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

历史上的封建王朝,为什么总会走向中央集权?

字号+ 2020-10-17 14:55

晚清沧海事

晚清沧海事  下卷(16)
第十六章(3)  伟大的西征(三)


“中国人若是认真的打,他们一定会打赢的,可是他们就是不会认真打; 中国人若是能坚持到底,他们也是一定会胜利的,可是他们就是不会坚持到底。

这是从1861年起,就担任了清朝政府的海关总税务司,兼管邮政,同时也协助大清对外交往的“客卿”,死后被追授为太子太保的英国人罗伯特.赫德,对清朝政府外交政策的总结,真可谓是一针见血!

英国人罗伯特.赫德

这是赫德在中法战争中所说的名言,所以他在镇南关大捷以后,力主中国见好就收,在中法之间居间调停,在法国降低谈判条件以后,以最快的速度,劝说双方达成了协议。

事后舆论大哗,觉得中国不败而败,大家把矛头都指向了签订协议的李鸿章,在宦海沉浮了多年的李鸿章,自然不愿意背这个黑锅,他对外公开说:“查进和议者二赤,我不过随同画诺而已”。

二赤就是赫字,指的就是赫德,意思是出馊主意的都是赫德,他不过是替人受过而已,那么赫德真的是出了馊主意吗?

从后来的史料来看,赫德还真心是为了大清的利益考虑的,因为他得到了消息,就在镇南关大捷以后,法国议会表决,加派5万军队,增加2亿法郎的军费,准备扩大对华战争。

赫德认为,虽然现在暂时打赢了,但是如果真的要打下去,难免战场上会有胜有败,一旦出现大的失利,朝廷绝不会坚持,立刻就会妥协,到时候肯定是对方提什么条件, 大清政府就会接受什么条件,与其如此,还不如见好就收。

那么大清政府到底是不是如赫德所说,主战派很多,可是从来没有人好好准备打仗,而且一有挫折,又不愿意坚持到底呢?从后来的甲午战争来看,赫德的判断一点都没有错。

就在中日宣战以后,日本是做了全国总动员的,把所有能调动的力量,全都调动了起来,一副破釜沉舟的架势,可是大清呢?

朝廷根本就没有认真做准备,李鸿章内心就不愿意打,总想着通过和谈解决问题,淮系的军事力量调动,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威慑力量,被当成谈判筹码来用的,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都没有做好打硬仗,打持久战的准备。


而以翁同龢为首的主战派更是天真,他们希望只派一个大名鼎鼎的飞将军刘锦棠,就能在朝鲜把对方给收拾了,可是除此之外,他们既没有大规模的购置军火,也没有大规模的募兵,更别提后勤保障了,这完全是在开玩笑!

仗打起来了以后,清朝政府果然没有坚持到底。没有做好开战准备的清军,自然接连失利,特别是在刘公岛被攻克,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以后,虽然局势极端不利,可是远远没有到了,立刻会要了清朝政府的命的时刻。

虽然海军没了,但是如果清朝政府坚持在陆上和日本打的话,胜负还很难说,以日本当时的国力,在东北和清军展开全面的持久战的话,日本是扛不住的,后勤供应根本就无法保证,最终必然战败,可是清朝政府却在这个时候下趴蛋了,不想打了。

你看整个过程,完全就和赫德所说的一模一样,喊打却不认真打,真的打起来,又不愿意坚持到底,完全就是清朝第一任驻英国公使郭嵩焘所总结的12个字,“一味蠢,一味蛮,一味诈,一味怕”。

刚开始装成二百五,愣头青,摆出一副不要命的架子,可是真的一打起来,马上就掉链子,拿着刀又不敢砍对方了,变成了缩头乌龟,最后只能任人摆布了。

事实上左宗棠的西征也是如此,这时4万多大军都已经入疆了,前方正打得昏天黑地,可是后方却不好好支持,各地的协饷拖拖拉拉,左宗棠为了应付危局,要向外国人借钱,居然也有很多人跳出来阻拦,这哪里是要认真打仗的样子?

更气人的是,费了这么多精力,花了这么多钱,这仗都打到了这个份上了,朝廷上还有一大群人,在讨论这个仗该不该打下去的问题,上下根本就不是一条心,整个就是一个乱七八糟,完全就是赫德所描述的那个状况。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晚清的这种奇怪的政治局面呢?以往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满清政府的腐朽没落造成的,其实这并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晚清虽然是独裁政府,但没有一个政治核心,它的政治力量被多极化了,所以才造成了这样一个局面。

在清代前期,皇帝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意志,乾隆既然下决心收复新疆,那全国上下就是一盘棋,该派兵的就必须派兵,该出饷的就必须出饷,谁要是敢磨磨唧唧,谁就小心项上的人头。

可是到了清朝晚期却不是这样,如果说清朝前期,皇帝至少对国家有90%的掌控力,大臣们最多占10%的话,那么到了清朝晚期,慈禧对国家的掌控力最多只有35%,怡亲王奕忻为代表的满清贵族大概有10%,李鸿章的淮系大概占20%,湘系和其他汉族军阀势力占20%,这中间左宗棠大概能影响其中10%~15%的力量,剩下的一般官员,只能占5%左右。

所以慈禧和乾隆不同,她是不能乾纲独断的,虽然表面上她一言九鼎,可是如果没有这些手握兵权的汉族大臣的支持,她说了也等于白说。

就比如她在庚子之变中,她向世界列强宣战,可是各地的封疆大吏都不支持她,搞了一个东南互保,结果只有北京附近的军队在和外国人作战,其它地方的官员,却跟外国人一片和气,这在清朝前期,是完全不可思议的。

因此她和怡亲王奕忻,虽然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可是三方的政治力量,加起来也不过就是对国家60%的控制力,很微弱的多数而已,剩下的人出工不出力,东说西说,慈禧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这和乾隆时代是完全不同的。

就比如乾隆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对领军的大臣说撤就撤,说杀就杀,可是慈禧对左宗棠李鸿章她敢这样吗?她不敢,她就是想搞他们,她也必须要联合其他政治力量,形成绝对多数才能出手。

可是这不仅仅办不到,而且等于玩火,一旦打破了平衡,她可不一定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万一在这种政治斗争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新的寡头,最后倒霉的很可能就是她,老谋深算的慈禧,绝不会冒这种政治风险。

所以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她也不能把他怎么样,还得靠他擦屁股,出面收拾残局,庚子之乱中,各地的封疆大吏都不支持她,所作所为和她背道而驰,她也只能听之任之,就是这个原因。

因此整个清朝晚期,政治凝聚力这个问题,一直就没有解决好,所以赫德说清朝政府总是不能认真准备打仗,就是因为各个政治势力之间,总是生怕有人借此做大,难免互相制肘。


所以在中日甲午战争时,眼看马上就要开战了,而翁同龢还要阻碍对海军拨款,缺钱是一方面的原因,不愿李鸿章的势力借此做大,也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而一说要坚持到底,大家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老本赔光,所以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明明还可以继续打下去,可是李鸿章坚决不同意再打,光绪皇帝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这就变成了赫德所说的,清朝政府一定不会打到底的原因。

所以在中国封建时代的历史上,总会自觉不自觉的走向中央集权,而且只有实现了中央集权的时代,国家才能强大,而一旦权力分散,国家就立刻陷入衰弱,这是有其内在原因的。

但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也有很大的弊病,就是它限制了国家的活力,导致后期发展停滞,最终会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然后又走向分权,然后又回到了中央集权,最终不断的在这个历史怪圈中循环。

不过在1876年,大清是幸运的,因为它还有左宗棠,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左宗棠其实也是一个“藩镇”,但是左宗棠这个人,却是真心为了国家的,而且他愿意为此付出一切。

今天我们再来回看这段历史,我们不能不感谢左宗棠的伟大,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这几乎就是一场他一个人的战争,即使是在这个时候,他的同盟者,包括慈禧在内,也是摇摆不定的,因为她把英国人最新的和谈建议,发给了左宗棠,希望听听他的意见,左宗棠给出的回答是断然拒绝。

而且就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候,左宗棠最亲密的政治盟友,被他一手栽培的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沈葆桢也背叛了他,左宗棠向朝廷推荐由沈葆桢亲自负责,帮他向英国人再借1000万两白银,可是沈葆桢居然拒绝领命,而且反对向洋人借款,这简直是在拆左宗棠的台。

沈葆桢

所以很多时候,左宗棠都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从肃州写出了一封又一封的奏章,不断的向朝廷诉说,必须打下去的理由,不断的向朝廷要求,必须允许他向外国人借款,面对如此艰难的处境,只有像左宗棠这么执着的人,才能够坚持下去。

也许正是因为左宗棠的这份执着,上天终于被他感动了,他的好运气接踵而来,俄国和土耳其为了争夺高加索地区,再次兵戎相见,这对左宗棠是一个重大利好,意味着土耳其人没有精力再来帮助阿古柏了。

而与此同时,在左宗棠的不懈努力下,他追加借款的要求终于被朝廷批准了,一船又一船的银元被运到了上海,然后被火速运往甘肃,解了左宗棠燃眉之急。

而且随着借款数目越来越大,英国的金融界为了自身的利益,反对插手中国新疆事务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各种没必要支持阿古柏的理由,都被他们找了出来,登在了《泰晤士报》上,出现在了国会议员的口中,影响着英国的舆论,英国的外交政策,也开始渐渐动摇了。

而在玛纳斯,金顺终于得到了老天的眷顾,在11月初的一次炮击中,玛纳斯的穆斯林叛军统领韩刑脓,被一颗射偏了的炮弹意外击毙,他的死为整个战局,迎来了重大转机。

新接任的穆斯林叛军首领海宴,面对着内外交困的局势,没有前任那么坚决的抵抗决心,11月3日这一天,他悄悄潜出城外,去找了他的老熟人,以前一起打过阿古柏的昔日战友徐学功,希望他出面帮忙,找清军统帅金顺商谈投降事宜。

不过当金顺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却犹豫了,打到现在,金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朝廷里很多人都拿他和刘锦棠做对比,指责他无能,如果最后他不是靠武力攻下了玛纳斯,而是靠对方主动投降,结束了这场战争,别人又会怎么议论他?

更何况,现在倒在玛纳斯城下的清军多达数千人,阵亡的将领也超过了两位数,所有的人都杀红了眼,满脑子都想着报仇,如果就这么轻轻松松的把敌人放了,他又该如何向手下的士兵交待呢?

而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这帮参加了10多年叛乱的穆斯林,早就习惯了嗜血的生活,他们现在已经很难重回平民生活,更何况双方又打的仇深似海,金顺也不可能收编他们,那他又该如何安置他们呢?

所以当徐学功带来敌人愿意投降的这个消息的时候,金顺反而感到不知所措,犹豫了半天以后,他给出了一个奇怪的投降条件:“呈交马械,捆献各逆首,然后造余众名册,听候点验,分别办理。”

当徐学功把金顺的话,传给叛军头目海宴的时候,对方不由的愣住了,金顺给出的这个条件,没有提出任何保障,如果就这样放下了武器,那么对方事后要杀要剐,都不算食言!

当这个消息传回城内,叛军一下就炸了锅,很多人看着城下堆满了的清军尸体,都担心清军事后会报复,不愿意投降,也有些人觉得继续守下去也是死路一条,不如碰碰运气,于是各个头目之间,为了何去何从,吵成一团,连着两天也没有拿定主意。

不过打仗这种事,最忌讳的就是泄了气,事实上这个时候,清军依然拿玛纳斯一点办法也没有,穆斯林叛军部署了三条防线,清军一直都攻不破。

城外的壕沟由穆斯林叛军骑兵防守,配备了大量的单发和弹仓后膛步枪,可以来回快速机动,一旦哪个方向告急,他们就可以立刻骑马赶往那个方向,然后下马作战。

城墙上部署着装备老式前膛枪和火绳枪的士兵,以及各种传统的滚木擂石,城下埋伏有小口径的火炮和加特林机枪,以及配备着冷兵器的敢死队,一旦某段城墙被轰塌,这些火炮和机枪就赶往缺口,堵住清军的后续进攻,使用冷兵器的敢死队,负责和攻进城的清军进行白刃战。

既然这么难攻,那么金顺为什么不愿意给出一个好一点的投降条件呢?除了我们上面所说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据说金顺抓住了几个穆斯林逃兵,审问得知,城内的粮食已经不多了,所以他更不想在这个时候,显得软弱。

而穆斯林叛军虽然还可以坚持一段时间,可是接任的主帅海宴这出城一谈,让穆斯林叛军也无心再守下去了,争论了两天以后,穆斯林叛军决定诈降突围。

11月5日,穆斯林叛军派人通知徐学功,他们准备投降,听到了消息以后,金顺有点意外,他本来以为对方不会接受这个苛刻的条件,现在对方忽然又接受了,他觉得其中有诈,于是命人在城边埋伏,以防意外发生。

11月6日凌晨,穆斯林叛军突然打开了西门,说是要出城受降,不过这个举动更加引起了金顺的怀疑,因为投降应该是开东门,而向西显然是企图逃入俄国境内,于是金顺命令全军做好战斗准备。

随后穆斯林叛军以3000名精锐士兵在外,家属居中的顺序出城,这显然是不打算真的投降,不过金顺还是给了他们最后一个机会,他命令徐学功上前喊话,要对方放下武器,原地受降。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穆斯林叛军突然推出了藏在人群中的小口径火炮和加特林机枪,猛烈向清军开火,企图打清军一个措手不及,那么他们得手了吗?

当然没有,这个举动正中金顺下怀,他本来就不想接受穆斯林叛军的投降,而周围早就因为残酷的攻城战,对穆斯林叛军恨之入骨,一心想要报复的清军更是对此求之不得,瞬间以最猛烈的炮火和枪弹回击。

也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些都是金顺为了掩盖他背信弃义,屠城杀降的举动,事后编的谎言,因为这个故事完全不合理,出城了再来攻击清军,完全是找死,之前这么能打的穆斯林叛军,根本不可能这么愚蠢。

所以这些历史学家认为,真相是守城的穆斯林并不是诈降,是真的出城投降,金顺为了报复之前的失败,主动开火的,但是这种推测,并没有可靠的历史记载证明,因此只能是一种猜测。

我们现在所能确定的,就是最后的结局是,出城的穆斯林叛军中,只有一人侥幸活了下来,其他全部被杀光。

这场空前残酷的围城战,最后就以这样一场空前惨烈的杀戮结束,究竟是谁使了诈,这已经变得不重要了,清军终于在1876年的11月初,在历时12年以后,成功的收复了北疆。

这个消息让在肃州的左宗棠,暂时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段时间《申报》在英国公使威妥玛的授意之下,不断的造谣,说清军在北疆连吃败仗,甚至被迫退回了关内,意图再次煽动社会舆论,反对左宗棠的西征。

你可别小看了媒体的力量,就在《申报》的影响之下,朝廷中的很多人,都怀疑左宗棠发来的战报,是欺上瞒下,谎报军情,甚至就连一些支持他的主战派,说话也变得谨慎起来,生怕有一天下不了台。

现在金顺终于攻下了玛纳斯,让这些谣言不攻自破,支持左宗棠的声音,又高涨了起来,朝廷开始不断的催促左宗棠,尽快收复伊犁,同时向南进军。

不过左宗棠在这个时候却是非常的清醒,他知道金顺是不能再用了,前线的所有指挥权,都必须集中在刘锦棠手中,不能再有和他能相提并论的人物,出现在清军收复新疆的队列中。

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金顺虽然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损失了数千人,才攻下了玛纳斯,可是这在一般人看来,表现还是不错的,毕竟这是一座重兵把守的坚城。

但是对于左宗棠来说,这种速度,这种损失率,那是要命的事情,因为前面我们说了,他的战术设计,决定了清军只能有几个月的进攻时间,所以必须在这几个月里,以飞一样的速度前进,绝不能有丝毫的耽误。

但是这个要求,除了他以外,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是异想天开,如果以这样的标准要求将领,实在是吹毛求疵,太过苛刻了,根本就不现实。

因此,如果左宗棠以这样的理由,免掉金顺的指挥权,那不但会得罪了金顺,引发内斗,而且会让朝廷中的绝大多数人,也无法理解,很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联想,造成他在政治上的被动。

更何况,金顺还是他在满人中,最重要的政治同盟,所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时间竟成了左宗棠最头痛的事情,那他该怎么办呢?

这要是一般人,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这真是左右都为难,但是左宗棠却不是一般人,他轻松的化解了这个难题,他是怎么做的呢?

很简单,上奏朝廷,请求调走原来手中缺兵少将的伊犁将军荣全,让他回北京任职,代之以“能征善战”,同为满人身份的金顺,让他接任伊犁将军,负责北疆的行政事务,把他手中的军队,交给刘锦棠接管。

这就是左宗棠的高明之处,一石三鸟,不但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且让所有的人都对自己感恩戴德。

荣全早就觉得自己在这里很鸡肋,虽然名为伊犁将军,可是到处都是左宗棠的部下,他什么事也插不上手,早就想回北京了,所以左宗棠请朝廷把他调回北京,他自然千恩万谢。

金顺原来只是一名武将,现在突然变成了封疆大吏,自然对左宗棠的推荐,感激涕零,高高兴兴的走马上任去了,而左宗棠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终于让全疆的军队,能在他心目中唯一胜任的将领,刘锦棠的指挥之下,去实现他要用飞一样的速度,收复新疆的战略了。

不过清军在玛纳斯的耽误,还是打乱了左宗棠原定的作战计划,由于新疆已经进入了冬季,所以清军只能暂时停止南下,这让阿古柏有了充分的时间,调整战略部署。

他首先命令他的总管哈尔伊达尔胡里,带领重兵前往达坂城,达坂就是蒙古语里,山顶隘口的意思,原来的达坂城就很险要,当时被称为黑虎城。

哈尔伊达尔胡里来了以后,觉得旧城的位置还不够好,干脆又在两山之间,重新修建了一座新城,城高墙厚,彻底扼住了从乌鲁木齐南下,翻过天山的险要关口。

不仅仅如此,他还命令人,把旁边的一座小湖决口,用水把前往达坂城的通路部分淹掉,让周围全变成了沼泽,这样来犯的敌军就会行动困难。

光是地形优势不说,他又配备了大量先进的火炮,居高临下,在城内又堆积了大量的弹药,一旦敌人靠近,密集的火力网,足以把任何攻城者打得片甲不留。

而与此同时,阿古柏又命令他的次子海古拉,强化了吐鲁番地区的防御。海古拉在清军入疆之前,就动用了上万民夫,把吐鲁番的满城重新加高加厚,而且还在城内修建了王府,做好了坚守的准备。

清军收复乌鲁木齐以后,南逃的马人得和他手下的上万人马,又被安排在了吐鲁番,协助海古拉防守,这样光是在这个方向上,阿古柏军就有了将近3万兵力。

这还没有完,他又命令南逃的白彦虎,率领他的部下近万人,驻守托克逊一带,在这里新修了两座堡垒,也配备了大量的火炮。

而他自己则率领总预备队,约2万多兵力,驻扎在喀喇沙尔,随时准备策应前方的战局。

他知道左宗棠的进军路线,并没有什么过多的选择,一条就是从乌鲁木齐南下,进攻达坂城,另外一条就是从哈密西进,进攻吐鲁番。

无论是从哪一个方向来,或者是齐头并进,他都是以逸待劳,而且兵力上有绝对的优势。

他打算先固守这些坚城,逐步消耗清军的兵力,等到双方打成僵局的时候,他再率领总预备队投入战场,彻底围歼清军。

这个计划天衣无缝,而且无论在哪个方向上的据点,都要比玛纳斯城坚固的多,都是清军不可能轻松啃得下的硬骨头,更不要说他们背后还有2万多生力军。



客观的说,即使是换做左宗棠来做决策,他也不可能想的出,比阿古柏更好的军事部署,这就是标准的教科书式的战法,所以阿古柏认为,除非能发生奇迹,否则没人能突破它这条铜墙铁壁。

那么面对阿古柏如此精妙的安排,左宗棠又有什么妙计吗?左宗棠想都没有去想这件事情,他只是为刘锦棠提供了五千名援兵,然后又给在哈密方向的张曜和徐占彪下达了一道命令,让他们两人率领手下的40营军队,严格听从刘锦棠的命令,商量好进军时间,按时到达。

然后呢?没有然后了,左宗棠只是静静地在肃州呆着,等着开春雪化,剩下的事情,刘锦棠自然会办好,对此他充满了信心。

那么面对阿古柏的神机妙算,刘锦棠又有什么妙计吗?没有!他只是要求张曜和徐占彪,在1877年的农历三月初一出兵,中旬之前赶到吐鲁番,到时候他会出现在吐鲁番背后,和他们一起夹击海古拉的军队。

对于刘锦棠的这个安排,张曜和徐占彪都惊得目瞪口呆,他们到是没有什么问题,这正好是他俩率领的2万多大军,从哈密和巴里坤,赶往吐鲁番的行军时间,可是刘锦棠你怎么可能到达呢?

因为刘锦棠也会在农历3月1日出兵,早了是不可能的,路上都是雪和冰,那么从这个时间算起,刘锦棠就要在10来天的时间里,攻下重兵把守的达坂城,托克逊,赶到吐鲁番。

这意味着沿途的每个城市,刘锦棠都要在两三天之内攻下,他手下的军队比张曜和徐占彪少,还不到2万人,而阿古柏的整个战线上有接近6万人,这是开什么国际玩笑?

可是左宗棠已经说了,一切听刘锦棠的,既然久经沙场的左大帅,都这么信任这个初出茅庐的刘锦棠,那他俩又能说什么呢?于是两个人只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满腹狐疑地出发了。

那么刘锦棠究竟要玩什么把戏,来实现这个所有人都看起来,绝不可能达成的目标呢?

水库论坛微信社群平台汇集各城市投资大咖,本圈是房产多军众多资深大佬坐镇 ,主要投资城市:重庆、上海 、杭州 、苏州 、杭州、北京、 深圳、 广州  、武汉、 南京、 沈阳、郑州、成都等, 房友自由交流各地投资心得 ,帮助小白解疑释惑, 定期交流楼盘信息及贷款信用卡等申请指南 。 铸造资产长城。抵御纸币通胀 ,集 体智慧打造一个有思想的财富管理交流平台。各省会城市均有群。

水库微信大群:目前是从1群到59群。 1群又称元老院。主要是水库元老在里面。目前可有名额的可免费加入的只有59群。大群免费,原则上每个人只能加一个大群。已经在水库 各大群的,请不要再次加群,以节省群资源。

水库a8群需要验资,净资产达到1千万以上方可入群。 

水库信用贷信用卡交流群:交流各种信用贷信用卡大额申请技巧,使用技巧,撸羊毛实战凑首付技巧。

需要入群的朋友请微信搜索:689574 添加,验证语:入群

相关文章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