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实证明的时候,相信事实。
没有事实的时候,相信逻辑。
1,引题
借信用卡来付房子首付款,对于0存款的年轻人,是目前来说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的买房方式。
然而也有朋友质疑:信用卡全刷出来付首付,负债率太高,有可能导致银行直接拒贷,说了不是白说嘛。
那肯定有避免拒贷的方法。
我的回答是:做好0账单。
这样银行在看到你的征信报告的时候,会认为你的信用卡使用率(也就是负债率)不高,从而降低逾期的风险。
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发放贷款,完成买房的理想。
然后就有一些半吊子,自认为是“大神”,听了别人的风言风语,自己也不分析逻辑和事实,手持个人详版征信报告,就出来跟我抬杠:
征信上“信贷交易明细”中显示“最近6个月平均使用额度”、“最大使用额度”等信息,所以0账单不可能降低负债水平。
还有人声称见到过银行版的个人征信报告,其中“个人实时负债”会明确显示,因此0账单不可能降低负债水平。
还有人甚至声称银行看到的征信都是实时采集的,也就是你当前的实际负债水平,0账单不可能降低负债水平。
究竟以上说法是对是错?
我将在下一段,针对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事实和逻辑的分析,然后得出该问题的结论;
然后用零碎问题的结论做出0账单买房的最终结论。
篇幅较长且枯燥,如不喜可以直接跳转到第三段看最终结论。
2,事实与逻辑。
Q1:银行在审批贷款和信用卡的时候,主要的依据是央行(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报告系统。
这一点无需置疑,现存的覆盖面最大的征信系统首推央行征信报告。其他的蚂蚁信用、百行征信等系统还不能互相兼容,因此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Q2:央行的征信系统的数据,是“主动采集”还是“被动上报”?
逻辑:
假如央行是“主动采集”,那么意味着每一笔信用卡消费、每一次偿还贷款,都要由央行的征信系统主动收集一次。
贷款频次不高,一般每月一次,尚可接受。
但每一笔信用卡消费都要收集的话……意味着央行必须有与“银联清算网络”相当规模的庞大的网络系统,因为要记录每一笔的刷卡信息。
而银联的清算网络是可以收取服务费的,央行收取的服务费极少。
银联的清算网络建设费、维护费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在没有利益驱动、或者说利益与成本不匹配的情况下,央行绝无动力建设这样一个网络系统。
那是否会存在银联直接把数据给央行共享?
想多了。。。
且不说这个数据传输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也需要多少网络资源,物理上建设和维护这个网络所需要的成本有多少;
就说银联假如愿意给央行提供数据。。。
那么银联吃什么喝什么??
事实:
央行征信系统明确表示,征信信息由参与机构上报;
“除查询记录外,其他信息均由相关机构提供”
结论:
从逻辑上推演出来的“被动上报”,加上事实的佐证,逻辑与事实一致,得出的结论就是:
央行征信系统的数据只能依靠各参与机构的上报,而并非主动采集。
Q3:各参与机构调取的征信信息,是否可以收集实时数据?
逻辑:
在Q2中,央行作为征信 信息的主管机构、施行机构都无法做到实时收集。
那么作为权限更低的参与机构,更加不可能实时收集。
事实:
银行版的征信报告中,甚至连各银行的名称都用代码隐藏--虽然背代码是信审员的必修课--但是这个事实依然说明参与机构不可能实时收集其他银行的数据。
还有另一个事实,你如果查询征信次数多了就会发现:
各参与机构必须在信用卡的账单日以后收集数据,并每个月上报一次。
按照这个规定,那么就不可能出现隔月未更新的情况。
也就是说,假如你的账单日是每月5日,那么7月份查询的征信报告上,银行必须上报6月份的信息;
而事实上,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的招商银行百夫长卡2017年7月获批,账单日是每月17日。
但我7月19日查询的个人版征信报告,招商银行的征信数据只更新到2017年5月。
也就是说,银行的上报数据都可能不按规定实时上报,凭什么其他银行可以看到实时数据?
结论:
逻辑与事实相印证,银行不可能调取实时数据。
银行调取的信用报告,只能是征信中心加工以后的、经过征信中心允许的、可收集的信息。(为什么要这么详细的说明,后面有需要的地方。)
银行可以看到你的实时负债的谣言破除。
Q3.1:引申出来一个卡圈比较关注的小问题,工行全币种11账户是否花信报。
这里就不列举逻辑和事实了,直接上结论:
信审员看到11个账户的,连代码都不用背就知道是工行。
所以工行花信报是自作多情。
Q4:各参与机构(主要指各银行)的上报数据是否如实?
逻辑:
按照征信中心的规定,各参与机构上报的数据应该如实上报。
如上报数据不真实,会受到央行的处罚。
尤其是重要性高的逾期信息,必须真实。
事实:
逾期信息肯定如实,因为这个东西至关重要,征信报告就是为逾期而生的。
但那一些不太重要的信息,却不见得都能如实上报。
比如征信要求未激活的信用卡也应如实上报额度,只不过显示未激活,也占用传说中的“总授信”;----但某银行的信用卡未激活的状态下,上报的额度是1;
某银行的信用卡临时额度在征信上显示为“共享授信额度”,独立列出;----而另一家某银行的信用卡的临时额度却直接累加在固定额度上,直接显示为“固定+临时”额度;
某银行的信用贷款,按规定应上报在贷款栏----事实上却列在信用卡栏;
诸如此类,不再一一列举。
结论:
逻辑与事实不符的,以事实为准。
各银行除了最关键的信息之外,其他信息上报的有可能失实。
那么在银行操作贷款审批、信用卡审批或贷后管理时,提取的数据也失实。
虽然绝大部分都是对的。
Q5:同一家银行上报的征信信息,是否前后一致?
逻辑:
每个银行上报的接口都是同一个模板。
从逻辑上来讲,上报的类目和类目中的具体信息都应该一致。
比如我们关心的“最近6个月平均使用额度”、“最大使用额度”、“当月还款额”。
事实:
也就是说,征信报告中,该银行的信用卡是“最后五个月未使用、倒数第六第七两个月正常、倒数第八第九两个月未使用、再往前都是正常”。
然而我实际的使用情况,从一年前开始就一直在做0账单,因为我已经知道了0账单的奥义。
从事实上来说,该银行做了0账单,却在不同的月份显示“未使用”和“正常使用并及时还款”。
那么在上报的征信类目上,“本月应还款”和“本月实还款”,在标注为*的那一个月,上报的数据都是0,否则就矛盾了;
在标注为N的那一个月,才可能填报具体数字。
那么在综合了这两年的银行标注的状态下,“6个月平均使用额度”却只能用标注为N的两个月的数字去除以6;
如果连续六个月都标注为*,那么征信信息中显示的你“6个月平均使用额度”就只能是0。
但是我这六个月都在使用啊!!!
这不就有了事实依据了吗?
除了类目显示的不一样之外,不同银行对“6个月平均使用额度”、“最大使用额度”、“本月应还款”和“本月实还款”各类目内填写的数据,也都不是完全按照实际发生的如实填写。
这些我就不再贴图举证了,手头有多份征信报告的,可以印证一下我说的对不对。
结论:
逻辑与事实不符,以事实为准。
即使只有一家银行在你做了0账单却上报为“*-未使用”,那么也降低了你的负债率。
0账单绝对可以降低征信报告中显示的负债率。
Q6:央行征信数据库,是否会有差异?
逻辑:
征信报告,要遵循“完整性、有效性、有限度使用”的原则。
这是征信报告的基础。
完整性和有效性好理解,必然不会出现矛盾的信息。
也就是说,征信系统中只会保留一份最新的征信信息。
那么“有限度使用”的原则是指的什么呢?
因为征信报告包含一个人最基础的信息,如果发生泄露会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
因此在这一个关乎13亿人的信息库,所有经手人员必须要从制度上降低泄露事件的风险。
那么必然会因为调取的目的和重要程度不一样,给予不同丰俭程度的信息。
也就是从制度上避免了不管大事小事都要把完整的征信报告调取,降低了完整版信用报告的泄露风险。
事实:
众所周知,银行版征信查询有“贷款审批”、“信用卡审批”、“担保资格查询”和“贷后管理”不同层级;
个人查询有“详版”、“简版”的区别。
这里应该不用废话,事实佐证了逻辑的正确性。
结论:
事实与逻辑一致,每个查询对应的等级不一样,能看到的征信信息绝对不一样。
但也只是丰俭程度的不一样,不会出现有矛盾的信息。
银行版征信:贷款审批>信用卡审批>担保资格查询>贷后管理;
个人版征信:详版>简版。
Q6.1:有差异的话,哪一个最完整?
逻辑:
这里有两个不一样的逻辑:
逻辑1:
因为银行要批贷、批卡,资金的安全最重要。
因此银行版的征信报告最详实,超过个人版征信报告;
也就是说,银行贷款审批查询>个人详版征信查询;
至于信用卡审批查询是否能大于个人详版征信查询存疑,但肯定低于贷款审批查询。
逻辑2:
因为保护隐私的需求,就连银行看到其他银行都只能用代码来表示。
但自己查自己的征信不存在隐私问题。
因此个人版详版征信最详实,超过银行版征信报告。
也就是个人详版征信查询>贷款审批>信用卡审批。
这两个逻辑,你倾向于哪一个?
我比较倾向于第二个。
原因是,如Q3的结论所述,银行调取的信用报告,只能是征信中心加工以后的、经过征信中心允许的、可收集的信息。
如果征信中心不做加工,只为了保护银行的利益,那么又何必画蛇添足给银行或金融机构的名称打马赛克呢?
可见保护隐私的优先性大于银行资金的安全性。
所以我倾向于第二种逻辑,即个人详版征信就包括了最详细的、征信中心收集的所有征信相关信息,反而是银行会被隐去某些非关键信息。
事实:
事实上,没有事实。
因为我们迄今为止看到的所有征信报告,都是个人版征信报告,详版和简版;
银行版征信报告非我等闲杂人等可以看到的。
那就缺乏事实依据。
结论:
没有事实的情况下,结论只能依靠逻辑确定。
那就是:
个人详版征信报告已经可以看到所有能看到的东西;
银行查询不会超过这个范畴。
个人详版征信查询>贷款审批>信用卡审批。
欢迎拿大家可以看得到的“银行版征信报告”的事实来打脸;
而不是“听我邻居家的外甥的同学的在银行工作的男朋友说的”那种事实。
Q6.2:为什么说小贷、网贷花征信,坚决不能碰?
这也是属于附加的一个引申问题,不做详细论述,直接上结论:
只因为一个动作,就是征信中心给各参与机构的显示打了马赛克。
常见的银行的代码是固定的,所以说背银行代码是信审员的必修课;
然而小贷、网贷机构分布最多、且随时都在增加,数量远多于银行的代码;
那么信审员干脆就不背代码了,凡是陌生代码均认为是小贷、网贷机构;
不管你是借呗、微粒贷知名机构,还是名不见经传的机构,统一归类为小贷;
只要碰了,侧面说明你在正规银行机构可能无法贷款,
自动加入高风险客户群体。
所以,网贷、小贷坚决不能碰--如果你还想做好信用卡、买房的话。
事实与逻辑的分析,暂时我想到的就这么多,先告一段落。
有我还没想到的问题,欢迎在留言中提出。
我们一起用事实和逻辑来分析它。
3,最终结论:
∮征信系统的信息只能由各家银行和其他参与机构上报,不可能主动采集;同时各银行间也存在保护隐私的需求,所以不存在“实时采集实时负债”的结论;
∮各家机构上传的信息,数字并非是严格按照要求上传的,很多银行做了0账单以后,上传的数据就是0负债,因此0账单绝对可以降低“负债率”;
∮个人详版征信报告的内容是最全面的,银行不同等级的查询所能看到的信息只会更少,那么个人详版看到的“负债率”下降,银行看到的也是降低后的“负债率”(欢迎拿银行版征信报告来打脸);
∮工行11账户信用卡不会“花征信”;
∮小贷、网贷坚决不能碰;
∮即使你不使用信用卡买房,在买房前6个月就要注意做好信用卡0账单降低负债率,避免拒贷的风险;
∮如果你万不得已必须使用信用卡买房,更要注意做好0账单,否则很可能拒贷,前功尽弃;
∮信用卡审批看到的征信更简略,做0账单绝对有助于新办其他银行信用卡;
∮0账单会导致资金成本上升,但这是必要的,不能为了降低资金成本就极限“空当接龙”,否则被拒贷拒卡损失更大;
∮当你办卡差不多毕业、贷款也都批完了之后,就可以极限空当接龙降低资金成本,否则你为什么办信用卡呢?
∮“0账单”大法绝对有效。
|
信用卡
0存款买房的正确操作
字号+ 2019-08-28 18:21
有事实证明的时候,相信事实。 没有事实的时候,相信逻辑。 1,引题 借信用卡来付房子首付款,对于0存款的年轻人,是目前来说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的买房方式。 然而也...
百万信用额度养成计划正式升级!
目标是培养会员不但可以自己额度过百万,同时具备将核的额度也能打造百万的能力!
除模式升级外内容方面也加入了信贷(抵押、按揭、信用贷)的学习计划!训练目标是将来可以自行操作贷款,即便找中介也不会被忽悠!
只要你完成其中两个阶段学习就会具备多核复制能力,可以融到资金池将几倍放大(4个核可以达到的额度就超千万,vip中现在超4个核的很多)!
加入请联系微信: 689574
目标是培养会员不但可以自己额度过百万,同时具备将核的额度也能打造百万的能力!
除模式升级外内容方面也加入了信贷(抵押、按揭、信用贷)的学习计划!训练目标是将来可以自行操作贷款,即便找中介也不会被忽悠!
只要你完成其中两个阶段学习就会具备多核复制能力,可以融到资金池将几倍放大(4个核可以达到的额度就超千万,vip中现在超4个核的很多)!
加入请联系微信: 689574
相关文章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