100多年。
在我没有看杨遇春的《武备制胜篇》之前,我对此也是深信不疑的,而且在本书的上卷也曾经提到过这件事,对于先辈们的愚昧,我们只能唉声叹气,没办法,谁让他们没文化呢!
可是当我看了杨遇春的秘籍以后,我才知道,事实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这是一个天大的冤案。
说到这里,再次感谢一下崇州市博物馆的濮馆长和另外一位馆长,我又忘了问名字了,还有帮我爬进柜子里拿书的小兄弟,实在是太感谢他们了,我估计杨遇春和杨芳如果九泉之下有知的话,也会因为能够得到正名的机会,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周五我拍了这厚厚的三本书的以后,回来用了三天多的时间研究,主要是古文没有标点,生僻字又多,所以读起来很累。
但是我觉得这一切都是非常值得的,杨遇春的这本秘籍,实在是令人大开眼界,包罗万象,从如何观察气象,掌握潮汐的规律,从怎样利用地利,到如何选拔将领,组织军队,如何野战,如何守城,如何扎营,如何制造火器,全部都有详细的描述。
更神奇的是,在这本书中,有大量早期的化学武器制法,以及相应的解毒办法,基本上如果你要看过这本书的话,再穿越回去,开一个“五毒门”或者“霹雳堂”,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而杨芳那天晚上搜集马桶,并不是要摆什么阴门阵,他是要制造一种化学武器,叫做《五里雾》,它的作用和催泪弹差不多,根据书上的描写,一旦气候合适,顺风释放,五里之内的人都会不停的鼻涕眼泪一把抓,如果趁机发动突击,就会大获全胜。
我把这种化学武器的配方放在下面,大家可以看一看,所以杨芳哪里是个傻帽,他精明的很,完全是抓住了重点,想用这种化学武器来让对方睁不开眼,不能正常瞄准,遏制对方的火器威力。
有人会说,你传上来的这页纸里,还有一个配方也用的是这个材料,但那个是守城用的,当时双方还在打野战,所以应该是《五里雾》。
看来我们真的冤枉他了。
而这种武器的制造方法,当时肯定是属于最高机密,所以很多读书人肯定也不知道,于是就觉得杨芳变态,因此留下来的记载都是,杨芳如何的愚昧透顶,居然想用阴门阵来破对方的大炮,但是事实哪里是这么回事!
如果要是我没看到这本书,我也坚信这个说法,那么这个冤案恐怕就永远没有机会澄清了。
杨遇春的这本书里,专门有一篇,讲外国人的火器,比较彼此之间的优缺点,让人略感意外。
这说明清代的人,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蒙昧无知,至少有一些人,还是对外面的世界很了解的。
杨遇春的这本书中,最让人称奇的部分,就是各类化学武器,我在其他古代书上,从来都没有看到过,比如什么白云神水,撒在人身上,让人立刻肌肤腐烂,各种下毒的方子,烧人的鬼火,粘在你身上,立马让你完蛋,基本上如果你学会了,就达到同金庸小说中的星宿门掌门人,“星宿老怪丁春秋”同一个级别的了。
这一部分让我看得毛骨悚然,浑身起鸡皮疙瘩。
这些具体的配方,我就不对外公示了,免得万一真的有效,我可担不起责任,我现在越来越相信,杨遇春真的是武林中的人,这本书完全就和天龙八部里,阿紫从丁春秋那里偷的秘籍差不多,不但有花样繁多的毒药,还有各种解药。
除了这些,这本书里还记载了一些军事上很实用的东西,比如烟雾弹的制作方法,我也是第一次在古籍里看到。
在进攻或者防守的时候,使用烟雾弹,这在中国军事史上,是闻所未闻的,总觉得应该是进入现代以后才有的事,可是实际上,清代的人早就把这些用在战争中了。
所以我发现,清代的人和我们想象之中,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杨芳最初是到处搜集原材料,想制作《五里雾》,结果让不明真相的广州人,一个个大惊小怪,对他侧目而视。
但实际上,他并没有机会使用这个化学武器,因为他打输了以后,中英双方又开始和谈了,签了一个临时协议。
到了这个时候,杨芳认为清军肯定是打不过英军,所以主张不要破坏这个协议,老老实实的向皇帝汇报算了,当然,他还有一个小算盘,只要不是打仗的事,政治上的事关他屁事。
可是奕山不这么想,打仗的事和他无关,但是政治上的事全部要由他来担当。
奕山当然不想背这个黑锅,万一他私下签订的这份协议,激怒了皇帝,他就吃不了兜着走了。于是,他就一直琢磨着搞点小动作,想把这个协议废了。
清军最后一次主动发起攻击,就是奕山背着杨芳偷偷干的,半夜火攻英军舰队,结果英军早就通过分布在广州城里的大量间谍,掌握了情报,把清军再次打得大败。
杨芳为了奕山不和他商量,擅自用兵这事,还和奕山大吵一架,甚至拔剑相向,虽然政治上的事和他无关,但是打了败仗,那是要算在他头上的。
随后英军发动报复性攻击,开始进攻广州城,杨芳以七十多岁的高龄,搬了一把板凳坐在城门楼上,亲自指挥防守,火箭和炮弹不停的从耳旁呼啸而过,众人劝他下城,他毫无惧色,笑着说:“丑虏要击死老子耶?”坚决不退,可见杨芳还是一条真正的汉子。
战斗没打多久,奕山就被吓破了胆,很快就竖起了白旗,宣布投降,签订了《广州条约》,所以并没有文献证明,杨芳真的使用过这个化学武器,因此我们也就无法知道,这个化学武器是否真的有效了。
反正配方我已经公布出来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考证一下,不过万一真的有效,伤人伤己的话,后果自负,出了什么问题,千万不要找我。
好了,闲话少说,我们又书归正传,继续讲南疆的故事。
1826年农历10月初六,56岁的固原提督杨芳,奉长龄,杨遇春之令,率领3600人,前去进攻柯尔坪,就是今天的柯坪县附近。
柯尔坪这个地方距离阿克苏300多里地,其中有150里地的戈壁,剩下的就是山地,所以易守难攻,有大约3000多穆斯林极端分子聚集在此,张格尔又派来了1000多援兵。
虽然敌人的总数并不是很多,但是如果不端掉这个地方,清军南下的话,这些人很可能会趁机进攻阿克苏,或者袭击清军的粮道,始终是一个隐患,所以杨遇春认为必须拿下这里。
七天以后,杨芳率领的军队,一路穿过了戈壁,翻过几座高山以后,终于到达了距离柯尔坪60里地的和色尔湖旁,由于一路上走得人困马乏,好不容易看到一个风景秀美之地,于是杨芳决定在这里暂做休息。
为什么我们要提这么一件琐碎的事情呢?主要是一直有读者有疑问,他们觉得几百公里很近,现在开车就是半天一天的时间,走路也不应该会那么久,而我老是说要走很久很久,动辄10天半个月的,他们表示不相信,觉得我有点夸大,希望我能给他们一个证据。
杨芳率领600多骑兵,不到3000步兵,是农历10月6号出发的,10月13号到达和色尔湖,七天走了240里地,也就是120公里,这说明在戈壁山地上行军,步兵平均每天只能走17公里左右,这件事被记录在长龄杨遇春联名写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上,所以是可信的。
因此古代的时候要走600公里,自然要走一个月,这是很正常的,而且杨芳的兵走到这里的时候,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必须要休息一天,才能去进攻柯尔坪。
所以古代的时候在新疆打仗,真的很难,千万别拿今天开车来做比较,也别给我讲你骑自行车,几天就骑了几百公里的故事,那会根本就没有路,没法比。
好了,我这里就把读者提的这个问题,但是做了一个交代了。
杨芳一看湖边水草肥美,于是就说大家在这里安营扎寨,休息休息,养足了体力再去进攻柯尔坪吧,因为古代打仗也是一个重体力劳动,必须要体力充沛才行。
于是大家赶紧埋锅造饭,洗洗睡了。可是没有想到,第2天半夜的时候,穆斯林军派出了200多人,准备夜袭清军。
可惜的是,他们还没有靠近,就被清军发现了,说到这里,我们又得提提杨遇春那本书,他对如何安营扎寨,睡个好觉这件事上,至少写了几十篇字,要注意的事情之多,简直超乎了常人的想象。
光是一个怎么安排哨兵的事情,就写了好几篇,怎么样布明哨,怎么样设暗哨,怎么样夜间巡逻,怎么样预设伏兵,哪些情况该怎么处理,分门别类的做了说明。
在杨遇春手下当兵,记不住这么一大堆规矩,那可有你的好果子吃。
长官问你的时候,要是回答不上来,立刻请你享受20军杖,晚上执勤的时候做错了,割掉一个耳朵,看你以后知不知道听话,如果睡着了,对不起,斩立决,你就永远的睡下去吧!
所以在这样严格的要求下,你要是想偷袭清军大营,那可是一个高难度的活,穆斯林叛军本以为月黑风高,可以打清军一个措手不及,可是没有想到,远远的就被清军的暗哨发现了。
结果穆斯林叛军还没有靠近清军大营,立刻就被伏兵袭击,当场就被击毙30多人,活捉一人,剩下的全部做鸟兽散。
结果穆斯林叛军偷鸡不成,反蚀了一把米,杨芳通过审讯俘虏,立刻把敌人了解得清清楚楚,于是兵分三路,一路由我们前面提到过的锡伯族将领额尔古伦,带领300多名锡伯族重甲弓骑兵,1100名步兵,进攻南庄。
然后又命令手下副将胡超率领900名绿营士兵,进攻北庄,他自己则带了800多名士兵作为总预备队,切断两庄之间的联系,随时准备支援南北两翼,然后又留了几百人防守和色尔湖旁的营地。
副将胡超率领的900名士兵刚刚逼近了北庄,就发现已经有2000多名穆斯林叛军,在庄外列队迎战。
胡超一看,敌人排了一个纵列阵型,前排全是火绳枪兵,对付他们的最好办法,就是直接用骑兵冲击。
于是胡超也没有多想,立刻派出三百多名披挂重甲的绿营马队,手持长矛,从中央冲击敌人的队形,同时步兵跟上。
柯尔坪之战
可是没有想到敌人耍了一个花招,骑兵冲近了以后,敌人并不急着开枪,而是突然把火绳枪传到后排,然后从后排把刚才藏起来的长矛传到前排来。
清军的骑兵冲近之后,突然发现无数根长矛指向他们,冲在最前面的旗手闫文玉第一个被扎下了马,随后冲在前面的骑兵不是战马被扎到,就是人被挑了下来。
然后穆斯林叛军后排的火枪兵,对着高高骑在马上的清军,就是一阵齐射,打的清军纷纷坠马,这么妙的战术,穆斯林怎么会玩呢?当然是英国人教的!
就在这个时候,也在骑兵冲锋队伍里的清军将领胡超,发现情况不妙,穆斯林叛军的长矛墙根本就冲不过去,骑在马上又要挨枪子,这该怎么办呢?
如果再过几十年以后,绿营将领遇到这个情况,他会做的唯一事情,就是调转马头,立刻逃跑。
可是这个时候,一旦要跑的话,穆斯林趁机一追,他们的人数,本来就是清军的2倍,立刻就会把清军打得落花流水,搞不好直接全军崩溃。
而此时此刻,清军还充满了尚武精神,胡超急中生智,立刻从马上跳了下来,举起一根长矛,就向敌军冲了过去,其他清军骑兵纷纷效仿,全从马上跳了下来,双方开始了短兵相接。
这样一来,穆斯林后排的火绳枪就发不上力了,打不着下了马的清兵,双方立刻变成了一场群殴,很快,跟在骑兵后面的清军步兵也冲了上来,加入了肉搏战。
这个时候该怎么办?被张格尔派来的浩罕指挥官玉奴思懵了,英国人没教过他,发生了这种情况该怎么解决。
就在他一犹豫的时候,清军的步兵已经靠近,他们不是普通的步兵,而是最强悍的白刃战高手,手持钢刀盾牌的虎衣藤牌兵。
虽然藤牌兵冲入敌阵并不容易,可是只要一旦冲进去,双方变成贴身格斗以后,拿着长矛的穆斯林士兵,对近在咫尺的虎衣藤牌兵,就彻底毫无办法,立刻变成了一群待宰的羔羊,在虎衣藤牌兵的砍杀下,鲜血四溅,肢体横飞。
很快,越来越多的藤牌兵,设法冲入了敌人的长矛阵,战斗迅速就变成了一场屠杀,钢刀在穆斯林士兵的眼前飞舞,把他们一个个劈成了两半,惨叫声,悲呼声,充满了整个战场,仿佛是进入了地狱一般。
穆斯林叛军慌了,不知道怎么调整这个战术上的弱点,只是傻傻的看着一个又一个手持短刀的清军冲入矛阵,听任周围的人被砍的血肉横飞,一个个惊恐万分,但却毫无办法。
战斗变成了最原始的冷兵器对杀,穆斯林数量占优的火枪兵完全帮不上忙,只能把火枪当成木棍,在人群中参加肉搏,但那里是专业白刃战高手藤牌兵的对手。
最后穆斯林叛军,面对一堆一堆被砍到的尸体,终于崩溃了,所有的人都丢下了武器,开始了没命的逃跑,他们想跑向南庄,而就在这个时候,在南庄的穆斯林叛军,也被锡伯族将领额尔古伦击败,正向北庄逃跑。
逃跑的双方,遇到了正在路中间等着的杨芳的后备队,立刻又遭到了一轮无情的砍杀。
于是所有的穆斯林叛军,乱成了一团,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跑,向他们能看到的一切能逃跑的方向乱窜。
而清军则是分散开来,在他们的屁股后面拼命追杀,一直追到了方圆十里地外,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叛军。
到处都是穆斯林叛军的尸体,最后除了七十三名俘虏以外,所有的穆斯林叛军全部被杀光。
这一天杨芳大获全胜,以损失了不到二百人的代价,击毙了穆斯林叛军三千多人,包括来自浩罕国的多名将领,有伊瞒、玉努斯、若倚木、托胡坦等等,没有一个人逃脱。
这一仗极大的提升了清廷的威望,让南疆还没有叛乱的,或者是首鼠两端的穆斯林,彻底不敢轻举妄动,一举稳定了阿克苏一带的形势,为清军南下,扫平了后顾之忧。
那你可能会问了,穆斯林叛军这么菜,为什么英国人就不到现场来帮帮忙呢?实际上,这个时候英国人已经离开了南疆,他们为什么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