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4) 新疆沦陷(四)
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是大清俄罗斯问题的专家,这到不是说他对俄罗斯有多了解,而是因为他和俄罗斯人打交道最多。
明谊出生在蒙古八旗的一个官宦世家里,也算是当地的一个显贵,不过他走入仕途,却不是靠托关系走后门,而是凭着自己的本事,这在蒙古人贵族中,也是不多见的。
他是堂堂正正的科举出身,作为一个蒙古人,居然考了一个二甲进士,还真是有点不简单,而且他当官的地点也很有意思,分别在中国的最西和最南。
作为一个北方人,他第一次担任重要职位,居然是在海南省,当然,那个时候,海南还只是一个市级单位,所以他的官职,叫做琼州知府。
不知道一个生在冰天雪地里的蒙古人,突然来到了酷热难耐的海南岛,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不过,他这个北方人,在海南干的还挺好,最大的贡献就是,修订了海南的地方志,说起来,也算是一个重大的文化成果。
明谊这个人,做官的名声不错,算是一个清官,而且也是一个能吏。在历次平定南疆的叛乱中,他主要负责后勤补给,工作干得井井有条,所以深得朝廷的赏识。
他第一次和俄国人打交道,是在1858年,当年,新疆发生了一件大事。
在中俄边境上淘金的中国淘金者,和俄国人发生了严重冲突。
事情最初发生在1855年,当时中国的淘金者,在边境上发现了一个金矿,引起了俄国人的眼红,就想据为己有。
当时双方虽然有边境,但是并不明确,而且受技术手段的限制,地图和实际差别很大。
当时的情况是,大的地方双方有共识,可是具体到了一个小地点,特别是人烟罕至的地点,大家就各说各话了。
而这个金矿,恰恰就在这样一个地点,因此俄国人就借机发难。
他们说,中国淘金者是越界淘金,所以必须离开。但是中国淘金者认为,自己是在中国境内淘金,不肯离去。
最后俄国人派兵驱赶,双方发生了冲突,有数名中国淘金者被对方枪杀。
吃了亏的中国淘金者,立刻聚集了五六百人,前往塔尔巴哈台,请求政府保护,帮助他们夺回淘金地。
当时的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英秀,听到了这个消息,立刻头大如斗。按理说,他应该出兵去帮助中国淘金者,可是实际上,当时他根本就做不到。
为什么他做不到呢?因为在一年前,太平军攻入了河北,京师告急,清军在外蒙和新疆的精锐,全部被僧格林沁调去,阻挡北伐的太平军。
这个时候,能打的部队,都在河北境内,南方都快丢完了,京师也不知道能不能守得住,谁还有心思关心,千里之外发生的一个金矿之争?!
所以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英秀,自然心知肚明,朝廷不可能准许他,在这个帝国风雨飘摇的时候,派兵去和俄国人叫板。
可是不派兵,这事就没法解决,所以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英秀,干脆就做了缩头乌龟,说这事不归朝廷管,让老百姓自己去和俄国人谈。
老百姓一听,什么?你不管?!让我们自己解决?!那简单,一把火就把俄国人在塔尔巴哈台的商站给烧了,然后又把东西抢了一个精光。
不让我们淘金,我们也不让你们做生意。
这一下事情就闹大了,现在不光是淘金的人闹事,俄国人也找上门来了。
由于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英秀处置不当,结果让清政府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烧了俄国人的房子,抢了俄国人的钱,俄国人当然不干了,因此威胁要派兵报复,所以英秀一听,害怕了,赶紧给朝廷上奏,要求派兵支援,防范俄罗斯人可能的入侵。
可是咸丰皇帝一听,立刻就火了。
虽然这个时候,僧格林沁刚刚在河北打败了北伐的太平军,可是江南的清军却连吃败仗,英法又在广州闹事,军舰都开到了天津来了。
这火都烧到眉毛上来了,你居然还叫嚷着要从内地增兵,准备和俄国人开战,你是嫌皇上死的不够快吗?
所以,英秀立刻就被撤职,咸丰皇帝另外找能人,去把这事抹平。
而且这个代替英秀的人,只能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尽快的和谈,越快越好,免得事件升级。
当然,最后的结果,也不能太吃亏,否则,皇上也是不接受的。
明谊就是在这个情况下出场的,说实话,这个差事真不好干,横竖都是罪人。
首先,中国的淘金者把俄国人的商站给烧了,你总得赔吧?可是赔多少合适呢?俄国人狮子大开口,要中国赔25万两,这明显是敲竹杠。
而另一方面,中国的淘金者也不是好惹的,俄军一走,他们又把俄国的淘金者给赶跑了,自己又把那块地方占了,现在俄国人要中国政府,立刻把他们全都叫回去,否则将再次派兵驱赶。
这两件事,无论明谊做了那一件,都将变成千夫所指,遗臭万年的卖国贼,一辈子的清名,也就付之东流了。
可是,如果他只是爱惜自己的羽毛,不愿为国受辱的话,那就会严重的损害大清的利益,让新疆的民众陷入危机。
所以,明谊只能不顾骂名,厚着脸皮和俄国公使慢慢磨,最后好说歹说,只赔了13万多两白银,5000多箱茶叶,算是把这个事搞定了。
至于中国边民越境的事情,明谊只有和稀泥,因为当时不光是有淘金者,在两国争议地区淘金,还有普通的中国贫民,也在这些地方开垦。
这些地方,都在中国的哨所之外,但是理论上属于中国土地,所以明谊的处理方式只能是,俄国人提到了,就把这些人叫回来,俄国人没提到的,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吧。
不过实事求是的说,大清在这件事情上,是吃了亏的,可是又能怎么办呢?弱国无外交,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在明谊的处理下,总算亏得不凶,所以咸丰皇帝觉得,他还挺有办事能力,于是就把他提升为乌里雅苏台将军,专门负责处理西北这边的烂摊子。
1861年,为了落实《中俄北京条约》,所以中俄双方,在新疆塔尔巴哈台再次开展勘界谈判,明谊作为清朝政府的全权代表,负责主谈,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明绪,伊犁将军常清负责协助。
明谊这个人,办事还是非常认真的,他发现《中俄北京条约》,居然只写了三个地名,含含糊糊的说了一些山川河流的走向,就要进行勘界,这不是纯粹胡扯蛋吗?
于是,他立刻就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把各个时代的,各种文字的地图全都找了出来,以此作为依据,和俄国人进行谈判。
果然,俄国人一上来就胡搅蛮缠,在地名上纠缠不清,因为当时所有的地名,都是译名,所以俄国人故意指东为西,企图借此侵吞中国的大片领土。
明谊则不慌不忙,一一予以驳斥,把一张张的地图和史料拿出来,再把各种文字的版本摆上桌子,同俄国人说的地方相对比,证明俄国人所说的地名是错误的,正确的地名应该是哪里,弄的俄国人经常哑口无言。
所以俄国人很快发现,在谈判桌子上占不到任何便宜,越谈事情越清楚,事情越清楚,俄国人的地方就会越小。
而且俄国人在证据准备方面,显然没有大清的官员充足,所以要么只能装傻,要么只能耍无赖,最后实在装不下去了,俄国人发现,只有用军事手段,才能解决问题了!
1862年,双方没有谈出一个结果,由于冬季新疆一带大雪封山,交通不便,所以就约定1863年再谈。
1863年7月,在穆斯林内奸的协助下,俄军对新疆发动了进攻,不久之后,消息也传到了北京,让清廷万分忧虑。
这个时候,甘肃青海的穆斯林已经全面叛乱,疯狂的屠杀了数百万非穆斯林民众,整个西北,现在万分危急。
多隆阿虽然率领湘军,已经进军陕西,但是和穆斯林叛军之间的战事,正处于胶着状态,所以朝廷无力再在新疆和俄国人开战,只能寄希望于,能够尽快的签订条约,息事宁人,集中精力对付穆斯林叛军。
因此,朝廷指示明谊,尽快和俄国人重开谈判,争取能在少丢点土地的基础上,早日同俄国人达成协议,安定边疆。
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明谊再次来到了新疆的塔尔巴哈台,准备尽快结束和俄国人之间的冲突。
可是他一到了新疆,就发现伊犁将军常清失踪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
夜色之下,额科托卡伦外,俄军指挥官瓦西里.谢罗夫,终于等到了期盼已久的信号,穆斯林内奸已经得手了,他看见城门被打开了一条缝,有人在那里,正向俄军摇火把。
看来,今天的这场战斗,将是齐钦卡伦的翻版,他们将在穆斯林叛军的帮助下,再次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清军严密防守的要塞。
瓦西里.谢罗夫心想,到底是外交部的哪个家伙,这么有能耐,在大清国内,发展出了这样一帮叛徒!将来有机会,一定对他说声谢谢。
于是他面露轻松的微笑,对突击队的指挥官,做出了一个向前的手势,于是数百名俄军,迅速的涌向了城门。
当他们排着密集的队形,冲到离城门只有10来米的时候,城门被彻底打开了,冲在最前面的人,依稀的看到城门里,似乎有几点火星,然后他们的脸上,立刻显露出了极度的惊恐!
他们看见了什么?原来是几个黑洞洞的炮口,在他们还来不及发出惊呼的时候,只见火光一闪,大炮射出了密集的霰弹,一下子就打倒了最前面的十几个人。
几声炮响之后,几十名俄军倒地,但他们才发出的惨叫声,又立刻被雷鸣般的枪声掩盖。
城头上突然出现了很多人,对着下面的俄国人,开始了密集的射击,枪弹和箭雨,劈头盖脸的飞向了俄国人。
俄国人完全被打蒙了,好多人稀里糊涂的到死,也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
紧接着,不等俄国人回过神来,城门里又冲出了一支上百人的骑兵队伍,挥舞着马刀,冲向那些还傻站着的俄国人。
一瞬间,马刀在月色下划出了一道道银光,人头在天空中飞舞,血雾溅满了士兵的脸庞,惊呼声和哀嚎声在为他们伴奏。
然后,俄军的士兵,这才突然反应过来,他们开始四下里乱窜,拼命的逃跑,躲避清军骑兵的追杀。
由于这一切发生的太突然了,正在后方观战的瓦西里.谢罗夫,面对眼前的情景,脑子里也是一片空白,当他看到骑兵冲出来的时候,才突然反应过来,上当了。
于是,他急忙调上后备队,同时命令哥萨克骑兵去迎击敌人,解救被敌人骑兵冲击的步兵。
可是当他做完这些部署以后,清军早已退回了城内,城外只剩下了一堆死尸,还有一群躺在地上,痛苦的哀嚎着,垂死的伤兵。
这一夜,俄军被打得大败,损失惨重。
第二天一早,瓦西里.谢罗夫看见,城墙上挂出了十几个穆斯林叛党的头颅,正是那些和俄国人勾结的穆斯林内奸,结果全被杨继给识破了。
因为杨继一直觉得这些人很面熟,最后他终于想起来,这些人就是那些志愿去戍守边疆的穆斯林,然后困扰了他心中几个月的谜团,一下就被解开了。
于是杨继借吃晚饭之际,把他们全部拿下,一番审讯之后,果然证明,他猜的丝毫不错,这些人就是内奸。
于是他将计就计,把俄国人骗到城门下,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让对方留下了一地的尸体。
俄国人没有办法,只能开始硬攻,这时候俄国人的援军也到了,四千多人开始围攻这座小城,爬云梯,挖地道,炸城墙,什么办法都想遍了,除了留下一堆尸体,毫无进展。
最后瓦西里.谢罗夫发现,手头的小炮无法对付这座城堡,其他的办法,除了让阵亡的名单越来越长以外,毫无作用。
于是他就要求,后方派攻城重炮前来支援,10多天以后,重炮终于被运了上来。
可是杨继看见,敌人开始布置攻城重炮以后,他才没那么傻,留在城里等死。
于是当晚,他就趁着夜色,带领主力,悄悄的溜出了城外,藏入了附近的山里,只留下了一些志愿者和走不动的伤兵守城。
俄军狂轰滥炸了三天以后,终于把城墙轰倒,然后全军一拥而入,结果发现居然是一座空城,而且残留的清军伤兵,又点燃了火药库,炸死了很多冲进城里的俄军。
逃出城的杨继,利用熟悉地形的特点,又开始不断的骚扰俄军,在夜里几次攻击了俄国人的小部队,让俄军成了惊弓之鸟,不得安宁。
整整快一个月了,4000多俄军,还在额科托卡伦附近滞留,四处拉网搜索清军,因为如果不消灭杨继,他们就不敢贸然继续往前,于是中路的俄军,就被拖住了。
通过这个战例,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如果没有穆斯林做内应,俄军要是硬碰硬的去攻打一座一座的卡伦,会是多么的困难,可能后面很多事情,就不会发生,中国也不会丢掉那么多国土!
但是,伊斯兰教和儒家文明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冲突,它不在关键时候,在中华文明的背后捅刀子,那反而倒成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另外,我还要纠正一些固有看法,实际上,俄罗斯人在清代,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强,它和其他的西方列强,还是有差距的。
在彼得大帝以后,他们配得上战斗民族这个称号,只在两段时间里,第一次是从拿破仑入侵俄国,一直到克里米亚战争之前,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欧洲宪兵,专门镇压各类革命。
第二段时间,就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入侵苏联开始,一只到苏联解体,他们是大名鼎鼎的红色苏联,专门支持各类革命。
只有在这两段时间里,俄罗斯人可以被称作战斗民族,他们是当之无愧的陆战之王!
在这两段时间里,他们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让所有的对手,对他们都充满了恐惧。
但是,除了这两段光辉岁月,他们也当过欧洲病夫,成为过别人的笑柄。
实际上,俄军在1840年以后,受限于国内的政治体制和军事技术水平低下,就已经开始落后于英法了,只是因为没有发生战争,所以大家没有觉察到。
到了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以后,俄军的弱点,一下子暴露无遗,所以被英法击败,从此开始走下坡路。
俄国在当时,有两大弱点,第一个是在1861年以前,它一直是农奴制,虽然俄国军队,他的军官都是贵族精英,外加拥有一部分,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作为军队骨干。
但是大部分士兵,却是临时抓来的农奴,没有丝毫荣誉感,随时都想逃跑,要想让他们好好打仗,只能靠皮鞭,酒精外加抢劫带来的诱惑。
所以它在组织制度上,和清军半斤八两,不像西欧其他先进国家,已经进入了民族国家时期,士兵作战,是为了自己民族的荣誉,或者是某种理想,自愿而战的。
反观俄国人和大清,士兵都是为了皇上作战,和自己无关,因此战斗意志相差甚远。
还有一点,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就是俄国人武器落后,俄国人到了这个时候,在工业上已经被英法拉开了距离。
因此从克里米亚战争以后,俄国人开始一路走下坡路,后来又被黄皮肤的日本人击败,更成了整个欧洲的笑柄。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人打俄国人,纯属砍瓜切菜,不但以少打多,而且动不动一场战役下来,一抓就是几十万俘虏。
那个时候,可没有人称俄国人是战斗民族,所有的欧洲人,都觉得俄国是一个落后反动,不可救药的国家。
后来当了德国总统的兴登堡,还有和希特勒一起搞政变的鲁登道夫,都是靠打俄国人打出名的。
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彻底没落了,直到10月革命爆发,布尔什维克上台以后,他们才再次改头换面。
不过,话也说回来,在这段时间里,俄军虽然不强,但是毕竟紧靠着欧洲,属于西方文明范畴,所以比当时的大清,还是要强一点,但也仅仅只是一点而已。
实际上在整个清代,俄国人从来没有像英法那样,直接把大清打服,所以左宗棠后来敢和俄军叫板,那也是有原因的,当然,这些我们会在以后的故事里,向大家慢慢讲述。
好了,闲话少说,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讲,那就是伊犁将军常清,为什么突然失踪了?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