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悟

未来20年,该怎么做才能让日子过得容易一点

字号+ 2019-06-19 16:02

哎,没错,这是《未来20年,该怎么做才能让日子过得舒服一点》的续作嗯,写了以后并不是,这只是因为上文过于复杂,似乎有很多人完全理解偏了,所以我直接用一篇文章说明...

哎,没错,这是《未来20年,该怎么做才能让日子过得舒服一点》的续作——嗯,写了以后并不是,这只是因为上文过于复杂,似乎有很多人完全理解偏了,所以我直接用一篇文章说明一个最简单部分的大致过程逻辑并解释这些东西可能带来的具体收益。

  当然了,“容易”一点的内容在文末会有预告。

 

  注意,本文是上文的缺省版,削减了95%以上的核心思想与方法原则,近截取一部分,但易于理解且篇幅相对很短,希望能够看起来更接地气一点。

  之所以对那篇如此照顾,是因为这一趋势非常明显,而其中的内部适应逻辑对生存及生活可能有决定性影响且有“时间窗口”(可能这两年内是最后的时间窗口,过了应该是来不及了——这倒不是说客观上会损失钱什么的,而是说无论任何年纪,如果错过这一时间窗口而未发生适应性变化,剩下的人就都可定义为“老了”。这就好像竹子开花死去和竹子有多老没有关系,一颗竹子开花大家就会一起开花,这是因为时代的过去而非竹子本身的衰老。)

  

  虽然就差了两个字,但是内容是不同的(虽然“容易”决定放到下一篇文章,但这一段的解释有助于理解上一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中的“舒服”是一个偏向于主观的感受——容易也有主观成分,但它主要是客观上难度下降的趋势。

 

我就打个比方:很多评论里还是没跳出将“舒服”偏向于客观标准的逻辑——在一个刷刷刷社会中的确容易有这种倾向,因为这样的社会取得东西的方式还是有很多大规模且明确的模式的,所以才可以“我主观上有个指标,达到了客观上日子就会变好,我主观上也能舒适”。

比如说:“哦,这是叫我们打破舒适区,保持进步。”

诚然客观上来看的确有这个意思,但重点并不是这样,重点是在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社会规律变化时,社会规律变化的本身对其中的个体的主观感受产生的影响。

不少评论的意思更接近于:只要我主观上这么努力了,并且做到了一定程度,所以我舒服了。

但实际上,更接近的说法应该是:我主观上这么做了,并且在较大范围上的事情上都有硬核的态度,那么即将到来这个社会所“弥漫”的那种感觉是我喜欢的。

 

前者是“攀指标”,达到了就舒服;后者是,我就这个脾气,社会刚好对我胃口。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三体》里不是有降维打击么?而且降维过程不可逆。

攀指标的方式就是光速逃跑,离开降维区域直到没地方逃。

后者则是《三体》里已经意识到降维打击不可避免的种族,则是率先开发自身存在的降维版本,这样就能在降维后的宇宙里继续存在。

 

那种“我要努力”其实并没有改变自己,只是通过现有的某些东西进行了超量使用从而获得了一定的客观收益而已——相当于加大了投资力度,但是并没有提升项目收益率。

 

所以上一篇文章更多的是“心理准备”,是主观的。

那些客观上的持续进步是用于推动主观转变的,客观改变反而是次要的。

 

当然也许有一部分人会觉得:要是客观上没做到,那不是自己骗自己吗?

是啊,但问题是人不可能一路顺的,而且就算是顺,也得有这个心思去享福啊——虽然有人可能想:等有了一大笔钱,然后老子就花天酒地把钱在死以前全花光……

这固然是一种选择,但这种选择应该也不算享福效率最高的,因为生活被分为了痛苦和快乐截然不同的两大块——万一没成,那这样的人岂不只剩痛苦啦?

更何况这种方式毫无疑问是降低了整体效率的,如果能有更高效的方式,那为何要用这种办法呢?

虽然我们有时候总说“不要给自己留退路”,但这只是战术性的,战略上还是一定要给自己留退路的。

很多人经常拿“破釜沉舟”给自己加油打气,我以前也是这样的。

但是真这么想的人往往破釜沉舟以后士气反而更崩了。

 

人家破釜沉舟是想好了的,背水一战也不是光背后一条河就行了的,人家是在一个河道弯处破釜沉舟的。

为啥背水啊?因为在河道凹处坚守阵地就不用担心被侧翼和后方包抄,需要严守的地方就减少了,大家聚在一起不仅更有安全感而且还能抵御冲击。如果攻方之后乱了阵脚,直接反击也更容易些,因为你的预备队的冲击方向是确定的,也可以布置在前线不远处,可是攻方在受制于进攻面过小的情况下就需要给冲击部队让道,然后阵型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个缝隙,这里往往也是进攻方最便捷的道路——同时也是反击最为方便的(在现代,大规模突破前要准备大量的诸如火箭布雷等快速布雷工具,尽管这些雷只是随便撒在地上不可能被踩到)。

这种地形经常被一些通俗的话语解释为“易守难攻”——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没错,但这是假设双方都在防守。但实际情况下,这也经常是易守+守住以后利于反攻,并不是绝对的易守难攻(要综合判断)。

 

那么激励士气是咋激励的呢?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话听起来好听,但是你试试真把人置之死地?直接兵变剁你头送给对方才是大概率事件。

 

  但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是真的吗?是真的。

  可是,这并不是将本体置之死地然后激发起它的求生欲,而是让那些已经面临最高死亡威胁的人能把那些可能活着的人也拉下水,拉下水以后自己至少短期内活命概率变高一些。

  破釜是为什么呀?

  是因为古代军队需要带很多劳工,这些劳工不像一线士兵那样容易在战后被屠杀,因为这些人容易管而且没受过军事训练,安全。拉回去还能当奴隶,再说没有他们也搬不完战利品。

  如果这些劳工还直接有能为对方服务的工具,那只要不是食物短缺,这些劳工基本上都能活下来——毕竟在古代一口锅也不是便宜的东西,打胜仗以后也至少要做一顿好的犒劳大家,砍柴做饭的人少不得。

  

  但是在那种环境下,你作为守方还需要伙夫么?不需要了。

  可是你能直接拉这些奇奇怪怪的人上前线么?不能,因为他们知道就算打败了也很有概率活命,上前线死的概率更大。

  所以你就得趁着自己还能控制住一线士兵的时候,利用一线士兵的组织性优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这些家伙事儿全砸了,能烧的也烧了——这下这些劳工失去了为对方服务的工具,打赢了才更有可能活了。

  (啥?如果赢了以后没饭吃怎么办?借俘虏的人头和粮草一用)

  不然等他们把事儿搞完了聚集在一起你再砸锅,这些人就算打不过也会闹事的——你这时得把兵都调到前线去,你可不想这时候后方有人闹事,毕竟这些劳工的数量比军人还要多。

  对于你来说,劳工军事训练低也无所谓了,因为训练最大的用处是机动作战时,但如果一切都给定且简单的时候,你让这些劳工拿个盾和长矛密集阵列原地死守是没太大关系的——减少你的正规军损失还能有助于反击,毕竟反击所需要的机动性和协调性要远大于死守阵地。

  这样一搞搞,一线的有生力量数量马上就上去了,正规军得到了补充兵以后自然士气大振。

  我们原来经常说xx万大军,但其实其中大部分还是后勤保障人员——正常交战环境里,这些家伙没什么战斗力,但是如果情况合适的时候能够想办法让他们参与作战,那就等于你瞬间爆了很多兵。

  虽然这些兵可能还是差一点,但是你出矿骡的时候还在乎机枪兵垃圾么(星际争霸2的梗)?

  

  你看,破釜是鼓舞士气吗?是,但这是让怕死的人去把不会死的人拖下水,拖下水以后怕死就被平摊了。

虽然整体士气肯定更加低迷(后勤:我去年买了个表),但是在需要的工作上却取得了共识。

那种想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是大家一鼓作气疯狂作战的……他们脑子长哪儿去了?人家指挥官又不是圣女贞德。

 

沉舟就更简单了:防止被追击啊。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阵线彻底被突破必然是兵败如山倒。

重要的并不是自己的兵和自己抢船,而是这帮乱兵没啥组织拖延不了时间,敌军肯定能抢到船,你自己也很可能在乱局中延误了一些上船时间。

就算没延误,那你肯定也没多少人,但是敌人很快有了不少船。就算你能提早跑大半天,人家一大队人马上岸以后可以轮番追击,反正拆成小股也都比你屌,人家吃着火锅唱着歌就能把你追到(除非你家的马是法拉利上面的那个马)。

啥?沉舟不是沉所有的船吗?

你傻啊?你不要命,你主要的指挥官也会怕死啊。至于士兵看到你藏了船会不会出啥问题呢?那你懂的,解决办法可多了。就算放着不管,少数几个人看到了以后也很难快速传播——后来打输了他们也死了,打赢了他们也不会那么没眼力劲。总之不要大张旗鼓就好。

 

“破釜沉舟”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儿,历史上有不少人没想明白就照搬,后果往往是相当的惨烈。

心里刚才还想万众一心,一分钟后化身脑白金

萝卜:我在临冬城的演讲好不好?小剥皮:好到我切猪肉香肠

(那个香肠看起来真的很好吃……我是说碗里的,不是萝卜的。小恶魔点的焦一点的烤小鱼好像也很好吃,他盘子里的火腿片看来更不错;多斯拉克人的马肉干非常正宗;龙蛋做成欧姆蛋应该很嫩滑,做成毛鸡蛋烤一烤应该有鳗鱼味儿)。

 

以上猜测有没有正确的可能呢?有什么迹象证明这种可能呢?

一条足矣:人家防守前线还有很大的宽度,尽管明明可以缩的更小。

如果不是因为前线作战人员数量暴增,分散兵力只有死路一条。

如果兵力暴增了,那么一味的增加防御纵深只能延缓自己灭亡的时间,毕竟这不是一个真正的“隘口”,再说你也没有长期战斗下去的给养。

  可是,你要考虑反击就必须让敌人的冲击有更多条道路,这样“让道”以后留下的空隙就更多,而且进攻方防守一旦被分散就会大大削弱其防御纵深。防御纵深一旦削弱,你的反击部队就能更容易地分割敌方力量——分割一旦成功,就算你原有的阵地被部分突破也没关系,因为此时包围和被包围的情况发生了逆转,那些突破你原有阵地的敌人是没有能力和时间进行和你一样的防御的。

  当然了,较宽的防线还能让对方产生误判,毕竟别人很可能没想到有爆兵这种办法——毕竟看上去都是人,但到底后面还有多少人就不清楚了,毕竟那会儿没有侦察机。

  

  这个故事也是个例子。

  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会说“破釜沉舟”这句话的,甚至有的时候也想用一用,但是他们对破釜沉舟的理解可能真就是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样的看法。

  这种人也经常会说:人需要逼一逼,能力就能逼出来。

  这两句话经常一块儿说的人无非两种,第一种是没搞明白,第二种就是反正对面听不懂,糊弄过去算了。

  

  这个例子说的是啥呢?就是说:既然有些人经常用这个东西,为什么他们没搞明白?

  

这肯定不是时间有限所导致,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很早的接触到了这一内容。

  这也绝对不是应用范围太窄的问题,因为很多人都经常用这个词。

  这更不会是东西不重要的原因,因为在用这个东西的时候往往情况也是重要又急迫。

 

  对吧?这么一想是不是就奇怪了?按照理性人追逐利益的角度来看,这是非常不理性的。

  

  这事儿很难想出来吗?当然不是啊。这个例子我小学就想出来啦,而且当时我也没什么军事知识,我只是自己盘算着打仗要吃饭,然后用小学水平的数学估计了一下后勤人员不会少。

  至于想那些后勤人员怎么考虑问题的,这个用小学生的简单利益观念都能想出来了,毕竟那会儿就算是大人也还能想啥?

  当然,我找别人说的时候么……毕竟咱也不是什么富贵人家出身,然后就被狠狠地嘲笑了。

  那会儿可没有网络,我也搜不到那么多东西,说要买专业一点的书呢又说小孩子怎么能看这个……然后甩了一堆妈的不知道是给什么弱智小孩看的玩意儿——不光是我认为弱智,那会儿大家基本都觉得这些读物弱智。这直接导致了我小时候最常看的书是《辞海》。不过话说回来看《辞海》是挺有意思的。后来家里人为了装逼弄了一套整满半个书架的百科全书,这才让我的业余生活丰富了不少(其中知识直接导致了我炸飞过两个公共厕所,爆破鬼才从娃娃抓起)。

我就一直纳闷:我在床上捏出地形,然后用塑料小兵做出来的结果应该没错啊,至少说的过去啊——我甚至排演了一部“买锅人的反抗”剧情……可是就算我搞错了,但是砸锅怎么可能直接对应到拼命呢?凭啥叫拼命就拼命,你们倒是解释一下啊。

终于有一天,我有网络了,当年只有很少量的东西可以搜,但是终于有方便且免费的寻找资料的方法了(至少我不用花钱,我小时候没零花钱,压岁钱当然是被存起来了)。

之后呢,找到了军方的内容,发现原来部队和我的看法一样,但是更加精细。

 

找到这些东西再回去和原来的人说呢?当然回答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加上了一条“这种投机取巧有什么用?”

从那一刻开始,我明白了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能知道或者不方便知道,他们就是用欠糊弄的方式活着——说的难听点就是把魂卖了,希望通过对外界显示自己没脑子来表达自己是合适又安全的工具。

其实我年轻的时候也算是个“白左”习气的人,闽煮派嘛,但至此以后我的想法就慢慢的改变了,守序善良终于瓦解(当然,不是所有守序善良的人都是弱智,也有反着来的,这只是不同的生存哲学而已)。

所以我很感谢当时周围的那些人,如果不是他们给了我生动的展示,我就不会觉得成为那样的人是一件毛骨悚然的事情——这就好像有些人看到路边那些光着膀子在路边喝啤酒还三句话不离荤段子的小市民会觉得害怕一样,害怕自己中年的时候会和他们一样。

 

我在前文中说的“转变成硬核”其实是这个意思。

并不是说一定要打破什么原有的舒适区,尽管有的时候可能的确要,但大多数时候其实根本不用——事实上这更多时候是“在你的舒适区里继续拓展你的舒适区”。这并不是和打破舒适区一样的“对外侵略”,更像是“文化融合”。

保持对某些“细节”和多方面的关注也不是指一定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满世界都是弟兄”。

 

有这些想法很正常,也是好的,是上进的,但这样的想法依然是为了满足外界的某种既定好的路径去达成一个指标。

我说的是完全是内部的,本质上来说是“内观”为主的,首要的任务是了解自己。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经常说到的,想到的,指导我们行动的一些东西。

哪怕就和上面一样,就把自己经常说的短语解释和倾向等等都拉出来,并且试图将这些东西的解释丰富化逻辑化,让它可以不再用简单的一个“我信”就能解释,而是要有尽可能多的经验,推理,和其他问题的关联等。

 

如果你原来不是一个“硬核”的人的话,那你可能会惊讶的发现:“原来居然在那么多重要的事情上,我是用那么多我根本说不出几句客观过程与道理的东西在指导我的实践与生活”。

如果你找到了很多这样的内容,那么你就可以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讲不出道理,但是这些东西却能在我现在的社会环境里给我“预测”未来,甚至会有人因此给我好处,即便事实的真相和我原来的想法几乎完全不一样?

  

能想到这个,那么你也算是可以进入社会工程学的感性大门了,能够无障碍的阅读社会工程学书籍(能够理解其中内容,而不是每个字都看得懂)。

当然了,也不仅仅只有这个。

  (注意你在网上搜是“社会工程学”一般都是黑客内容,这只是因为编辑这么写容易吸引眼球罢了,其实它本身最多的用途并不是黑客领域)

 

当然,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你可能逐渐会有一个感觉:我原来想要做一件什么事情,但是我不知道我应该做什么,如何开始。但现在……我好像能想出来我需要什么,而且我还经常能找到相应的人或者知识,原来生活中贵人也很少,现在开始有了。

 

这个感觉在自己考虑一个问题并多元化使用搜索引擎时显得尤为突出:这是因为你从客观层面上已经能够推导出相对符合实际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很多可能是大部分隔离于大众或者至少是更加专业的,因此你再继续从这些思路上使用搜索引擎就不仅能找到更多相关信息,而且还是更加具有营养的专业化内容——如果做不到且只是用简单的关联的话,那么带来的只能是一些很粗浅的内容,而且涉及观点的内容往往会越来越激进和没有任何价值(关键是这些内容还可能是优化的,带偏你的可能性很大——检视一下你自己,如果在你关心的网络平台或者工具中,你选择的或者网站优化后的内容几乎都低于5000字,那你就要小心了。水库欧神字数少但质量高是一个罕见的特例,因为水库不是营销号而欧神也有俺看不明白的理想(欧神真是照顾的无微不至,看到某些人还能维持人类心智发出二字箴言,要我早就无语了)。如果是营销号我也不可能发这样的文章了。至于我糊弄人的本事……我写营销文可是10~20/字且限改两次(当然我只写一些特定领域的深度营销文))。

更进一步的话,你就可以发展出一个有趣的能力:在你感兴趣或者想要知道的方面,你可以在几乎没有专业背景的情况下,在一定计算后自我推导出你所需要的专业学科的至少“导论”中的相当部分的内容(我不知道理科行不行,反正文科可以)

这是因为你的生活往往已经由这些专业所构建,事实上你已经接触到了这些专业变相后的实践产物并了解一部分规律,只要你能够仔细思考一段时间(有时会很长),实际上你在大多数时候都能将这些专业中的思想规律从纷繁复杂的既成生活规律中再次分离并浓缩出来,此时就很容易顺着思路找到你需要的相关更专业的知识或者人了。

(也许有人会有一个问题:那我为什么不直接去看这些东西?自己思考的话可能要想好久,看导论很快就能看完——当不知道这个东西存在的时候怎么可能想到看那个东西?看到了都不一定知道。这种问题真心属于弱智问题……就算用学科树这种方法也只是在一小部分时候管点用)

 

当你这么做一段时间以后,你在外观上可能都会有变化——你看起来越来越像是一个理性的人(不开玩笑,真的看得出来的)。

 

一个人是否理性,不在于他能了解这个世界多少,而在于他是否理解这个世界。

了解:知道的东西多。

理解:知道自己知道的是什么。

 

很多小白领和象牙塔里的人,他们了解的东西十有八九比一个村姑多得多,但是他们的行为却不一定比村姑理智。

 

刷刷刷的线性社会里,你需要的是了解世界,然后将这些东西复读出去即可,它本身的决策是否理性和符合客观现实并不重要——社会已经充分设置复读对应的行为,思想的起始和结论都被其覆写,人和社会更紧密却和现实更疏远。它会带来一种安定感,在本体失去有效性前会增加效率——带来“大扩张”及紧随其后的“原子时代”。

在硬核社会里,整个社会的决策行为大幅度增加,没有太多的人有精力或有必要去复读,因为这时“决策与客观分析”带来的效益更高。要想做出符合客观现实的决策,理解就是必需品,了解只是后话。人和人之间可能会更疏远,但有更多的人在考察真正的现实,它会延展这一社会对于这个世界理解的疆界——带来“大进步”和紧随其后的“黄金时代”。

 

注:原子时代和黄金时代是科幻分类,原子时代是科技的奇迹与危害,是一种担忧。用在这里就是指大扩张以后旧复读系统逐渐失能,失去对客观世界理解的人会将这种失能归咎于一些尚可理解的显眼事物上去。

黄金时代是通俗的,在这儿就意味着人人都更加想要了解客观世界规律,相互碰撞但对立统一。大进步带来的新认识和普及动力,将会促使那些很有效的观念通俗化,这些观念是有效且令人振奋的。

那么“黑暗时代”呢?黑暗时代在科幻里就是宇宙战争或世界末日一类的——在社会上,就体现为“我不好是因为我没压制住你,我虽然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不好,但你绝对是最显眼的那个。我动你的结果无论怎样,老百姓也早就复读到找不出原因的程度了。但如果我不怪你的话,老百姓却不会接受另一个理由,他们太蠢了。我选择攻击你也不是我认为攻击你会带给我好处,这只是因为在所有老百姓可以接受的愚蠢选项中,这个是最不会让我进棺材的”。

 

 

 

诚然,了解这个世界有时有助于理解这个世界,这是显而易见但并非必然的。

理解这个世界也未必了解这个世界,但是一个人如果能在顺应时势和利用手头资源的情况下去适应这个世界,那么他肯定对自己的生活是满意的,他对付任何生活在同等条件下都会更加舒服一些,而这种舒服既有外在影响也有内在应对方式的影响。

我这里说的不是佛系的知足,佛系知足是麻痹人对于外在事物的要求,是不求甚解的。

我个人是非常看不起佛教的,尽管我承认佛教这玩意儿有些用途非常好使,所以我当然不会拒绝对别人使用佛教概念——事实上我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佛教徒(没想到吧,当然我只针对现实中那些已经被认定是欠糊弄的人才这么做,我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取他身上一些必要的资讯罢了。这么做我省了事,他也舒服。)。

愚蠢的唯心主义者-1000。

 

其实硬核本身就自带有很强的唯物的思想特征,尽管在认识不足的时候可能也会掺和玄学的部分。

而那些看似做人很物质很实际又满口高科技的人,他们面对自己的时候却也不一定是唯物主义者(事实上我觉得非常物质的人反而更容易唯心,因为他可能是用物质代替某些东西)。

 

唯物的门槛其实挺高的,至少在现有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生产力下,大多数人可能是没有唯物的条件的,只能说是一些具体行为上不要偏到牛鬼蛇神就凑合事儿算了(很多时候连这都达不到)。

 

上篇文章中,我还是太着重于写如何适应外界了,也是带跑偏了,我也没写这个对于自己在某些感知上能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毕竟这也算是心药,心药有用也要看对于人心的疗效。

 

如果按照上面的办法慢慢做,那么你应该会达成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也可能是第一个感觉到的东西。

这个东西就是

 

“与自己达成和解”。

 

很多人都无法和自己达成和解:无论遇到什么事儿或者困难,自己不想去做的话,就总是和自己怄气。

比如说什么“战胜拖延”“从今日开始”“我有什么弱点”之类的。

诚然这里面有些的确会被认为是坏习惯,很多也是我们的本能需求——可是,为什么一定要克服本能呢?

我不是说不要克服本能,而是为什么我们遇到本能就一定想着去克服?

说到底,是因为我们不够了解自己,我们没能理解自己及自己的生活策略——所以我们为了适应一个着重宣传需要克服某些本能的世界,所以“宁可错杀1000也不放过一个”而选择了遇到本能一律克服。

我们都知道,其实不论崇高还是低贱,无论伟大还是卑微,这些东西本身都是我们本能所组成的,而我们去获取这些东西归根结底还是满足我们的各种本能及本能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欲望。

本能是不能一味否定的,你也抵抗不了多久。假如可以,那还是人?是鼻涕虫吧?

 

一味的否定就是对抗,对抗就会怄气——因为不理解,你拆不开你的策略和任务目标所对应的东西,因此你只能把这一大堆东西当作敌人看待。

我们本来就有很多需要面对的东西,再和自己怄气有什么意思呢?

如果能理解自己原来了解的东西,以及那些知道的策略与价值背后的东西,那些“唯物”的东西,那你还需要怄气吗?

是的,有些事情还是要解决,该累一样累,但是你自己就有更多的事情做的事“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知道值得这么做的”——这不是一整个目标是否让你喜欢,而是越来越多的每一个行为你都知道。

如此一来,你还会有拖延症之类的问题吗?

如果你还是比较拖延,那么可能说明你的确适合这样的生活——找一个拖延症也能好好活着的方式就可以了。日子不是除了火急火燎就是一滩烂泥的。

当然,要想找到这样一个满意的方式,即便是拖延症也必须深刻理解拖延的意义,这样才能选择合适的生活方式。

 

人生硬核玩家,就是理解自我与外界,时刻保持你对自己的任何行为都知道其意义且知道意义如何为自己服务的程度的想法。

大多数人越是能做到这一点,就越是发现自己比原来想象的勤快,而且也不用因为懒惰和自己怄气了。

 

 

妈的这都可以单独成篇了,算了,尼玛就单独成篇吧——就当是一个长故事,把最简单的方法和一些执行过程说明一下……都说我上一篇太长,但是我感觉其实还不够长,因为如果要用这篇这么细和直白的过程去解释上篇的话,那上篇文章的内容至少要扩充10倍左右。

(有人说我为啥能写那么多的,其实如果能够经常试图去理解一些事情,那就根本不愁没有题材和内容,也不需要什么灵感之类的。)

标题改成《未来20年,怎样让日子过的舒服一点核心内容解释》,本来是打算写客观方面的……等下篇吧。

下一篇非常长,而且也是原则性的东西。

 

内容是紧抓之前那篇文章的预测的:因为未来在我们身边肯定会出现大批量“刷刷刷”玩家过剩的情况,他们既简单又极端。这时的过剩不再是我们主观上觉得傻瓜太多,而是实际意义上的大幅度过剩——因为环境改变了,均衡点变了。

需要讲的就是如何提前准备应对这种过剩,如何在过剩时期利用“抄底”优势获取利益——当然,这些是活人,不会摆着就让你抄底升值的,你得让他们产生效益。

在这样的社会下,要想利用这些人的过剩来获取利益,首先就需要让他们具有信息的综合运算能力,能给你提供信息及意见参考。

当然,我不是指要教育他们,那就太浪费了。

 

内容其实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湿件:非黑既白和不明事理的人太多,如何使用这样的“二极管精”来搭建或发现自然存在的活体逻辑电路为我们自己增加运算量与结果可靠度,让我们可以或更容易的完成真正的决策。

说到这儿有些人应该已经明白了,其实组织管理上很多东西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这里每一个“二极管精人”代表的就是一个二极管,原来的人对于世界的理解有点过度了,很难把他们当二极管用,但是随着社会或明或暗的规则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异化和图腾化,使得几乎任何稍微重要的事儿都能被“道德化”或“规则化”,而且已经成为很多人“预制好的接受或否决”的直接价值观相关内容而不是工具,这意味着只要处理得当,二极管精就能在更多的方面组成一个相比以前更可靠的逻辑电路。

(你在这儿的作用是三极管)

 不过包袱都甩出来了,下一篇就不用这么温和的标题了,直接暗黑系走起

水库论坛微信社群平台汇集各城市投资大咖,本圈是房产多军众多资深大佬坐镇 ,主要投资城市:重庆、上海 、杭州 、苏州 、杭州、北京、 深圳、 广州  、武汉、 南京、 沈阳、郑州、成都等, 房友自由交流各地投资心得 ,帮助小白解疑释惑, 定期交流楼盘信息及贷款信用卡等申请指南 。 铸造资产长城。抵御纸币通胀 ,集 体智慧打造一个有思想的财富管理交流平台。各省会城市均有群。

水库微信大群:目前是从1群到59群。 1群又称元老院。主要是水库元老在里面。目前可有名额的可免费加入的只有59群。大群免费,原则上每个人只能加一个大群。已经在水库 各大群的,请不要再次加群,以节省群资源。

水库a8群需要验资,净资产达到1千万以上方可入群。 

水库信用贷信用卡交流群:交流各种信用贷信用卡大额申请技巧,使用技巧,撸羊毛实战凑首付技巧。

需要入群的朋友请微信搜索:689574 添加,验证语:入群

相关文章