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光复伊犁(五)
作者:罗马主义
美国总统会为大清的事跑腿吗?当然会!这有没有一点出乎你的意料?
1879年,刚刚离任不久的美国前总统,南北战争中的英雄格兰特,就接受了大清国恭亲王的邀请,作为大清国的特使,前往日本协调琉球问题。
那么大清国为什么会这么信任美国人?而美国人又为什么这么愿意帮大清的忙呢?说起来肯定会让大家更加的出乎意料,大清国曾一度最爱美国人,而美国人也一度对大清国充满了好感。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前面曾经提到过,大清国的第一位外交公使,就是一位叫做蒲安臣的美国人,他曾经受恭亲王的委托,在1868年到1870年之间,代表中国,环游世界,去和当时的各个欧洲列强签约,最后死在任上。
按理说大清国在洋人那里吃了不少亏,先不说双方直接对抗的两次鸦片战争,即便是在后来,英法决定出兵帮助大清,平定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洋人们也没少给大清挖坑。
比如白齐文叛变事件,戈登和李鸿章的军权之争等等,如果说这些还是小摩擦的话,那么李泰国搞出来的阿斯本舰队事件,简直就是骑在大清的头上欺负人,让大清花了80万两白银买来的军舰,全部打了水漂,双方的合作从来就没有顺利过。
甚至连装作中间人的俄国人,也在北京条约的谈判中,两面三刀,坑蒙拐骗,巧取豪夺了中国东北的大片土地,随后又暗中支持了中国西北的穆斯林极端分子叛乱,借机抢走了中国新疆的40万平方公里土地。
面对洋人们的这些种种劣迹,大清怎么可能会信任他们?!怎么可能不会对他们严加防范?!
可是独独有一个国家例外,那就是美国,大清从上到下的官僚,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美国,喜欢美国的制度,喜欢美国的文化,喜欢美国的对外政策,总之一度对美国无限的喜欢。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话说的有点过份了吧?喜欢美国的对外政策,这有可能,因为美国主张不干涉大清内政,维护大清的统一,对大清有好处。
可是喜欢美国的制度,喜欢美国的文化,这似乎太扯了一点吧?毕竟当时清朝的人,还生活在一个封建社会中啊,怎么可能会对美国的民主制度有共鸣?
你可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无中生有,至少在当时的美国人看来,中国人是非常的喜欢美国的文化,美国的制度,至少当时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就是这么认为的。
他后来为什么愿意成为大清的驻外公使?而大清为什么又愿意请他作为驻外公使?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双方真的是非常好的朋友。
根据蒲安臣自己的说法,每次他无论是和汉族军阀曾国藩,李鸿章聊天,又或者和满族大臣恭亲王,文祥喝茶,对方总是特别喜欢听他讲美国的制度,不惜刨根问底,经常感慨万千,拍案叫好,这让蒲安臣特别有成就感,有一种他乡遇故交的感觉,所以反过来,他也特别愿意帮助大清国。
这个场面是不是看着很违和?大家一定要知道一个历史背景,在当时,美国并不是一种主流价值观,它是一个绝对的另类,没有皇帝,没有贵族,这算是一个什么玩意儿?
所以当时的日本人就很看不上美国,觉得那是一个没文化的土包子国家,他们觉得军国主义的德国,才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有人会喜欢美国的那一套东西,绝对让美国人也受宠若惊。
你可不要以为只有蒲安臣有这种感觉,1879年,当美国前总统格兰特来到中国,和恭亲王李鸿章一番交流之后,也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感觉。
格兰特甚至认为李鸿章和他一样,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两个人,因为他们都消灭了国内的叛乱,两个人还非常愉快地合影留念。
所以后来恭亲王提到了中日之间的摩擦,希望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帮忙的时候,格兰特欣然应允,要为新交的朋友出头,就像当年的蒲安臣一样,充当中国特使,周游列强,要求他们承诺不瓜分中国,虽然这一方面是因为符合美国的利益,但是更多的是基于一种友情。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时空错乱的感觉?事实上,这不是中美之间第一次谈恋爱,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中美之间,都曾经有过这样蜜月的感觉。
那你接下来一定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大清的官员这么欣赏美国的制度,美国的文化,为什么一点点都没有表现出来,要向美国学习的意思?
其实这也是让美国人非常困惑的一点了,别说大清了,就连后面的国民党,甚至改革初期的共产党,都曾表现出对美国极大的热情,一度让美国人认为,蒋介石肯定是不会搞独裁,共产党中国一定会和平演变,但是这些都没有发生,为什么呢?
因为很简单,欣赏你是一回事,向你学又是另一回事,每一个老练的政治家都知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美国的那一套在美国很好,值得称赞,但是不意味着,在中国也可以生搬硬套。
这就像两个人谈恋爱,欣赏你是一回事,但是和你上床又是另一回事,但是美国人不理解这一点,所以总是一开始对中国人爱的不得了,接下来又恨得不得了。
不久之后,等到美国人明白了这一点以后,就开始了排华运动,对大清非常的厌恶,对蒋介石也是一样,更是由爱生恨,在他最需要美国的时候,抛弃了他。
至于对待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基本上也是同一个套路,前期美国确实帮了我们很大的忙,可是等到发现我们不可能和他是一条心以后,现在就把我们当成敌人来整,这大概就是美式的失恋综合症吧。
当然,这是戏言,国与国的交往之间,有很多复杂的利益关系,不过作为一个清教徒立国的国家,美国人确实有一种输出价值观的冲动,有时候甚至凌驾在国家利益之上,这一点,和习惯务实的中国人,确实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那么恭亲王为什么要请美国总统格兰特做特使呢?还是因为琉球问题,事实上大清国是很想出兵的,因为当时日本正面临着严重的国内矛盾,正在改革的关键时期,是无力迎击大清的,那么日本国内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前面我们讲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废藩设县,那么原来诸侯手下,大量的武士们该如何安置呢?很简单,全部改成国家公务员,由国家来养。
可是这马上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日本当时的国力,养不起这么多公务员,再加上刚刚打了西南战争,工业革命又没有开始,经济濒临崩溃,没钱给这些武士发工资,那该怎么办呢?
于是日本人想出了一个狠招,把这些武士们的工资,全部转成了债券,分成几十年来还,这个政策后来无意中,促成了日本金融业的诞生,对日本的崛起产生了重要的贡献,不过这是后话,在当时,这绝对就是一个民怨沸腾的恶政。
所以当时的日本当局,急需转移国内矛盾,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公开吞并琉球,就是出于这个考虑。
按说清朝政府这个时候出兵琉球,可以很煽明治维新政府的脸,加剧日本的国内危机,甚至有可能改变双方的历史走向。
可是问题是,日本这个时候的国运,实在是太好了,一方面,崇厚捅了这么大一个篓子,给大清政府种了一个无法下咽的苦果,逼得大清政府,不得不考虑毁约问题,这就面临着和沙俄全面开战的威胁,所以没有更多的资源用在琉球问题上。
而另一方面,大清在不久之前,又在海军问题上交了学费,导致哪怕就是想装装样子,都凑不出一个舰队来,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前面我们讲了,由于收复新疆的战事,大清把绝大多数资源,都投在了西北,但这也不意味着,大清对海防一点事也没做。
一方面左宗棠开设的福建造船厂,造了一些木壳轮船,用于沿海的防御,另一方面,在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的帮助下,大清从英国购买了一些蚊子船,准备作为海军的基础,可是问题就出现在这些蚊子船上面了。
蚊子船是一个什么东西呢?简单的讲,就是在一艘三四百吨级的快艇上,装一门战列舰的主炮,这样就让这艘花了很少钱的小艇,有了和铁甲舰作战的能力。
这个概念是英国人乔治.兰戴尔发明的,听起来非常的不错,不要说当时的大清了,就连一些欧洲国家也趋之若鹜。
所以大清在1876年到1877年之间,向英国的阿姆斯特朗船厂买了4艘,分别是排水量319吨,装备了十一寸巨炮的"龙骧"、"虎威”号,以及排水量420吨,装备了12.5英寸巨炮的"飞霆"、"策电"号,以此为基础,组成了海军的核心。
但是让大清没有想到的是,这些蚊子船就有点像今天美国海军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频海战斗舰一样,听起来很酷,实际上属于走错了技术路线,完全没用的东西。
本来大家以为,蚊子船体型小,又装了一个巨炮,这样在海战中,既不容易被对方打中,又可以远距离的攻击对方,火力和战列舰不分上下,简直完美得不可思议。
可是在实际的使用中,大家忽然发现,这东西完全中看不中用,因为排水量太小,一旦进入了深海,整个船就颠簸的厉害,根本就没法瞄准和射击,所以很快就被淘汰,因此大清再次为海军交了学费。
你可千万不要因为这件事,怪罪李鸿章或者赫德,因为古往今来,这种事儿发生的太多了,就像美国今天的频海战斗舰,航速高达45节,外加模块化的武器设置,可以快速的在沿海机动作战,随时变换作战任务。
听起来很酷吧,可是美军已经彻底停止了继续建造,并准备把这些军舰退役了,原因很简单,为了达到45节的超高速度,这种船的动力装置造价,和美国的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是一个级别的,维护费自然也是一个天价。
虽然花费了天价,又有着非常酷的三体造型,可是战斗力却仅仅和中国的056级护卫舰不相上下,而且最让美国基层海军军官郁闷的是,仅仅只装备了57毫米主炮的频海战斗舰,面对价格只是它的零头,却装备了76毫米主炮的056级护卫舰,毫无威慑力,而这恰恰是它在南中国海最常见的任务,这让它成了美国海军中的鸡肋。
至于美国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更让人不明觉厉,炫酷的隐身造型,惊人的天价,目的仅仅只是为了,让舰上搭载的两门155毫米火炮,能够逼近对方的海岸,轰击对方的岸上目标,而且三枚射程185公里的高科技炮弹的造价,和一枚战斧巡航导弹是一样的,但是后者的射程,可以达到1500公里。
这艘14,000吨级驱逐舰所做的事情,实际上就是俄罗斯用800吨级的小型护卫舰,搭载口径巡航导弹就能干的,而且射程比他还远,从黑海就能打到叙利亚,因此这也是一个脱了裤子放屁的杰作。
所以这种点错科技树,选错武器的事,从古到今都经常发生,就连经验丰富的美国海军都不能免俗,但是问题是,美国海军瞎折腾一下也无所谓,他们有的是军舰,可是大清国买错了军舰,这出征琉球的事情,就彻底泡汤了,所以当年小日本的国运,真是好到了不能再好。
这件事对李鸿章刺激很大,所以这一年,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代替郭嵩焘出任驻英法大使,启程前往欧洲的时候,李鸿章交给了他一个任务,就是去英国考察正规的巡洋舰,不再买这些乌七八糟,异想天开的花哨玩意了。
从此以后,才有了正儿八经的“超勇”,“扬威”,“济远”,“致远”等舰,大清海军从此才有了远洋作战能力,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说了这么多,我们现在才发现,日本人虽然行的是一步险棋,可是对于大清来说,实际上竟然完全无棋可应,在这种情况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找人去说理,于是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就变成了大清的特使,去找日本人讨个说法。
那么格兰特有没有用心做这件事呢?事实上,他还真的花了不少的功夫,到了日本以后,反复和日本人沟通,最后他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就是把琉球分成三份,北边的划给日本人,南边的划给中国人,中间的保留给琉球国。
对于这个方案,大清自然是求之不得,可是日本人自然不能接受,于是就说东说西,百般推诿,总之就是一个拖字诀。
格兰特最后也没有办法,他也总不能为了这件事,留在日本不走吧,事后他还专门给李鸿章写了一封信,表达了没能完成使命的遗憾,琉球最终就被日本人吞并了。
东边算是落空了,那么西边又该怎么办呢?
恭亲王和李鸿章主张承认协议,他们有以下几个考虑:
第一,不管怎么说,崇厚是咱们大清国派出去的人,谈的好,谈的坏,那是咱们大清国自己的事,可是签了字以后不履行,这就属于不讲理了,这叫赖皮,这样在国际上是站不住脚的。
第二,如果强行毁约,俄国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中国和俄国的交界线太长了,如果万一发生了战争,后果不堪设想。
先不说能不能打得过,经济上就首先承受不起,而且中国为了毁约而战,失去了信誉,很可能在国际上借不到钱。
借不到钱,拿什么来打仗?
第三,朝廷在新疆问题上,花的钱已经太多了,严重影响了海防,这次琉球事件就是一个明证,虽然崇厚谈的里瓦几亚条约大清吃了亏,可是毕竟损失有限,和万一战败的风险相比,还是可以接受的,更何况接受了这个条约以后,西北的战事就彻底告一段落了,国家也可以集中精力建设海防了,收益会更大,所以这个亏可以吃。
那么左宗棠又是怎么说的呢?简单归纳下来就是如下几点:
1,赖不赖皮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家利益至上,如果一定要为这事找个理由,那就是崇厚没有按照国家的要求去谈,可以不算。
2,对我们来说全面开战风险巨大,对俄国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对我们来说要守这么长的边境线很难,对他们来说,难道又有什么不同吗?
再加上俄国刚刚在欧洲打了一场大战,经济面临崩溃,信用同样不好,我们不好借到钱,它一样也不好借到钱,所以它也未必敢打,这事不用担心。
3,如果非得要打,至少在新疆,我们有必胜的把握,在其他地方,特别是东北,俄国人面临着非常艰难的补给问题,因此他也未必打得过我们,因此不用怕。
所以左宗棠主张,这个合约不能认,赖皮就赖皮,必须重谈。
面对这两种意见,慈禧到底会听谁的呢?
事实上,这两种意见都没能说服慈禧,因为都有道理,如果真要让慈禧理性的去判断,她接受恭亲王和李鸿章的建议的可能性,肯定还要大一些,那么最后谁改变了她的决心,让她痛下决断了呢?一群喷子!
在这个世界上,你千万不要以为,讲理总是有效的,因为平心而论,恭李和左宗棠的分析,是各有侧重,各有取舍,你很难简单的说,谁对谁错,所以他们反而把慈禧说的犹豫不决。
可是朝廷上还有一帮人,是不讲理的,就有点像今天网络上的喷子,动不动就无限上纲,搞道德绑架,拿大帽子扣人,这帮人就是言官,也就是所谓的清流。
他们可不像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喜欢讲事实,摆道理,他们很简单,一来就搞道德评判,首先确定崇厚就是卖国贼,签约就是卖国,至于打不打的赢,怎么打,怎么做利益最大,这些都不重要,反正谁赞成签约,谁就是秦桧,就是卖国贼,就必须要批倒批臭。
这帮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声音大,人多,谁反对他们,他们就骂谁,而且骂的无底线,虽然大部分情况下,他们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可是这一次,却全亏了他们。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慈禧是不太鸟这帮人的,知道他们就是一些喷子,除了说大话,没什么实际用处。
可是慈禧心里也清楚,崇厚确实是一个王八蛋,骂骂他也是应该的,至于到底要怎么处分他,其实她也没有拿定主意,毕竟这个人是她首肯的。
特别是当初有人要求,不要授予崇厚全权大臣时,是她自己坚持的,所以处理不好,她自己也脸上无光,因此她也很犹豫。
她这一犹豫,大家就越骂越起劲,有的没的编着说,而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突然提到了一件事,一下子就捅到了慈禧的痛点,顿时让慈禧火冒三丈,于是她立刻下令,火速逮捕崇厚问罪。
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慈禧下定了决心,毁约重谈,要战则战。
那么到底是什么事让慈禧火冒三丈,下令逮捕了崇厚,又是什么事让慈禧下定了决心,决定毁约重谈,甚至不惜一战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