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7) 新疆沦陷(七)
故事读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纳闷了,明明俄军已经攻入了中国境内,为什么大清的官员们,只是把他们挡在伊犁和塔尔巴哈台之外,居然就兴高采烈,好像仗打赢了一样呢?这是不是也太阿Q了一点?
而且更让人奇怪的是,不光是他们这么想,就连俄国人自己也垂头丧气,内部也开始互相指责,为什么会这样呢?
很简单,因为在哈萨克东部的荒野上,你占的地方不算地方,除非,你能在这个地方住下来,守得住,你才算真正拥有了这块地方。
所以俄罗斯人,虽然已经攻到了离伊犁河谷只有50公里的地方,可是如果他们要想在这里,长期驻扎下去,那就需要,在这里修堡垒。
而且修一个堡垒还不够,你必须沿着你的后勤线,每隔几十公里就得修一个堡垒,一直要和俄军在哈萨克西部的堡垒连起来,这才算数。
要干成这件事情,就必须要出动几十万民工,花一笔天文数字的钱,而且还需要,长达几年的时间,才能彻底搞定。
但是这几年的时间里,你还必须随时准备,应对清军的进攻,所以,你必须驻扎一支足够数量的,至少是几万人的大军。
在这支大军的背后,有几百公里长的,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在这样遥远的距离上,维持前线大军的补给,产生的花费,足以压垮俄罗斯的财政,这是他们根本就办不到的。
所以清军看起来兴高采烈,俄军看起来垂头丧气,就不难解释了。
而且俄国人对1863年的战役结果不满意,还有另外一层原因,那就是:
如果俄军和大清打成了持久战,那么俄军就违背了最初的战略方针,它的目的是要拿下中亚三国,逼近印度洋,寻找出海口。
它进攻哈萨克东部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进攻浩罕,巩固它在哈萨克斯坦的统治,为南下打好基础,而不是为了和大清,在这里进行决战的。
所以,1863年秋季作战结束以后,西伯利亚总督杜加洛夫,还有俄军在前线的实际总指挥格拉希姆·科尔帕科夫斯基,在俄国内部,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这就不难理解了。
外交部嫌他们军事行动不利,没有能迅速压垮清政府,尽快达成协议,财政部嫌他们的钱花多了,质疑这次军事行动的必要性。
为了支援2万多人的大军,能在荒野上过冬,西伯利亚总督杜加洛夫,组织了10多万当地人,为他们提供补给,各地的行政官员,为此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一个个都怨声载道。
当时的俄国人都知道,他们没法在同浩罕开战的同时,也同大清进行战争,俄国没有这样的军事能力,财政上也负担不起。
所以尽快击败清军,逼迫他们签订条约,才是唯一可行之路,但是这谈何容易?
1863年秋季的作战,让俄罗斯人意识到,清军的作战能力,远远不是中亚的其他穆斯林汗国,甚至是包括土耳其在内,可以相提并论的,它是一个比这些文明高的多的文明。
俄军现在唯一的筹码,就是武器更先进一点,但是这个优势,和那个要命的劣势,补给线太长相比,渐渐变得不那么优势。
而反观清军,他们虽然武器相对落后一些,但是,他们可以用空间来换取时间,通过缓缓的退却,迟滞俄军的进攻,加重俄军的后勤负担,直到最后托垮俄军。
而且,随着越来越靠近伊犁和塔尔巴哈台,清军就进入了坚固设防的地带,武器的劣势,也可以得到弥补,因为光是在伊犁一带,清政府就修了九座坚城。
这些城市不同于边境上的卡伦,一个个城高墙厚,都是俄军18磅火炮啃不动的硬骨头。
面对这些城市,俄军都必须用最原始的爬云梯,挖地洞来进攻,随之而来的伤亡,也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所以清军的武器劣势,随着战线的收缩,逐渐进入坚固设防地区,那么这个劣势,也就不是非常的劣势了。
而且俄军还知道,清政府还有一个杀手锏,到现在还没有用,那就是在新疆焉耆(过去叫喀喇沙尔)附近的土尔扈特蒙古人,必要的时候,他们可以出动2万多骑兵,支援伊犁的清军。
土尔扈特蒙古人
所以,俄军虽然攻到了距离伊犁河谷,只有50公里的地方,但是他们,并不比刚刚出发的时候,多了多少优势,距离最后的胜利,依然还是很遥远。
所以,西伯利亚总督杜加洛夫,还有前线指挥官格拉希姆·科尔帕科夫斯基,现在会面临众多的质疑。
特别是,他们在荒野上驻军这个决定,不但造成了军费的飙升,而且把战争拖入了下一年,让很多俄国内部的人,感到忧虑。
因为俄国政界和军界的很多人,根据俄军和清军的表现,不认为他们能迅速打得赢这场战争。
他们认为应该适当的减少要求,尽快和大清签订协议,然后抽身去对付浩罕,这才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
他们向亚历山大二世皇帝进言,反对继续进行这场战争,他们说,俄罗斯需要的是南方的出海口,是四季不结冰的海洋,而不是另一片长着几根杂草的荒漠。
因此在1863年10月,曾经发生了一个插曲,发现俄军进军不顺利后,俄国政府在内部一些人的压力下,于10月下旬,派特别代表扎哈罗夫,前往塔尔巴哈台和明谊进行谈判。
在谈判中,明谊考虑到清政府内外交困的现实,以及战场上的不确定因素,实际上做出了一些让步,但是扎哈罗夫受到主战派的怂恿,态度也非常强硬,所以谈判再次破裂,
扎哈罗夫只呆了几天,就在10月25号离开了塔尔巴哈台,尽管明谊再三挽留,希望能尽快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扎哈罗夫却没有丝毫动摇。
因为西伯利亚总督杜加洛夫,相信前线指挥官格拉希姆·科尔帕科夫斯基的保证,一定能在1864年获得军事优势,逼迫大清签下协议,拿下整个东哈萨克斯坦,所以他让扎哈罗夫,不能有一点退让。
而且在这个时候,还发生了一个乌龙事件,北京的清政府,由于消息滞后,以为常清大败以后,清军已经全面崩溃,所以就想在局势不可挽回之前,尽快的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北京方面,曾一度同意了俄方的划界方案,所以俄方的谈判代表,扎哈罗夫得到了这个消息以后,就更不愿意让步了。
可是明谊并没有得到北京的明确指示,他当然不能同意,如此丧权辱国的条约,所以双方自然话不投机。
等到明谊收到了北京的指示时候,战场上的形势又发生了变化,所以明谊上奏,坚决反对这个方案,
而北京方面,这个时候也知道了,清军已经挡住了俄军,所以也没有坚持,就让明谊见机行事。
但是这件事,却让俄国主战派觉得,如果坚持下去,清廷肯定会让步的。
因此他们决定,不能退兵,宁肯驻扎在荒原上,冒一定的风险,明年开春以后,再努一把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了。
所以主战派向俄皇亚历山大二世保证,请他放心,他们一定可以很快拿下整个东哈萨克斯坦。
而且他们向俄皇强调,只有拿下了整个东哈萨克斯坦,向南的战争才能变得更加容易。
况且他们认为,最多只需要半年的时间,就能达成目的,所以他们希望皇帝陛下,切勿听信谗言,千万不要动摇。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有点奇怪,俄国的主战派,不是在1863年的秋季,都没办法打败清军,那他们为什么这么有把握,能保证在1864年夏季,就一定能解决战斗呢?
……
从内地赶来的妥得璘,现在再也不催索焕章了。
他终于搞明白了,在新疆造反,那不是从家里拿把菜刀,大呼小叫着冲上街,就可以办得成的事!
新疆北部是什么地方?那就是一个大兵营!
在新疆造反,同内地是完全不同,你在内地造反,要打的人,最多就是城管和联防,大不了还有几个便衣警察。
对付这些人,那真是多几把菜刀就可以的!
可是在新疆,你要对付的是什么人?
不仅仅有锡伯营,索伦营,察哈尔营,额鲁特营这些优秀的骑兵部队,而且还有大量装备了火器的绿营,以及土尔扈特,和硕,卫拉特蒙古人,全都是一些天天练习,如何杀人的狠人。
这些人都是野战军,国家的正规部队,而且和内地不同,新疆的穆斯林叛乱,就没有停止过,所以这些人,始终处于战斗状态,和内地那些已经腐朽了的八旗军,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你就是把菜刀店买空,腰间掖两把,屁股上也插两把,手上再舞两把,那也是没有用的。
而妥得璘主要依靠的,是信奉新教的内地移民,以及信奉黑山派的维吾尔人,这两种人,在新疆都属于弱鸡,而且手无寸铁,没有受过军事训练。
因此索焕章很谨慎,各地的新教徒,也都不敢贸然动手,因为他们都知道,扛着菜刀,是无法和前面提到的,那些野战军干仗的。
所以,妥得璘现在也明白了,要在新疆发动叛乱,关键是要打垮驻新疆的清军,而要打垮驻新疆的清军,就必须和俄国人密切合作。
所以妥得璘积极的配合俄国人的行动,不断的四处做内应,就是期待着,俄军攻近伊犁和塔尔巴哈台的时候,后方的野战军,都会调到前线去,然后他们就可以拿着菜刀,去对付城管和联防了。
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俄军居然也被清军给挡住了,现在,却还反过来求他,希望他能尽快的发动叛乱,让清军两面受敌,这样俄军才能攻得过来。
俄国人不仅仅希望,他尽快发动叛乱,而且还希望,他在他们指定的地方发动叛乱,那就是库车。
为什么是这里呢?首先,这里是战略要地,新疆南北交通的命门。
一旦在这里发动叛乱,向东就可以隔断伊犁和喀喇沙尔之间的联系,让蒙古援军无法到达伊犁。
向北可以截断伊犁和乌鲁木齐之间的联系,阻止乌鲁木齐向伊犁提供增援,断了伊犁的粮道。
这样伊犁就会变成孤城,清军两面受敌,俄军就有希望彻底打败清军。
在这里,发动叛乱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对于穆斯林内奸来说,这里向西可以得到俄军的接济,获得俄军的武器,让他们不用只拿着菜刀,面对全副武装的清军。
另一方面,俄军可以把原来在军队中的几千名穆斯林叛军,分批化装成平民,悄悄的派过来,这些人,已经有一定的战斗经验,可以更有效的,对付清军。
而且,俄国人认为,这里是黑山派的大本营,而黑山派和新教是同宗,他们之间的勾结,俄国人是知道的,所以俄国人相信,妥得璘在这里,完全有能力煽动起叛乱。
那么俄国人的要求,妥得璘能办得到吗?
对于他来说,这不是办不办的到的问题,而是必须办到!
因为不帮俄国人攻入新疆,穆斯林就没有办法,在新疆发动全面叛乱,前面的所有忙活,都会变成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是,话虽这么说,实际做起来,也并不容易。
他有几个问题要解决,首先,就是发动叛乱以后,如何打败前来镇压的清军。
扛着铁锹锄头,从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一群乌合之众,就算人再多,也无法迎战,身披重甲的清军弓骑兵和火绳枪兵的攻击。
这其实也是最初,当地的穆斯林,不敢动手的最重要的原因。
当然,这个问题,现在俄国人给了一个解决方案,就是把之前为他们做内应的穆斯林叛军派过来,让他们作为战斗主力。
这些人已经获得了俄国人的武器装备,接受了俄国人的训练,可以让他们,作为叛乱的中坚骨干。
而且这些人的到来,还有一个好处,必要的时候,他们可以强行裹挟其他穆斯林参加。
其次,就是如何攻下库车城,读过我们前面故事的读者,应该还记得,当年雅尔哈善率领了一万多职业军人,携带了大量的火炮,也没能在一个月内,攻下库车城,万一清军到时候紧锁城门,非专业的穆斯林叛军,该如何是好呢?
再者,他们一旦动手,库车城的守军,肯定会立刻向距离最近的喀喇沙尔的土尔扈特蒙古人求援,蒙古骑兵可是花不了多少时间,就会赶到,到时候他们该如何应对?
不解决这几个问题,就算发动了叛乱,也可能瞬间就被清军镇压,那么妥得璘有没有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他的叛乱能不能成功呢?
……
伊犁将军常清,在外面晃荡了一个多月以后,终于回到了伊犁,从明谊手中,接回了前线的指挥权。
但是随后,他就受到了暴风骤雨般的弹劾,地位摇摇欲坠。
尽管谁也不知道,他还能在这个位置上坐多久,但是犯了这么多错误之后,他的下课是不可避免的,那么继任者会是谁呢?
……
1863年的战斗结束以后,清军也没有闲着,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明绪,乌鲁木齐都统等人纷纷上奏,请求朝廷拨款,向英国人购买武器。
朝廷批准了他们的请求,但是却没有落实资金,甚至连每年给新疆的财政拨款,也始终没有完全到位。
不过,根据俄国人的记载,就在这段时间里,清军还是购买了一批先进武器,其中甚至有两门20磅的英制阿姆斯特朗大炮。
清军还动员了数万民夫,在一些前线地带,开始加固城防,深挖战壕,积极备战。
除了这些措施,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还要求北京方面,征发外蒙古,撒拉族,土尔扈特的军队,支援北线作战。
……
明谊现在,不仅仅担心俄国人的问题,而且更担心穆斯林的问题。
在之前向朝廷的奏报中,他就已经指出了,俄军和穆斯林勾结,一部分穆斯林替俄军作战的情况。
他感觉事情不是这么简单,非常担心,新疆会像陕甘一样,很快就会爆发穆斯林叛乱,到时候难以同时兼顾内外。
因此,虽然他不同意朝廷大规模割地的主张,但是,他还是想,尽快和俄国人停战,专心防范内部风险。
1863年11月,他向俄罗斯西伯利亚总督发函,提出了一条新的分界线,大概在距离今天新疆和外蒙边界,一两百公里的地方划界。
这样大概会损失一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是总比北京原来答应的,损失4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要好。
可是这个提议,还是遭到了俄罗斯西伯利亚总督的断然拒绝,他给明谊的回信说,要么就全盘接受,要么就别给我写信了,让我们用大炮说话吧。
明谊并没有被他吓倒,他还是给俄罗斯西伯利亚总督,回了一封信,柔中带刚。
他是这样写的:“在没有换约之前,我方一定会坚守所有的固有领土,你派来的人,我们一定会把他们都请回去,由此引发的一切不快,最终都必将由你们负责”。
俄罗斯西伯利亚总督杜沃洛夫,读出了信中的威胁之意,不过他并不在意。
虽然他也知道,清军正在积极备战,俄军要想突破清军正面防线,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他还有特洛伊木马呢,那才是他的杀手锏!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冷笑了一声,把明谊给他的信,丢进了壁炉里。
……
时间转眼就来到了1864年二月,当大雪停止,道路恢复了通行以后,受新教教主马化龙委托,跟着妥得璘一起来到新疆,密谋煽动叛乱的苏满拉和田满拉,以及其他一起前来的塔利班,正分批带着穆斯林叛军,从俄军的营地出发,化装成商人,牧民,走小路,悄悄地赶往库车,在他们驮马的行囊里,藏满了武器弹药。
在库车城里,和妥得璘一起来到新疆的玉门穆斯林杨春,正在库车城里,和当地的穆斯林托乎提尼亚孜哈里,马隆,马三宝密谋。
……
1864年3月,2万多俄军离开了过冬地,开始再次向伊犁和塔尔巴哈台方向进军,在他们的前方,清军早就部署好了,一道又一道的阵地,正严阵以待,等着他们的到来。
这场即将发生的战斗,会是什么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