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9月,就在刘锦棠率领2500名骑兵,准备迎战白彦虎的1万多叛军的同时,日本的西南战争,也已经接近了尾声。
著名的倒幕英雄西乡隆盛,他率领的萨摩藩军队,由于战略失误,没有快速的拿下马关和长崎,九州岛上最重要的两个港口,反而在无关紧要的熊本城下耽误太久,失去了先机,导致以长州藩为主的政府军,及时地动员了起来,开始源源不断的进入九州岛。
政府军在另一个倒幕英雄,长州藩名将,政府军“总参谋长”山县有朋的指挥下,利用人数和经济优势,在随后的会战中渐渐占了上风,终于把叛军围在了鹿儿岛城山。
后来率领日军,打赢了日俄战争的日本“军神”,人海战术的发明者,陆军大将乃木希典,也是在这场战役中,崭露头角的。
不过他传奇的军事生涯,却是以一场大败拉开的序幕,他率领的政府军第十四联队,在熊本城下,被萨摩藩的武士打得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甚至连军旗也被对方夺去。
面对如此的奇耻大辱,在崇尚武士道的旧日本,本来他唯一的出路,就是破腹自杀,向天皇谢罪。
可是当时的政府军统帅山县有朋,坚定的认为,乃木希典将会是日本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将领,是改变日本历史命运的,那个最关键的人物,所以绝不能允许他自杀。
不过在当时,所有的人都心知肚明,山县有朋和乃木希典是好朋友,他这么说明显是强词夺理,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赏罚不明,罔顾军法找一个借口。
不知道是由于山县有朋,真的有超出常人的鉴才眼光,还是仅仅只是由于历史的机缘巧合,反正乃木希典就此逃过了一死。
在随后的战斗中,虽然他依然表现平平,但是靠着山县有朋的庇护,仕途上反而步步高升,引发了诸多的流言蜚语。
一直到甲午战争中,乃木希典率领日本第二军第一旅,攻下了辽阳和旅顺,才勉强平息了这些非议,最后他在日俄战争中,靠着自己的杰出表现,终于实现了山县有朋当初的预言。
两个人因此互相正名,从此成就了日本明治维新史上的一段佳话。
1877年9月24日,被围了20多天的萨摩藩军,终于弹尽粮绝,秉承着武士道传统的西乡隆盛,发动了最后的“玉碎”冲锋。
尽管这帮人很玩命,高举着武士刀,英勇无畏的冲向了政府军,可惜却是完全的徒劳无功,时代已经变了,在政府军的加特林机枪的扫射之下,武士之花们,从此凋零。
如果你想要回味这个场面,可以参看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美国电影,《最后的武士》,这部电影就是以这场战争为背景拍摄的,电影里最后的那场冲锋,就是为了纪念这个时刻。
只不过和电影的结局不同的是,叛军没有任何机会,西乡隆盛在冲锋中被子弹击中了肩部和膝盖,只能跪坐在地上。
西乡隆盛知道,属于他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他在向东方遥拜之后,决定破腹自杀,彻底告别,这个已经不属于他的时代。
当硝烟散去之后,以木户孝允为首的开明派提出的,一个于幕府时代不同,对内削藩,对外能“与万国相对峙”的,建立在绝对的中央集权体制上的新日本,终于在长州藩士的手上实现了,从此日本开始了一路高歌猛进。
可惜的是,在这个世界上,通常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同样是在1877年9月,奥斯曼土耳其,这个昔日曾经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在彻底崩溃之前,曾经回光返照了那么一小会儿。
奥斯曼土耳其最杰出的军事将领,奥斯曼·努里·帕夏,已经在普列文要塞苦战了几个月了,他以区区几万名守军,成功的挡住了,20万俄国人和10万罗马尼亚人组成的联军。
9月11日这一天,沙俄军队出动了八万四千人,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亲自指挥之下,在数百门火炮发出的惊天动地的伴奏声中,开始了又一次排山倒海般的进攻。
不过这场轰轰烈烈的进攻,却以惨败而告终,隐藏在工事背后的土耳其军,首先用德制毛瑟单发步枪,在千米之外就开始狙击,随后等到俄军突进到两百米左右的时候,换成温彻斯特弹仓步枪密集开火。
无论是黑压压的布满了整个地平线,高呼着“乌拉”,雄赳赳气昂昂,向前推进的俄军步兵阵线,又或者是挤满了整个天边,挥舞着马刀,像疾风一般扫过大地,勇敢的哥萨克骑兵,在工业革命后造出的这些杀人工具面前,全都不堪一击。
战斗仅仅持续到第二天中午就结束了,尽管俄国人付出了三百名军官,12,500多名士兵伤亡的代价,罗马尼亚军也损失了56名军官,2500多名士兵,而土军的防线依然纹丝不动。
当随军的英法战地记者,通过电报,迅速的把俄军战败的消息,传到了世界各地之后,欧洲所有外汇交易市场里,俄国卢布全面崩盘,当天就下跌了超过百分之三十,西欧的所有银行,全都拒绝接受俄国的战争公债,一时间,欧洲各地都在传播土耳其人的神奇。
可惜的是,这只是回光返照而已,当俄国人再次增兵十万,围住了普列文要塞,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围城战以后,国力虚弱的奥斯曼土耳其,渐渐就扛不下去了……
进入了19世纪的战争,不仅仅是国家意志的较量,也是国力的较量,俄国人虽然一败再败,但是他们的国力远远超过了土耳其,所以他们扛得下去,再加上他们是中央集权国家,更不会因为一次两次的战败而动摇决心。
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依然是一个泱泱大国,可是由于它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在俄国人的煽动之下,各地的反叛运动风起云涌,到处都在闹独立。
面对这种局面,奥斯曼苏丹只能疲于应付,四处灭火,这个欧洲病夫,和它那个同病相怜的东亚病夫大清一样,既没有坚强的国家意志,也没有足够的国家实力,竟然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候,无力抽调更多的兵力,增援普列文要塞。
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土耳其这名最杰出的将领,奥斯曼·努里·帕夏能够再次上演奇迹,否则的话,土耳其战败的命运将不可避免,土耳其的欧洲部分,将全部失去。
可惜的是,奥斯曼·努里·帕夏只神奇了一把,从此以后,他似乎江郎才尽,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命运,也就再也难逃厄运。
几乎就在同一个时刻,在欧亚大陆的最深处,新疆库尔勒以南的戈壁上,另一个人,也在决定着另外一个国家的命运。
刘锦棠这时似乎已经走投无路,他只有2500人,粮草已经再次告罄,如果强行进攻,他肯定打不过白彦虎,人不可能违背物理法则,如果撤退,恐怕大部分人都会被饿死。
更重要的是,在如此险恶的局势之下,他只要下错一步棋,虚弱的大清,将失去所有的本钱,没有机会再重来一次!
更不用说朝堂上的政治局势,本来就想放弃新疆,一旦发生这种事,无论左宗棠再如何努力,肯定也无力回天,中国统一的大业,就此要化为泡影。
所以,刘锦棠必须要再次创造奇迹,他必须要超越物理法则,可是这可能吗?
至少白彦虎不这么认为,他手下的一万多名穆斯林叛军,手持着和防守普列文要塞的土耳其军,几乎一样的武器,正准备迎战刘锦棠的2500名骑兵,他不相信,刘锦棠能再次逆天。
事实上,到了这个时代,战壕战的雏形已经显现,通过前面的两个例子我们已经知道,无论是谁在弹仓步枪或者加特林机枪之前发动冲锋,都属于地地道道的找死,那么刘锦棠凭什么会有意外呢?
这也是白彦虎想问的问题,难道你刘锦棠真的是超人,能够刀枪不入吗?
他当然不能,他和所有的人一样,也是血肉之躯,一颗子弹就能把他打倒,同样他的战马也不是神物,也没有快到,能在冲过最后的二百米时,不挨上个五六轮弹仓步枪的齐射。
所以白彦虎确信,自己没有必要和对方搞骑兵对冲,只需要全体下马排成纵队,老老实实的组成一条步兵防线,剩下的事,就是进行打靶表演,不会有任何意外。
很快,决定命运的时刻就到来了,远处的戈壁上掀起了一道烟尘,正在滚滚向前,白彦虎知道,他的敌人来了,于是他拿出了望远镜,进行观察。
由于相隔的实在太远,白彦虎看不清楚,敌人到底有多少,不过对于他来说,这也不算个什么问题,凭借着多年的战斗经验,白彦虎只要看看烟尘的高度,就能轻松地猜得出,敌人大概只有两三千人,和情报完全一致。
不过让他有点意外的是,这股烟尘并没有朝他而来,而是在向他的阵线左侧迂回,直插他的左后方。
对于敌人的这个举动,白彦虎不由得冷笑一声,心想刘锦棠似乎也已经江郎才尽,不过就这两把刷子,这种老掉牙的侧翼突袭战术,无非就是考验一下,他的部队转向能力而已。
这也许能造成一支经验不足的军队,在转向时陷入混乱,可是对于白彦虎来说,这完全不算是个问题,他手下的士兵都是身经百战,只要他令旗一挥,瞬间就能形成新的阵列。
所以白彦虎胸有成竹,他甚至在脑袋里飞快的闪过一个念头,准备要耍一下刘锦棠,让对方觉得自己反应迟钝,在最后时刻他才会变阵,免得吓跑了对方,不和他决战。
就在白彦虎一边观察着,远处正在向左侧迂回的敌人,一边为自己的妙计,暗自得意的时候,突然有人喊:“虎大帅,看右边!”
白彦虎急忙回头一看,发现右边也掀起了一股烟尘,正在向他的右侧迂回,直插他的右后方,由于相隔很远,他同样也看不清,具体有多少人,可是从烟尘的规模来判断,至少也有两三千人。
这些人是从哪里钻出来的?白彦虎不由得大吃了一惊,因为他派出的侦察兵回来告诉他,敌人只有两三千人,怎么又钻出了两三千人?难道情报有误?
可是还没有等他想明白,突然又有人喊他看正面,只见一股更大的烟尘,从前方滚滚而来。
于是他赶紧举起望远镜,这次他至少看清楚了一部分,光是他能数得出的敌军前锋,至少在二千人以上,而后面巨大的烟尘里,按照常识判断,至少还有四五千人。
白彦虎懵了!敌人的主力上来了?这怎么可能!于是他赶紧举起望远镜,再看看左边,又看看右边,他愣住了,他的眼睛不会欺骗他,确定无疑,敌人真有一万多人。
难道上当了?白彦虎心中暗叫不好,汗珠子开始在额头冒出,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就是和敌人决战,一条就是撤退。
如果要选择决战,他就必须把部队分成三份,向左右两路各派出三四千名骑兵,去拦截对方迂回的部队,不然就有可能会被敌人包围,戈壁上无粮无水,一旦被敌人包围,那几乎就是死路一条。
可是如果分兵出击,这就变成了一场,非生即死的决战,现在双方兵力相当,他可没有必胜的把握,这让他不由得犹豫了起来。
因为以他的性格,拼命的事情,他轻易不干,不然他也就不可能活到现在了。
可是如果逃跑的话,那好不容易被他裹挟而走的几万当地居民,就会被清军追上,全部救出,他们携带的那些粮草,就会成为清军的战利品,他之前的所有努力,就全都白费了!
白彦虎额头上的汗珠,开始往下流淌,就在他迟疑不决的时候,突然从正前方,有一排炮弹打了过来,虽然并没有打中他的部队,可是白彦虎心里却暗暗叫苦,难道敌人的步兵也上来了?
白彦虎的心中,忽然感到了无比的憋屈,他实在想不明白,怎么又被刘锦棠给耍了,他很想冲上去问问刘锦棠,为什么就不能给他一次机会?
自从甘肃开始,他每一次和刘锦棠对阵,都被刘锦棠耍得团团转,这次又不例外,不知道他的心里,是不是在痛苦的大呼:“既生瑜,何生亮!”
但是憋屈归憋屈,愤懑归愤懑,白彦虎知道,没有时间让他抒发感情了,他必须跑,有多快跑多快,否则将小命难保。
于是他一声令下:“撤”!一万多名和他一样,被惊的瞠目结舌的穆斯林叛军,慌慌张张的爬上了马背,一瞬间就跑得无影无踪。
写到这里,肯定会有很多读者感觉不对了,叫我打住,解释一下,你前面不是说刘锦棠只有2500人吗?怎么突然又冒出来了上万人?他难道会妖术,能撒豆成兵?
他当然不会,他既不是妖怪,也不是神仙,那他的兵是从哪里来的呢?
没有多的兵,还是只有那2500人,以及同时带来的6门小口径克虏伯炮,他只不过在左右两翼,各派出了二百人,然后用了三国演义里,在长坂坡时,张飞对曹操耍的那个花招,让骑兵在马尾绑上树枝,掀起巨大的烟尘,看起来就像是有千军万马一样。
他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他太了解白彦虎了,双方交手了这么多次,他知道白彦虎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反应快,稍有一点不对,立刻就溜得无影无踪。
所以这让他总是很头痛,每次看着要把白彦虎抓住了,可是一不留神,又让这个家伙给跑掉了。
因此当刘锦棠发现,自己无论是打还是不打,都是必败的结局的时候,他忽然想到,能不能利用一下,白彦虎的这个特点,吓唬他一下呢?
在看似无解的困境之下,却总能想到旁人想不到的办法,这就是刘锦棠高明之处。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刘锦棠率领“千军万马”猛追,白彦虎率领上万名叛军猛跑。
追上白彦虎,那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追上被白彦虎裹挟南逃的老百姓,这个目标,很快就实现了。
可是接下来,刘锦棠又做了几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把所有的人,不论是随行的清军将士,还是被救出的老百姓,全都惊得目瞪口呆!
首先,让清军将领大出意外的是,追上了老百姓的车队以后,他既没有让士兵去强行征收老百姓的粮食,也没有立刻出钱去购买老百姓的粮食,反而是命令清军士兵,不能靠近老百姓的车队50步以内,违者立斩。
这一下大家就摸不着头脑了,这追了半天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这些粮食吗,现在大家马上就要饿肚子了,后面跟过来的主力也没有饭吃,征也罢买也罢,不马上动手,还等什么?
可是刘锦棠却毫不理会大家的困惑,他命令士兵,立刻给他搭大帐,搭好了以后,他让人把老百姓队伍中的阿訇和贵族头人们请来,然后客客气气的把他们请入大帐,举办盛宴款待他们。
这一下更把清军将士们全都搞蒙了,我们都要没饭吃了,你怎么还请他们吃?
而被请来的阿訇和贵族头人们,心里也是忐忑不安,在他们看来,被清军追上,先不说清军会不会算他们的旧账,至少粮食和牲畜肯定是不保了,因为他们也知道清军现在的处境,肯定是饥寒交迫。
现在刘锦棠不仅让士兵离他们的车队远远的,而且还主动好酒好肉的来招待他们,这演的到底是哪一出戏呀?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再次让他们大出意料,刘锦棠一句也不提他们车上的那些粮食,反而告诉他们,他在库尔勒的时候,出于无奈,让士兵挖了一些被他们藏起来的粮食,不过全都插上了木牌,上面写了拿走的数量,他现在叫他们过来,就是为这些粮食付钱。
然后他命人抬进了几箱白银,告诉这些阿訇和头人们,这些只是一半的赔偿款,剩下的等他们回去,拿那些牌子,去找留守的清军里的谁谁谁,领余下的银子。
看着眼前的银子,又听到刘锦棠的许诺,这些阿訇和头人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打了10多年仗了,这是第一次有人拿了他们的东西,竟然还给他们钱,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王师”吗?
一时间,所有的人全都激动的热泪盈眶,不停的给刘锦棠磕头,表示坚决不敢收这些银子。
可是刘锦棠不仅仅一定要他们收,而且还表示要给他们更多的银子,只不过要他们稍微出点力,自己去赚。
刘锦棠告诉大家,他愿意出比市场价格高三成的银子,去收大家现在的粮食,然后大家可以去喀喇沙尔,找因为被白彦虎掘开了河道,导致河水泛滥,被困在那里的清军辎重队,可以用比市场价格低出三成的价格,购买军粮。
他们可以把这些军粮留作自己吃,也可以帮他运到前线来,他不仅仅给运费,而且还要给比正常市场价格,多出三成的银子来收。
听完了刘锦棠的这一席话,大家心里一算,这可是要发一笔横财的呀,所有的人全都激动得浑身发抖,再三的磕头道谢。
不过这么一来,清军的将领们,全都糊涂了,不知道刘锦棠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你说你不好意思明抢,你要收买人心,好吧,给个正常价就行了,可是你为什么还要给出比市场高三成的价格呢?你明明知道,左宗棠那里,已经没有几个钱了,你这不是打肿脸充胖子吗?
更气人的是,你还让这些人,以比市场价低三成的价格,去喀喇沙尔买粮,然后运到前线来卖给我们,不但给运费,还给高出三成的价格,你这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大帐里的其他清军将领,听见刘锦棠这么一说,全都急火攻心,可是当着外人的面,又不敢发作,等到刘锦棠把客人送走以后,全都围了上来,也不顾上下尊卑了,全都七嘴八舌地质疑了起来。
可是刘锦棠似乎早有心理准备,并不在意,他等到众人发泄完了以后,只是微微笑了笑,然后对大家说道:“我们这次孤军南下,长驱二千里,若是没有当地老百姓的支持,单靠我们自己,肯定是不行的。”
“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绝对不能强行征用老百姓的粮食,这样传出去以后,老百姓就会害怕,肯定跟着敌人一起跑,这仗我们就没法打了。”
“其次我为什么要出高价,并不仅仅是为了收买人心,更重要的是为了彻底解决粮食问题,你们想想,当地的老百姓本身也不宽裕,如果我们价格给的低,老百姓肯定不愿意卖给我们,这样粮食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如果我们愿意出高价,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老百姓肯定愿意勒紧裤腰带,也会尽量多的把粮食卖给我们,而且其他地方的人听说以后,就更不愿意跟叛军一起跑了。
更何况我们虽然多给了一点钱,可是和从吐鲁番把粮食运过来相比,那简直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实际上我们还节约了,这样一举几得,难道不好吗?”
众将领一听,好像有点道理,可是马上有人又不解的问到:“就算你前面说的有理,那为什么又允许他们到喀喇沙尔低价买粮?”
刘锦棠听完,不急不忙地解释道:“你们想想,我们离开辎重车队的时候,那里仅仅是烂泥地,我们的车队就几乎已经走不动了。
当我们赶到喀喇沙尔的时候,城里已经水深齐腰,我原以为最多十天半个月,后勤车辆就能赶来,可是现在看来,就是再加个十天半个月,也未必能到。
所以我现在出高价购粮,然后又低价卖粮,当地人贪图利益,必然会来回贩运,这样我们的粮食问题,岂不就解决了?
不仅仅如此,虽然表面上我们的花费多了,可是我们的运粮车队也可以提前回去,这一部分的花费又节约了,所以实际上我们也不亏本。”
众将领听完以后,想了一下,好像觉得这也讲得通,不过他们马上又问到:“既然我们的后勤车队,都通过不了那片沼泽地,那么老百姓又怎么可能,穿过那些被河水淹了的地方呢?”
刘锦棠看了看众人,哈哈一笑,然后说道:“你们放心,只要有钱赚,我们想不出来的办法,老百姓一定能想得出来!”
听说刘锦棠不强行征用他们的粮食,众人已是喜出望外了,又听到阿訇和贵族头人们说,刘锦棠肯给高价,众人顿时来了兴趣,除了留下必要的口粮,纷纷把多余的粮食全都卖给清军。
刘锦棠信守承诺,既不强买强卖,也不打白条,一下子就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
刘锦棠只留下了一小部分,然后让他们拉着剩余的大部分,去迎接正在南下的清军主力。
然后他再次叮嘱他们,回家以后别急着忙其他的,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去喀喇沙尔附近,到被困的清军车队那里去买粮,这份协议只在一个月之内有效,过了一个月,可就没这个好事了。
众人听罢,全都拍胸脯,保证把这事做好,那么这些让清军后勤车队,一筹莫展的沼泽,他们有什么办法能渡过吗?
当然有,正像刘锦棠所预料的一样,只要有利可图,老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一下子就找到了解决办法。
车辆虽然过不了,已经被水淹成了沼泽的烂泥地,可是骆驼却过得去,他们把大车停在沼泽这一边,然后赶着骆驼去沼泽的另一边,来回搬运粮食,一下子就克服了这个,让清军后勤官员,想破脑袋都解决不了的难题。
而且不仅仅如此,国营和民营的效率,永远都没法比,不仅仅烂泥地挡不住老百姓,运输速度,老百姓也要快得多,积极性完全是两回事。
当地人为了多赚几个钱,自觉自愿的多拉快跑,披星戴月,日夜兼程,效率比清军的运输车队,那可不是快一点半点,不到半个月,就把所有的粮食全都运到了前线,让那些质疑刘锦棠的将领们,全都惊得目瞪口呆。
而且更出人意料的是,虽然看起来刘锦棠多给了钱,可是最后一算账,竟然比清军自己运输,省了不是一点半点,从此以后,大家对刘锦棠,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件事堪称教科书式的案例,简直就是对市场经济,最佳的诠释,如果放在今天,刘锦棠绝对会是一个商业精英,可惜的是,这样一个奇才,几乎就要被我们彻底遗忘了,每次想到这里,不由得不让人长叹一声。
刘锦棠后来能粉丝满天下,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军事上的杰出表现,在内政上也是一把好手,左宗棠为什么坚决推荐他,担任新疆第一任巡抚,翁同龢为什么指望着他,能打赢甲午战争,那绝对不是没有原因的。
说实话,在如此困顿的局面之下,真不知道除了刘锦棠,还有谁能当得起如此重任?!
所以只有英雄才能识英雄,山县有朋敢于不拘泥于成败,重用乃木希典,为日本发掘了一个战争名将,而左宗棠敢于破格提拔刘锦棠,更是为大清贡献了,一个能文能武的不世奇才。
可惜天道无常,命运弄人,乃木希典一只活到了20世纪,帮助日本人打赢了甲午战争,攻占了台湾,打赢了日俄战争,一直到1912年,为了报明治天皇当年免死之恩,在明治天皇病逝时,自杀殉节。
而刘锦棠在出任新疆第一任巡抚以后,殚思竭虑,废寝忘食,最后集劳成疾,就在甲午战争之前,竟然出师未捷身先死,只能常使英雄泪沾襟。
乃木希典在甲午战争之前,曾经写下了“肥马大刀尚未酬,皇恩空浴几春秋。斗瓢倾尽醉余梦,踏破支那四百州”,狂的不是一般,可惜的是,他碰到的不是刘锦棠,不然的话,很可能就会让他一个字一个字的,把这首诗吞回去。
刘锦棠再度南下,虽然刚刚开始,但已经险象环生,归根到底,这还是由于清朝的国力不济造成的。
虽然靠着他妙计迭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可是这还只是开始,更大的困难和更危险的挑战,还在后面。
还是那个老问题,由于只有这点本钱,刘锦棠不能出一个错,而且不仅仅不能出错,他还必须要足够快,哪一条没有做到,他都得彻底完蛋!
这太难了,但是对于刘锦棠来说,没有不难的时候,粮食的问题暂时解决了,下一个问题,就是必须逼着白彦虎和他决战。
如果白彦虎一味的跑,继续搞坚壁清野,那这仗,不知猴年马月才能打完,可是以大清国的国力,根本就没有能力撑那么久。
就会像土耳其一样,虽然在战场上一胜再胜,可是最后还是会被俄罗斯拖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奥斯曼·努里·帕夏,始终没有能够一锤定音。
而在新疆的战场上,要想一锤定音,就必须消灭白彦虎的有生力量,就必须逼白彦虎决战,可是依白彦虎的性格,如果没有必胜的把握,他绝对不会出手,那么要怎样才能逼他决战呢?
刘锦棠接下来,又出了一步奇招,这一下,白彦虎就是不想和他打,也办不到了,那他是怎么做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